一塊屬於中國的土地,四個國家先後強佔,中國武力擊退,守護國土

自古以來,南沙群島便是中國的領土。早在漢朝時期,便有相關的文獻記載。《異物志》中提到:

“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

歷史上,古人將南海稱為漲海,崎頭則是對南沙群島,包括島礁沙灘的一個統稱。之後的唐宋元明清諸代,都有關於南海的相關文獻記錄,介紹當地的地形地貌,出產的產品等。

在元朝時期,南沙群島便已進入了中國的版圖。《元史》的地理志,《元代疆域圖敘》所記載的元朝疆域,便包括了南沙群島。《元史》還曾記載,元朝的海軍還曾到過南沙群島進行巡視。

一塊屬於中國的土地,四個國家先後強佔,中國武力擊退,守護國土

明代的《海南衛指揮僉事柴公墓誌鉻》中,記載了明朝的海軍曾到南海的中沙、西沙、南沙等地進行巡視。

清朝時期,清政府在各個權威性的地圖上,都繪有南沙群島,並對其進行行政管轄。

民國時期,民國政府曾為了繪製地圖,組成了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專門審定了132個南海島嶼,分屬西沙、中沙、東沙和南沙管轄。

南沙群島不僅自古來就是中國領土,而且很早便有中國漁民在島上生活。

2015年,根據英美海軍公佈的航海記錄,早在清代和民國時期,我國的南海漁民便開始在南沙諸島打漁。而且,這些居民並不是季節性的出海打漁,而是長年在島礁上居住生活。

一塊屬於中國的土地,四個國家先後強佔,中國武力擊退,守護國土

加拿大的《明報》報道,根據英國海軍的航海記錄,自英國商船於1637年抵達廣州起,之後的三百年間,留下了大量的航海記錄,其中就包括有關中國南海群島的相關記錄。那些記錄顯示,當初生活在南海群島的,都是中國的漁民,並且只有中國漁民。

1879年,英國海軍出版了《中國海航行指南》。其中便提到,在南沙群島上的大部分島嶼上,都有中國的漁民,他們主要以採集海參和龜殼為生,而且數十年都是在島上生活。每年,都會有從海南島來的船隻,為他們送來食物和一些生活用品,用來交換他們所捕獲的海產品。

美國海軍在20世紀初公佈的相關文獻中,也提到了南沙群島上常年生活著中國的漁民。1925年,美國海軍出版了《亞洲水域航行指南》其中便提到:“在南海的大部分島嶼上,都生活著以採集海參和龜殼為生的海南島漁民,而且是常年在島上生活。”

一塊屬於中國的土地,四個國家先後強佔,中國武力擊退,守護國土

1933年,法國侵佔了包括太平、中亞在內的九個南沙島嶼;1939年,南沙群島又被日本侵佔。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戰敗,中國收回了南沙群島。

1945年,中華民國設立了“南沙管理處”,管理南沙群島的相關事宜,隸屬於廣東政府。次年,民國政府派出四艘軍艦,前往接收南沙群島,抵達之後,對當地的地形進行了勘測繪圖,並在當地建碑。

1956年,臺灣地區派出海軍,巡視南沙群島,在當地重樹石碑,舉行了升旗禮,並派兵駐守。

一塊屬於中國的土地,四個國家先後強佔,中國武力擊退,守護國土

上世紀50年代,美國駐菲律賓海軍,曾向當時蔣申請對黃巖島和北子島進行勘察,得到了蔣的同意。由此可見,美國是承認中國對南沙諸島的主權的。

1951年,中國政府發表了《關於美、英對日和約草案及舊金山會議的聲明》,聲明指出:“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和整個東沙群島、中沙群島一樣,自古以來,為中國領土。”

這份聲明,得到了包括越南在內的諸多國家的公開承認。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南海問題並不存在。南海周邊的國家,也沒有對中國在南沙及附近海域行使主權提出過異議。

一塊屬於中國的土地,四個國家先後強佔,中國武力擊退,守護國土

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南海諸島的位置日益重要。建國初期,中國實行計劃經濟,禁止漁民到南沙群島等深海區打漁。而且,中國曆來都是一個內陸國家,海權意識相對淡薄,對於南沙群島並未提起足夠的重視。於是,東南亞各國便趁機搶佔中國領土。

1956年,南越侵佔了我國的南沙群島,並妄圖霸佔西沙群島。但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中,被我國海軍擊退。

1971年,我國的北子島、南子島被菲律賓搶佔,1975年,南越又把南子島從菲律賓手中搶了過去。其餘的馬來西亞等國也蠢蠢欲動,搶佔我國領土。

面對這些國家的步步緊逼,我國政府也意識到了南沙諸島的重要性。一方面儘量爭取被他國侵佔的領土;一方面派出考察隊,到南海進行勘察,並派出軍隊到相關島嶼進行駐守、巡邏,確保國家領土不受侵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