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提到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被拿出來集體懷念的節目,《康熙來了》絕對排第一。

尤其是最近4個月,隨著小S的“天菜”高以翔、總被氣到跺腳的劉真突然離世的消息接連傳來,人們回憶康熙的間隔越來越短了,每次都帶著些悲傷氣氛。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小S懷念劉真“最懷念她的事,當然是她上我們節目很可愛的樣子”

對於不熟悉節目的人而言,知道劉真的名字只因為她是“林志玲之外,小S最愛調戲的女藝人”。

都看過她在《康熙來了》上秀名牌高跟鞋、和小S鬥舞的剪輯視頻,然後被平日優雅的舞蹈老師“氣急敗壞”的樣子逗得哈哈大笑。

顯然,這個以百無禁忌而聞名的節目,最常被圍觀的畫面總是那麼直接、辛辣——

男明星被當眾揩油、網紅美女對著攝像機卸妝、從來不會留情的徐熙娣無情拆穿目之所及的一切假大空和故作矯情。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小S曾靠著劉德華跳貼身舞、拔費翔的胸毛、摸陳冠希的腹肌。

但唯有看了康熙好幾年、甚至到了如今都要靠節目裡通告咖互嗆的聲音下飯的觀眾,才知道:

只用“大尺度”評價《康熙來了》的影響力也太片面了

也從來不是它停播四年後,依然能留在一眾死忠粉記憶裡的原因。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01

“大尺度”背後的他們

互聯網上,你常常看到一位自稱“十二年康熙粉絲”的人,對著某位常上節目的明星去世的消息暗自嘆氣:

“TA走了,我又失去了一位老朋友。”

別覺得奇怪。這不是什麼自作多情、給自己臉上貼金的裝熟話,他甚至可能都不是這個明星的粉絲。

他們只是早就習慣了那些大大小小的藝人數年如一日的陪伴,從來沒有想過那個熟悉的名字也會在“康熙平行時空”裡突然消失。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小S和蔡康永在紀念去世明星特輯上開玩笑,“雖然很想念老朋友,可還是很害怕遇鬼”

看慣了展現“站在雲端的明星是如何過著令人羨慕生活”的內地真人秀,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在其他任何一檔節目上,得到過接地氣的陪伴感了。

更別提能和素味平生的明星,隔空建立起“友誼”了。

這首先得益於,《康熙來了》總有一種別人模仿不來的方式解構明星光環,逼對方露出普通人的一面。

不管多當紅的咖,走進演播廳都要按照蔡康永掌控的流程和小S的離奇腦回洞行事。

因此很多拘謹慣了的內地明星最大尺度的行為、不得不拋下明星架子的對話,都是在康熙爆出來的。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而比康熙問得露骨更難得的,是巨星們答得坦然。

比如2009年電影《風聲》劇組來做客的名場面,小S問各位主演平時怎麼罵人,張涵予在她耳邊小聲說了一句三字國罵,小S立刻做出嬌羞神情:

“不要衝著我媽,有需要找我” 。硬漢如張涵予,都臉紅了一分鐘。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儘管如此,這些大明星參加的主題依然是《康熙來了》裡比較無聊的幾集,從不會被選入“最好笑集錦”裡。

因為康熙粉絲最想念的,永遠是一群不怎麼出名的通告咖。基本出了康熙,就沒人認識的那種。

說通俗點兒,就是一群沒什麼影視和音樂作品,靠接綜藝節目通告維持生活,卻蜜汁有梗的人。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博主@一個抹布向前回憶當年常上康熙的通告咖,喚起一眾共鳴

用小S的語氣開句玩笑,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沒老孃紅,也都沒老孃有錢”。

2014年的時候,製作組曾當場公佈嘉賓們一集45分鐘的通告費,只有6000臺幣(約合人民幣1400元),混得差的一個月只能上三四回節目。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黑澀會美眉出身的瑤瑤,自曝參加節目穿的衣服都是自己去臺北街頭的服裝店裡,求老闆談下的贊助。

但顯然,這些小明星也有當紅炸子雞們無法比擬的優勢——

話題配合度高,什麼都能聊,也什麼都會聊。

節目為他們做過很多主題,讓人感觸最深的,當屬聚焦比較“窮”的通告藝人生活真實狀態的幾集。

男團出身的Eason(不是香港的陳奕迅),嘻嘻哈哈地調侃自己是如何從風光偶像,變成一個投資服裝品牌失敗後欠債二百萬的落魄小夥。

還教大家如何用250塊臺幣(約合人民幣58元)吃一個禮拜的飯,如何去超市蹭試吃的食物。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因為和張孝全、楊佑寧一起主演《孽子》,紅過一陣子的吳懷中,不僅要養自己,還要養哺乳期的老婆和孩子。

白天上節目,晚上就去物流公司當搬貨工人,經常早上洗個澡就來趕通告。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黑澀會美眉出身的瑤瑤,家裡太小,只能在馬桶旁邊架電磁爐做飯,為了省電還要選主打導熱快的鍋。

聽了她一個夏天不開空調的經歷,全場感嘆“美女也願意這麼摳門”。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隨著康熙的視頻最近幾年被搬去B站,每每有藝人自嘲“我根本不是光鮮亮麗的大明星”,網友都會半關心、半開玩笑地發彈幕:“太慘了,快來大陸掙錢吧”。

很多人也第一次知道了,臺灣三線以下藝人和普通人的收入差距,比內地小多了。再加上很少有底薪,有時候過得比工薪族還慘。

但《康熙來了》最妙的地方就在於:

從來不讓這群“演藝圈窮人”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賣慘,而是直面“我很窮”的現實。

比如專門辦(不超過人民幣24元的)平價美食主題,介紹人民幣15元一碗的牛肉麵,人民幣9元15顆的蒸餃……

其他美食單元帶火的食物,也鮮有富豪才吃得起的米其林三星,基本都是藏在市井夜市裡,觀眾穿拖鞋下個樓就能買到。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康熙甚至會專門辦“貧窮PK賽”的主題,一群小咖不僅會為了加起來只有六千多塊人民幣的獎金,互相diss對方45分鐘。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還會互相借鑑生活小訣竅,你教我出門旅行要關掉所有電源,我告訴你攝影棚背後就有免費停車位。

甚至連住豪宅的小S,都能在他們探討領免費商品時插上話,讓蔡康永發出驚歎“怎麼你也知道啊”。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02

藝人不只有光鮮亮麗,

還有吃喝拉撒

不像如今很多綜藝,就算是明星參加號稱“普通人生活”的主題,也總有種“巨星下凡”的懸浮感。

《康熙來了》堅持了12年的事情,是不停地拉近通告咖和觀眾之間的距離。

因為也只有這群和普通人過著差不過日子的明星,能講出最接地氣的故事。

比如康熙做過很多次的房產投資主題,探討租房好還是買房好,第一棟房子要怎麼買等等。

“瀟灑富婆”羅霈穎的心願就是不停買房,到了70歲賣房泡年輕弟弟。各種忠告在場後輩:做演員是青春飯,女人就得學會理財。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但和全家人一起擠在出租屋的丫頭,連銀行貸款都申請不下來。於是吃不飽也要強迫自己每個月攢錢,每天都在擔心自己被房東趕走。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有錢的熟女就過得好嗎?身為電視臺金牌女主播的斯容,一個人住著有King size大床的豪華大平層,卻因為害怕寂寞一直睡沙發。

聽著斯容和同樣是恨嫁熟女的曲家瑞,一起討論著沒人陪自己一起吃飯的十幾年裡,已經對便利店半夜幾點上最新鮮的便當瞭如指掌。

經常是小S聽到這些故事都要落淚,“我要哭了,面紙拿來”。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看著他毫無顧忌地調侃著“窮”和“富”的另一面,把自己或孤單、或侷促、或一眼望不到演藝圈前路的生活狀態,坦坦蕩蕩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小人物的嬉笑怒罵,總會讓你想起某個朋友,或是某個階段的自己。

而普通人天天都在經歷的生老病死、吃喝拉撒、大小煩惱,也是通告咖們每天都在探討的話題。

比如藝人上節目打扮得漂漂亮亮,節目組就蹲在攝影棚門口拍她們私底下的裝扮,辦證件照主題曬明星的醜照,還會當場看嘉賓的包裡有什麼。

蔡康永就是在翻包主題裡,從新聞女主播郭惠妮的包裡發現了一顆鹹鴨蛋。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雖然後者從此留下了“愛磕鹹蛋”的梗,每次上節目都被笑話。

但對比最近——同樣經常有翻包環節、卻只能在女明星包裡翻出收錢帶貨的口紅——的綜藝,郭惠妮的包雖然亂了點兒,卻才真正有生活氣息。

明星沒有被精修過的生活片段,在康熙上還有很多。

陳漢典去藝人家裡探訪的時候,網絡票選的“宅男女神”也會因為沒有男朋友,在床頭櫃放桃花符;

一群名模也會嘰嘰喳喳地湊在一起吐槽,為什麼去便利店買衛生巾這麼尷尬,痛經時抱著毛絨玩具才能緩解;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光是還原懷孕生子坐月子過程的主題,就前前後後做了十幾集:

話題細到驗孕棒兩根線時老公的反應、女明星懷孕前後的身材變化、月子期間的婆媳矛盾、生了孩子就沒有夫妻生活……都會被拿出來吐槽。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而這些聊過懷孕的藝人,幾年後又會繼續上康熙聊媽媽經。

一群明星媽媽們聊起自己孩子被網友攻擊“長得醜”的時候,也會忍不住掉眼淚。

正如有位康熙迷的玩笑,“看了幾年,我都把她們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了”。

熟到去年,小S家12歲的二女兒拍雜誌秀高冷範兒的時候,評論都有人提起她是那個被媽媽逢人就吐槽“如何讓小孩一整天不要說話”的小朋友,一下子把人拉回了對康熙的回憶裡。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胡小禎(臺灣綜藝大哥胡瓜的女兒)演示媽媽們出門有多難

如你所見,因為都是活生生的個體,都有人性中躲不開的缺點和軟肋。一個明星最能讓人記住的,反而是作為普通人的一面。

反倒是在一些放不下包袱的富二代名媛,假裝聽不懂其他嘉賓聊天時,會被小S嘲諷:“裝個P啊,你是住在雲裡嗎?”

而除了通告藝人,康熙最閃耀的還有那些節目組從街頭巷尾找來的素人。

在《康熙來了》上,你不僅能看到外國人講歐洲的美食、巴西的殯葬習俗、非洲的風俗;酒店前臺、空姐空少、商場櫃姐一起吐槽奇葩的客人;

還能看到各種尖銳的社會話題,在小小的攝影棚裡碰撞。

比如被稱為“康熙最搞笑素人”的黃亞力,就是接連上了兩期“偽娘變裝”環節後,靠大膽又直接的言論走紅的。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再比如找來一群不到20歲、甚至還在上學,就生了孩子的年輕媽媽,聊幾歲可以有性行為,幾歲能承擔起為人父母的責任;

找來一群整過容的素人,在節目上大膽承認自己的變化,並曬出整容前後的對比和花銷。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就在你以為節目是想要批評或鼓勵這些常常被輿論圍觀和非議的社會現象時,康熙只是通過適當的調侃、真誠的交流和他們談著背後的甘苦。

蔡康永會認真地做ending:“幾歲生孩子都是自己的選擇,只要做好迎接新生命的準備,不逃避自己的責任。”

小S也會認真地給電視那頭想要變美的觀眾,提出她的建議:“讓我欣慰的是,整容後的她們起碼長得都不太一樣”。

一切辛辣的話題,都能在充滿平等和換位思考精神的狀態下被充分討論,我們也不禁被如今越來越稀缺的人情味感染著。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03

康熙最該被懷念的事情,

很多人都搞錯了

你可能已經發現了,一個鮮明的對比是——

對很多隻在微博上看過康熙剪輯的網友而言,表面無聊的家長裡短,存在感遠沒有小S摸過的男明星和搞笑表情包強;

但對老觀眾而言,也正是這些充滿了人情味的接地氣主題,讓他們認識了一群從未謀面,卻陪著自己經歷了高高低低、起起落落的小明星。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甚至不止認識了藝人本人,還認識了他們的家人、朋友、經紀人,甚至是寵物。

提到他們的名字,老觀眾就能立刻想起李妍瑾的媽媽做飯很難吃,Makiyo的媽媽最愛穿豹紋,嚴立婷5個月的兒子就已經超級大隻……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媽媽的好味道女兒能吃得出來嗎”主題,一群明星帶著媽媽來討論廚藝

一些已經是節目多年熟人的通告咖,隔段時間就會和觀眾分享一下自己人生的新進展。

就像你時不時會從網上聽到一個老朋友的訊息,那種情感聯結又更加緊密。

比如從2011年開始,每年上康熙最多次的藝人都會參加“年度通告王”主題,帶來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送給工作人員;

康熙停播前,還專門找來六位從04、05年就上過節目的女藝人,回憶她們第一次上康熙的青澀模樣,和十二年來從少女聊到媽媽經的經歷。

那一集的嘉賓,幾乎都被康熙見證過和前男友的感情,胡小禎甚至是在節目上和前夫辦的婚禮。

於是她開玩笑地罵康熙“是你們拖累了我”,逼小S也要大喊三聲“黃子佼”的名字(梗是因為黃子佼曾在和小S交往期間,出軌曾寶儀 )。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就這樣彼此挖苦了一整集,幾位和康熙相伴了12年的藝人,還是在回顧自己的剪輯片段時落了淚,不捨地問蔡康永:

“長壽的康熙都關了,我們的孫子要上什麼節目?”

而評論區的觀眾同樣在發愁:“康熙關了,我們以後下飯要看什麼節目?”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十幾年的陪伴下來,“依賴”已經成了那些有關康熙的回憶裡最重要的主題。不管是藝人與康熙之間,還是觀眾與這些熟人之間,都產生了雙向依賴。

就像一個非常感人的細節是:很多藝人在知道自己得絕症後,都把生前的最後一檔節目選在了《康熙來了》。

一生瀟灑風流的高凌風罹患血癌,以無比憔悴的樣子登上舞臺,就為了和最掛念的老友們說聲珍重。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前可米小子成員安鈞璨因肝癌去世前10天,康熙剛剛播出了他不久前上失眠單元,擔心“這個世界會不會有人記得我”的畫面。

當時安鈞璨流利的表述和強作開心的樣子,瞞住了所有人。徒留他突然離世後,觀眾紛紛在彈幕裡回答:“當然有啊,我會記得你”。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大小S“七仙女”姐妹幫成員Makiyo的媽媽,去世前特地上康熙,把因為陷入“酒後打人醜聞”的女兒託付給小S。

向來有義氣的小S雖然嘴上開著玩笑,隔年就不顧外界的負面評價,曬出了和Makiyo一起跨年的照片打破不和傳言,完成了阿姨最後一樁心願。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還記得當年,Makiyo因為打人事件被封殺。只有康熙的觀眾在看這段節目時,一直恨鐵不成鋼地發著彈幕:

“希望傻孩子不要做錯事了,否則阿姨會失望的”。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這便是粉絲對康熙的那份特殊情感:越是陪自己哭過笑過的老朋友,越是擔心他們離開康熙後要怎麼辦。

因此就算多年後,這些遠離了人們視野的綜藝咖又鬧出了奇葩的負面新聞。老觀眾的第一反應也往往不是譴責,而是——

“就是那個在康熙上很有梗的XXX嘛,太可惜了”。

就像2018年,李妍瑾手撕同是通告咖的丁小芹賣假包、騙錢不還,狗血程度鬧上了新聞頭條。

康熙粉們一邊驚詫曾經在節目上風風光光的丁小芹怎會落得如此田地,一邊又開始盼著康熙回來了 :“要是康熙還在的話,以後說不定有機會辦個《丁小芹和債主們的和解大會》特輯”。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或許這種情感聯繫,是2020年的社交網絡上,動輒對著明星節目上的表現破口大罵“婊子”、“做作”、“滾”的評論,永遠無法理解的吧。

退一步講,都等不到網友罵。要是如今的明星被硬逼著在綜藝上回答當年康熙尺度的問題,估計粉絲也早把主持人手撕了。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在2016年,康熙專門辦的“離世明星特輯”上,嘉賓都哭得不成樣子。

兩位主持人卻依然發揮著康熙精神,用“走的人好多”來自嘲節目做太長,用“很高興今天嘉賓都沒穿黑色,因為不是辦葬禮”緩解場上氣氛,讓整期節目在回憶傷感之外,又充滿了暖意。

直到康熙停播後,高以翔和劉真的突然離開,人們又開始一遍遍地找出當年的片段回憶。

同時感嘆於要做到蔡康永口中的那句,“我們會開朗地面對這些,無論是悲歡離合還是生離死別”,需要太大的勇氣。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放不下”三個字,是對天堂上的老朋友,也是對這檔後無來者的節目。

於是就算《康熙來了》早已關燈收場了好幾年,外圍的觀眾至今都沒有完全散去。

他們自發地懷念著那些在康熙裡出現了數十次的名字,與明星們被主持人笑話的一支舞、一道菜、一句話、一個表情包;

津津樂道於這群臺灣藝人怎麼如此能聊,怎麼能每句話都帶梗,又能在嬉笑中直戳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直戳一切尖銳社會議題的命門。

懷念《康熙來了》只盯著“大尺度”,也太可惜了


彙集了常上《康熙來了》通告咖的一面名牌牆

當然,還有那最常被忽視、卻最該被所有人銘記的一點——

這樣一檔佈景和經費都不怎麼華麗的節目,是如何剝下名利、身份、頭銜、標籤的虛名,還原出明星身為普通人的特質,為觀眾帶來一群親密朋友的。

最後,在劉真去天堂跳舞的第五天,讓我們再次懷念她,也懷念康熙陪我們走過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