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棋軟之———棋子為何如此設計?

奇襲象棋只變革了車、馬、炮這三種棋子,其它無絲毫改變。變化後的結構如圖:

突破棋軟之———棋子為何如此設計?

它們是互為正反標異名的結構。雙車,暗面一馬一炮;雙馬,暗面一車一炮;雙炮,暗面一車一馬。正反面都用相同的字體。最後,兩兩成對。那麼,如此設計的根據是什麼?

我們來觀察棋子,它是個非常特別,與一般事物很是不同。我們很習慣把棋子當做一個“物”,其實它並不是,它只相當於“字”,而“字”則是思維、語言的載體,它的功能是“描述”,並不具有“物”的屬性。

象棋,具有戰爭模型之稱,是模擬戰爭的模型。戰爭,是人類思維主導下的物質運動,具有明顯“物”的屬性。而模型,也必須具有“物”的屬性,否則就不可能進行“物”之間的相互“模擬”。顯然,象棋是用“非物”來模擬“物”,二者不可能“契合”。

要實現二者的“契合”,棋子必須具有“物”的特徵,必須讓棋子變成一種“物”。如何才能變成“物”呢?這要由我們古老燦爛的文化來作指導,《易經》講“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內經.素問》“陰陽者,天地之道化,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可見,陰陽具備就是萬物的特徵。

突破棋軟之———棋子為何如此設計?


我們反觀棋子,有陽無陰,確實與其他萬物大有不同。所以,我們把棋子的反面加以利用,而只要不標一樣的名稱,只要有所區別,就立刻解決問題。這就是“物由天成”

當棋子陰陽具備後,如何運用這個棋子呢?萬物以小比大、以大比小,這個宇宙最普遍的運動就是“旋轉”,所以用這個“旋轉”解決棋子的運用問題,應該是非常合適。

在新的棋規裡,這種正反標異名的棋子稱“奇襲子”,可以翻子使用,原位翻子並記一步棋。

以上是棋子變革設計的依據,歡迎討論質疑!歡迎關注奇襲象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