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一支筆”舒同在旬邑

“黨內一支筆”舒同在旬邑

舒同(1905-1998)

舒同,原名文藻,字宜祿,1905年生,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創始人,因其在長征途中堅持在馬背上寫字,被毛澤東稱為“馬背書法家”“黨內一支筆”,其獨創的舒體影響了幾代人。在他的革命中,曾與旬邑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

刷標語的“大幹部”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實行兵諫,逼蔣抗日,為了支援東北軍的愛國行動,紅四師奉命從寧夏鹽池出發,南下三原地區待命。到了次年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紅四師移駐旬邑、正寧地區進行整訓,其中第十團、十一團、十二團駐旬邑縣境內。

“黨內一支筆”舒同在旬邑

八路軍將領 左至右:聶鶴亭、楊成武、陳伯鈞、王平、舒同、程子華、孫毅合影

一天,人們看到有一身著軍裝,短小精幹的英俊青年走上街頭,左手提墨汁罐,右手握大刷筆,在縣城東西門口和大街要道牆壁上大書“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國共合作,一致抗日!”“團結一致,將抗戰進行到底!”等抗日宣傳的大標語。字有些大過鬥,有些竟有一人多高,或端莊凝重,圓勁敦厚,或疏朗飄逸,大氣磅礴,給人以橫掃千軍之感。旬邑民風淳厚,酷愛書法藝術的人很多,只見這人寫道哪裡,群眾就蜂擁圍觀到哪裡,不時有“這字寫得多美,紅軍裡真有人才!”的感嘆讚美聲傳出來。

不久,共產黨人在旬邑縣城南門外河灘組織召開軍民聯合體育運動大會,這是1928年旬邑起義失敗後共產黨人以合法身份在旬邑縣城第一次露面。鄧小平、楊尚昆、羅榮桓、黃克誠、陸定一高級指揮員也出現在會場。當大會主持人宣佈“大會開始,請紅四師政治部主任舒同同志講話”時,全場頓時鴉雀無聲,均將目標投向主席臺。群眾以為舒同不過是紅軍的一般宣傳員,沒想到這個小個子紅軍竟是紅四師的“大幹部”,一時驚訝無比。

舒同操著濃重的江西口音,聲音洪亮,吐字清晰,有理有據有力。講至結尾,他提高嗓音號召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軍民聯合,團結起來,將抗日進行到底!”鏗鏘有力的宣傳動員,使在場的群眾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加上之前當街刷寫標語的好印象,引起文化人矚目和旬邑群眾的熱烈擁護,很多青年當場就報名參加了紅軍。

軍紀嚴明的“鐵面首長”

舒同非常注重抓部隊的作風建設,他認為 “如果不在作風上有個改變,就很難和基層打成一片。特別是今後下基層獨當一面,就很難適應基層生活”。

旬邑整訓期間,他要求戰士們吃飯前要站隊點名,吹號後列隊進入餐廳;盛好飯等值日員下達“開動”命令後才能吃飯;15分鐘內吃完,吃不完也只有放下,然後統一離開餐廳,在外集合解散。舒同還要求戰士著裝整潔,要打綁腿,必須出早操。起初有些戰士不習慣,甚至發牢騷,但經過訓練後,也習慣成自然。旬邑群眾看到這麼軍紀嚴明秋毫無犯的人民軍隊,讚不絕口。

當時,很多戰士來到旬邑後,有些水土不服,病號很多,大多是拉痢疾。按照南方人習慣,痢疾不得吃刺激性食物,特別是不能吃辣椒。病號吃過辣椒後,腸胃受到刺激,使本來腹部疼痛難忍、拉膿拉血的病情更加雪上加霜。舒同通知部隊嚴禁吃辣椒,並得到其他師領導的支持。

一次,舒同等幾位師領導到旬邑城外散步,看見老鄉的菜地裡種有辣椒,有個師領導想買一些帶回去吃,於是就採摘了一些,並用自己的軍帽盛著,但還留有一些軍帽盛不下,就向舒同借軍帽。舒同不借,對方感到很詫異。舒同提醒他說,我們向部隊提出不吃辣椒的要求,應該以身作則。師領導馬上醒悟過來,作了檢討,立即向老鄉付了錢,將辣椒留在了地裡。政治部幾個科長想吃辣椒,聯合起來要管理員想方設法採購,管理員礙於情面,勉強採購了辣椒。到了開飯時,舒同看到桌子上有辣椒炒肉,就找來管理員進行了嚴肅批評,還要進行處罰,關管理員禁閉。幾個科長一看事情不妙,知道闖下大禍,聯合起來去見舒同,說明事情來龍去脈,為管理員開脫,自請處分。舒同極為生氣,嚴肅批評了幾個科長,並諄諄告誡:“如果自己下的指示,自己都做不到,今後怎麼去要求部隊執行呢?”舒同以身作則,成為紅四師幹部的楷模。

會統戰的“黨內一支筆”

在旬邑期間,舒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統戰工作方面,為黨做了很多很多事情。他在大街小巷刷寫了很多宣傳抗戰的革命標語,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1939年,國民黨旬邑當局在製造磨擦時,曾下令把共產黨的標語全部洗刷乾淨,但唯獨對舒同書寫的標語只鏟去了“紅四師宣傳部宣”的落款,而內容卻保留了很長時間。

“黨內一支筆”舒同在旬邑

舒同在旬邑的影響力很大,至今很多故事還廣為流傳。1941年陝甘寧邊區政府擬請旬邑一位曾為前清翰林、吏部侍郎、刑部侍郎的蕭之葆(字筱梅)老人出任參議員。為鼓勵支持這位賢達更好發揮作用,先後支持赤水縣(含今旬邑南部局地)選舉他為縣參議員和縣政府委員、關中分區參議員和參議會委員,還選他部分詩文、書法作品,送給毛澤東過目,毛澤東大讚 其“不愧為翰林”。蕭之葆得知陝甘寧邊區政府要邀其為參議員時曾說:“共產黨好是好,但沒有文化”,一直婉拒。於是,毛澤東就讓舒同以他的名義給蕭之葆寫了一封文言文的信,宣傳我黨抗日統一戰線主張。蕭之葆讀信後佩服至極,不禁感嘆:“毛澤東主席給我寫的那封信,文美字好,想不到共產黨內也有人才啊!”經再次真誠相邀,蕭之葆隨即同意出山參政議政。毛澤東聽說此事後十分高興,連稱舒同是“黨內一支筆”。經此,舒同在旬邑影響力更強,當時許多人以擁有舒同的書法作品為榮,他曾為統戰工作,給旬邑人留下“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的書作,上款“警鐘先生雅正”,下款“贛南舒同書”,曾在1986年舒同書展時在旬邑徵集展出。

至今,旬邑百姓仍有崇尚書法的傳統,隨處可見書法愛好者,也湧現了許多書法家,這跟舒同的影響有絕大關係。

播撒火種的“革命引路人”

舒同曾說,“紅軍是種子,走到哪裡就把革命的真理傳播到哪裡”。在旬邑期間,他一直致力於旬邑革命和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旬邑紅軍募補處改稱八路軍辦事處時,他親筆為辦事處題寫了“門聯”。為團結抗戰,宣傳革命思想,他經常同紅四師政治部的張劍穎深入寶塔高小,給學生講新文字母,拿《嚮導》雜誌和報紙給學生看,講共產主義,宣傳馬列主義。經他的教育引導,許多旬邑青年參加了革命。

當時在旬邑北家坊小學教書的吳敬賢便是其一,時年19歲的吳敬賢到寶塔高小參加教師訓練班,自幼酷愛書法的他在縣城看到刷寫標語的舒同時,就知道共產黨有人才。作為紅軍高級軍官,但待人平易近人,沒有一點領導人的架子。一次給學員作報告,講抗日任務時候,講到熱血青年要抗日,他問誰願意?吳敬賢就搭話,索要學習資料,舒同滿口答應。此後,吳敬賢多次到縣城南門內的紅四師政治部駐地,向舒同求教寫字,聆聽當面革命教誨,給他革命書籍。在舒同的引導下,吳敬賢一步一步走上了革命道路。他酷愛舒同的字,更敬佩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質,他和舒同有長達幾十年的革命友誼,在他晚年成為陝西省舒同書畫研究院最初的發起者和策劃者。

“黨內一支筆”舒同在旬邑

舒同為旬邑起義烈士紀念碑題詞

1988年,旬邑二八起義紀念館開館,時年83歲的舒同欣然應允為旬邑起義紀念碑書寫碑文。至今,旬邑起義紀念館遊人絡繹不絕,尤以旬邑人居多。人們在緬懷革命先烈的同時,一併表達了對這位革命先輩、當代書法巨擘的敬仰。(中共旬邑縣委黨史研究室 王曉軍 李小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