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孩子有這些"壞習慣"是變聰明的表現,很多家長都誤解了

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伶俐

,誰都不想要一個"笨"孩子,所以每個家長都格外注意對孩子的習慣培養,發現錯誤的習慣就馬上糾正,讓孩子在自己預想好的正確方向上前進,但有時候父母糾正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卻恰恰是孩子聰明的表現

孩子在成長的階段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家長所認為的"壞習慣",往往這些被家長扼殺的"壞習慣"阻礙了孩子變聰明的道路,尤其是1到3歲孩子發展的黃金期,下面這些"壞習慣"家長一定不要給孩子扼殺

3歲前,孩子有這些

1.塗鴉亂畫

每個孩子都有個"畫家"夢,而"畫板"就是大大的一面牆,孩子玩的十分開心卻讓父母們十分頭疼,好好的牆變成了"大花臉",以至於很多父母會很嚴厲的制止孩子這個行為,或是乾脆不買畫筆了,其實當孩子開始有了塗鴉的興趣,也是右腦開發的表現,在塗鴉中孩子將自己的想法和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在畫上。

所以這時候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就很重要了。孩子的每一筆都是童真和創造,作為父母的我們能夠給孩子的是支持和引導,可以給孩子準備專門的畫本,如果孩子真的喜歡在牆面上塗鴉,可以給孩子買水溶性的蠟筆,之後可以用布擦掉的,而在孩子塗鴉時也能看見孩子的內心

,和孩子交流,讓孩子試著把自己的畫變成一個小故事。

3歲前,孩子有這些

2.吃咬手

在我們橙貝多親子1群有家長反應自家孩子動不動就吃手手,這是正常的現象,2歲前,寶寶們會經歷一個"口欲期",這時候吃手反而是一件好事。這個時候孩子大腦發育需要很多刺激信息的輸入,孩子吃手手,依靠的是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的配合,寶寶吃手也是一種自我情緒安撫的表現,寶寶用吃手來轉移情緒,這有利於寶寶自我意識的發展。當寶寶3歲之後,情感宣洩有了新的物品之後,吃手手的習慣記消失了。

3歲前,孩子有這些

3.亂扔東西

剛出生的孩子是用口唇感知物體的大小的,等到用手來感知的時候,就會開始用手來操控物體。孩子進入空間敏感期,會用扔東西的方式來探索認識世界,認知能力會進步,智力也會隨之快速發展。扔東西的時候,寶寶的運動技能也在增長,他的上臂力量、抓握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孩子的感知覺、思維能力、注意力、觀察力得到鍛鍊。這裡要注意一點,家長也要告訴孩子哪些東西能扔,哪些不能扔。

3歲前,孩子有這些

4.開始會撒謊

孩子的壞習慣中最不能讓家長容忍的就是孩子的撒謊,很多家長在發現孩子撒謊時,第一感受都是惱羞成怒,想要揭穿孩子的謊言,嚴厲的批評。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在2歲左右說謊的概率為20%,3歲左右,說謊的概率達到50%

孩子在這個年紀會撒謊,這需要孩子的大腦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和邏輯性,才能夠組織出"自然"的敘述方式,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這是孩子的認知發育的進步,我們知道撒謊是不好的,所以家長做到正確引導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面對孩子撒謊時,家長別急於去責怪孩子,試著問孩子打算怎麼做,讓孩子說出解決方法,

別誘導孩子去說謊,如果已經知道事情經過時,可以告訴孩子已經知道了,讓他來說發生了什麼事情,而不是透支和孩子的信任關係,去誘導孩子下意識的說謊行為,如果在不清楚事情經過時

也不應該直接下定義問孩是不是孩子做的,孩子選擇撒謊時,其實內心是不安和無助的時候,家長應該先理解孩子的情緒,給孩子一點安全感,引導孩子說真話,同時表揚說真話的行為,讓孩子能夠更清楚的區分真話和謊話的對錯

3歲前,孩子有這些

5.光腳爬走

孩子都是喜歡自由的,穿上襪子就脫掉,家長看著心裡面著急,生怕孩子感冒。光腳對孩子是有很多好處的,雙腳分佈著豐富的神經末梢,光腳行走時,可以接觸不同質地的地面傳來的刺激,有助於刺激觸覺神經發育,促進感官和大腦建立聯繫

當寶寶光腳走路時,他會彎曲腳趾抓住地面,腳掌的末梢神經也會感受地面的刺激,更好地感知地面的高低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從而走德更穩、更協調

3歲前,孩子有這些

家長對於孩子這些"壞毛病"不要在意,這些問題在孩子3歲之後,這些習慣都會消失,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理解和引導自己的孩子,給予孩子更多愛,讓孩子在家人的呵護和陪伴下健康成長。

壞習慣會成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好習慣則會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會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在3-6歲其實就是給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時期,可能有很多家長平時比較忙,忽視了這一點,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3歲前,孩子有這些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3歲前,孩子有這些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3歲前,孩子有這些

10冊不過是69.9元,還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

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3歲前,孩子有這些

也別擔心孩子會對電視“上癮”,我總是相信,對於任何一個正常的孩子來說,有溫度的“父母”總是比冰冷的“電視”更能吸引他們,如果不是,那就是我們父母的愛心和溫度還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