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與我國茶葉產業發展的十大趨勢

對於大部分茶葉企業來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茶收入佔了茶葉收入的大頭。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壓力,全國多地已經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進而也會對2020年春季茶葉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淺談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與我國茶葉產業發展的十大趨勢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拐點未出現,春茶也還未到大規模採摘的季節。

因此,2020年春季茶葉生產和營銷受限狀態的嚴重程度還未可知,談論春節茶葉生產和營銷具體建議還有待商榷。

今天的文章,就先來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如何影響茶葉產業發展方向。

01 產業分工加速

春茶銷售遇到阻力,加之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缺乏融資渠道。

部分沒有特色的中小企業會垮掉,茶葉產業上、下游的關聯企業會加速整合。

1.上游供應鏈集約

上游,散兵遊勇、作坊式的粗放茶葉生產模式會逐步被淘汰。

在不久的未來,上游會出現專門做茶葉產業供應鏈企業(茶界富士康)。

茶葉產業發展,只有規模化,才有後面標準化和集約化。

目前規模化已經過度(國內茶園面積約4500萬畝),後面標準化、集約化會加速。

2.下游終端品牌化

下游,品牌化的茶葉企業會成為大勢所趨。

一方面,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大師茶”、“生態茶”、“私房茶”會逐步退出市場。

另一方面,以往企業在做下游消費市場時候什麼都搞的做法也不可取,很難破圈。特別是中小規模的茶葉企業要找準自己定位,產品、服務和體驗上做出差異化可能是生存之道。

但這其中稀缺特色茶,可以靠圈層消化,基本不受大環境的影響。

此外,做下游的企業,定位不是死的,要關注大的茶葉產業(特別是與茶飲、茶葉深加工、茶旅融合等新興業態)。

否則,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02 茶葉出口短期影響大

1月31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宣佈,中國新型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簡稱為PHEIC)。

淺談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與我國茶葉產業發展的十大趨勢

注:圖右為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

1.PHEIC

PHEIC是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全球範圍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決定,有國際法上的效力。其對象是對某種傳染病或者其他公共衛生事件對其他國家帶來危害,並需要跨國行動應對。

目前看來,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對於控制疫情還是有足夠的信心。

但短期內必然影響國外客戶信心,進而進而影響茶葉出口貿易金額。

2.去年茶葉出口概況

據中國海關數據,2019年1-12月,中國茶葉出口量總計為36.66萬噸,同比增加0.18萬噸,同比增長0.50%;出口額累計為20.20億美元,同比增加2.42億美元,同比增長13.60%;出口均價為5.51美元/千克,同比上漲0.64美元/千克,漲幅13.04%。

從出口茶葉分類來看,2019年全年,中國

綠茶出口量為30.39萬噸,佔總出口量比重為82.9%;紅茶出口量為3.52萬噸,佔總出口量比重為9.6%;烏龍茶出口量為1.81萬噸,佔總出口量比重為4.9%;花茶出口量為6490噸,佔總出口量比重為1.8%;普洱茶出口量為2786噸,佔總出口量比重為0.8%。

綜合來看,2019年茶葉出口額累計約為120億元人民幣,佔國內茶葉產值4%(按2019年3000億的總量來算)。而且,出口茶葉約為16元一斤,多為晚春茶和夏秋茶。

出口貿易的茶葉企業需要注意這3點:

1)只要國家能夠在1個月之內控制住疫情,將不至於影響到2020年整體茶葉出口貿易。

2)出口茶葉多為極致性價比的口糧茶,短期內國外市場難以取代中國的市場地位,要多向客戶傳遞積極信號,並做好茶葉安全生產的相關工作。

3)出口的茶葉企業,要嘗試出口轉內銷的市場。國盛茶興,機會多多。

03 茶葉健康和深加工

茶葉的第一屬性就是健康,幾千年來的歷史已經驗證。

這次疫情之後,普通老百姓對於健康保健會更加重視,開發“茶”概念健康產品是好機會。

那如何讓“茶”產品融入老百姓更高頻日常生活中呢?

企業在茶葉深加工層面發力,可以開發出美味、方便、健康的產品。

目前,茶飲(瓶裝茶飲,門店現製茶飲)已經欣欣向榮。

茶食品、茶化妝品、茶保健品等茶葉深加工領域很有潛力,並且暫未見全國佈局的規模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茶葉深加工雖然是趨勢,但投資大、風險高,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鉅虧。

選擇進入茶葉深加工領域,一定要做好足夠的準備。

淺談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與我國茶葉產業發展的十大趨勢

注:商家將茶葉和紅茶糖搭配銷售

04 茶葉科研和科普

茶葉與抗病毒的研究確實有!但面對一種以前從未發現過的新病毒,部分媒體卻言之鑿鑿地說喝茶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未免有些不妥?

平時多喝茶,作為強身健體、增強抵抗力的手段。

但疾病治療和預防,一定要遵醫囑選擇適合自己的相關藥物。

這次疫情之初,出現了上述茶葉健康和疾病預防的爭議。

表面上的原因,是茶葉科普出現偏差。

深層次的原因,是茶葉產業科學研究(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還較為落後,科學實驗不紮實、不深入,遇到質疑的時候就站不住腳。

隨著2019年末劉仲華院士當選和茶葉產業發展,行業必須在茶葉科技上下苦功夫。

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茶葉行業也不例外。

疫情之後,茶葉產業要大力在基礎科研和應用科研上抓落實!

05 茶葉安全更重視

2020年春茶大規模生產越來越近,茶葉安全是第一位。

1.直面安全問題

守護好入口的茶葉安全,需要每一個茶葉產業的從業者做出努力。

一方面,茶葉行業要加強自律,注意農藥和激素使用問題,特備是不用催芽素和控制農藥殘留。

另一方面,規勸部分茶商不要渲染“茶葉農殘”搞恐懼營銷,政府和行業協會要管控部分媒體誇大茶葉農殘,詆譭茶葉行業的行為。

2.茶葉企業努力方向

此次疫情,老百姓更願意看到更客觀透明的疫情實時數據,而不是盲目樂觀的“好”數據。

同理,茶葉企業應該藉助科學管理來控制農殘和激素殘留,並盡力把供應鏈管理透明化。

隨著社會發展,茶葉企業要有自信公開食品安全管理的相關過程和自身安全方面問題。

我們有理由相信,真誠是打造品牌最好的武器。消費者可以接受公開透明的企業偶爾出問題,而不願意接受向消費者隱瞞食品安全問題的企業。

06 智能化和線上化

疫情之下,茶葉產業線上化和智能化的趨勢會加速。

1.上游—智能化


淺談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與我國茶葉產業發展的十大趨勢

注:宜賓筠連早茶於1月中旬開始採摘

目前,一些早茶產區已經進入茶葉最佳採摘期。

疫情危機下,從事茶葉生產的工人只能帶口罩去採茶、加工。

淺談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與我國茶葉產業發展的十大趨勢

注:戴著口罩採茶的茶農

在茶樹鮮葉的採摘、加工中引入智能化的設備,減少人為操作是大勢所趨。

目前,茶葉鮮葉加工已經可以實現全程智能化,但茶樹鮮葉採摘,特別是名優茶採摘暫無較好的智能化改進措施,還需要人工完成。

2.下游—線上化

受疫情影響,很多茶葉銷售門店會關掉,到店消費會銳減,這也倒逼企業開始加強與消費者的連接。

如果我們有消費者的線上關係鏈,通過相應的運營手段(內容運營、活動運營和用戶運營)也能夠在線上實現企業正常經營。

茶葉企業應該更加重視拓展線上與用戶連接的渠道:

1)在主流新媒體渠道佈局內容賬號,收集公域和私域流量。

2)注重發展線上KOL用戶,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用戶會員生態體系。

3)最終,茶葉企業應該努力做到線上和線下營銷一體化。

07 營銷數據中臺

茶葉行業企業應該構建自己的營銷數據中臺。

構建消費者—員工—企業等參與的營銷數據中臺,可以把企業產品生產研發、市場營銷策略、消費者利益和員工激勵行為變得更敏捷。

未來,誰擁有既“準”且“快”的“全”“統”“通”的智能大數據體系,誰就可以以更快速的驅動各類業務數據化與數據業務化創新!

隨著競爭強度越來越大,茶葉企業更要重視數據科學運營。

08 茶葉包裝升級

在消費過剩的時代,包裝作為茶葉產品的重要部分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1.小包裝

伴隨著90後和00後進入中國社會主流消費圈,小包裝產品是大勢所趨。

一方面,這是當下經濟和人口狀況的必然選擇,滿足“一人食”這個流行趨勢。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體驗更多、更有意思的茶葉產品。

2.茶葉包裝

少搞大袋產品,更多向普通消費者提供用鋁箔袋、小罐等包裝原葉茶產品。

獨立包裝,既可以避免汙染,泡茶的時候也方便省事。

此外,也可以直接做成袋泡茶。畢竟,如今生活節奏快,人們沒有那麼多時間,也不願意自己動手泡茶。

3.包裝營銷

包裝營銷,有3個值得注意的點:

1)在碎片化的時代,包裝要有視覺衝擊力,讓消費者第一時間發現你的產品。

2)讓包裝“說話”,茶葉行業可以借鑑江小白的情緒瓶、農夫山泉與故宮合作的案例來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

3)包裝上建議要留線上店鋪入口(京東、淘寶)和會員沉澱系統(微信服務號)。

09 無人自助商業發展

隨著老齡化和人工成本上漲,茶企拓展更標準化的無人自助終端(比如無人貨櫃,無人自助茶室)消費場景是大勢所趨!

無人自助茶室:從一群人正襟危坐在茶店的包廂裡,到自助茶室年輕化的商業探索;既盤活了社會資源,也給商務洽談、親朋好友聚會提供了新的消費場景。

未來,無人值守的終端銷售模式在茶葉行業會越來越受重視。

10 線下拓展好時機

有實力的企業,這次危機也是線下門店拓展好時機。

企業應該密切注意一些熱門購物中心、寫字樓和臨街等熱門位置關掉的門店。

做好準備,以高性價比拿下這些熱門的線下茶葉銷售位置。

淺談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與我國茶葉產業發展的十大趨勢

注:2020年早春綠茶和茶湯

後記

時代的趨勢有好有壞,但對於個體來說必須保持審慎樂觀。

因為時間有限,每一天都是我們最年輕的一天。

在政府強有力的組織管理下,社會各界聯合起來一定會迎來抗擊此次疫情的勝利。

雖然此次疫情對整個經濟體造成不小影響,但與非典後全社會出現的報復性消費一樣,茶葉企業對此次疫情後的經濟恢復也應該滿懷信心,畢竟市場需求還是擺在那裡。

趁著這個空閒時間段,重新思考企業上、下游關係,認真梳理企業商業模式,並迭代企業的商業計劃。

總的來說,就是打磨團隊,苦煉內功,多做開源節流的事情。

然後,保持好信心,等待疫情拐點出現,就趕緊按相關計劃行動起來

國盛茶興,茶葉產業領域會誕生世界級的品牌,競爭強度會顯著加強。

危機=危險+機遇,危機也實實在在倒逼茶葉產業的業態創新。

希望各位朋友認清危機,把握機遇,贏在轉折點。

注:本文有參考網絡公開資料。

歡迎關注本文賬號,後續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