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官制:第三十五章【明代的大學士】

中國古代官制:第三十五章【明代的大學士】

明代的大學士

明太祖廢除丞相後,馬上就感覺到獨攬大權的滋味並不好受,每天各部門各地方的奏章如同雪片一樣飛來,使他應接不暇,雖然每天忙到深夜,依然案積如山。

洪武十年(1380),朱元璋引用四輔官,如王本、杜佑等人,這些人出身寒微,易於駕馭,但是他們缺乏政治經驗,不諳朝政,對明太祖沒有多少幫助,因此兩年後即行罷黜。後來又調用翰林院的學土、編修等官員在殿閣辦事,協助皇帝處理一些文字工作。因為他們常出入殿閣,故時人稱之為內閣學土。

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仿照宋制,設華蓋殿(後改中極殿)、武英殿、文華殿、文淵閣、東閣大學士,以輔太子,備顧問。凡是入閣的官員必須是翰林出身。

自明憲宗成化(1465~1487)以後,不但內閣,就連六部長官也有定例以翰林官充任的。

明成祖即位後,繼續使用翰林官輔政,調用翰林院侍讀黃淮、胡廣等人入值文淵閣,代皇帝起草詔敕,審訂文書。因明成祖非常勤政,事必躬親,這些閣員的作用不大官品也很低,僅為五品官。

明仁宗時,調禮部侍郎楊士奇太常卿楊榮為大學土,入閣辦事。以後,以侍郎、尚書身份入閣的官員越來越多,隨著這些朝廷高官的入閣,以及他們事權的擴大,內閣地位越來越顯赫,尤其是原本由皇帝批閱的奏本,開始由內閣代替皇帝批閱,並以“票擬”的形式,提出初步的處理意見,供皇帝參考。

仁宗增置謹身殿(後改建極殿)大學士,至明中葉,遂以大學士為內閣長官,替皇帝起草詔令,批答奏章,承辦政務,其本身官階在尚書、侍郎下,但實權甚重。稍後,以尚書、侍郎入閣辦事,兼大學士,加官至一品,位望益尊,貴極人臣。

雖無宰相之名,而有宰相實權,號稱輔臣。內閣權力的擴大在弘治以後尤其明顯。這時的內閣地位已躍居六部之上。

弘治四年(1491),丘濬以禮部尚書的身份進入內閣,吏部尚書王恕也同時加官太子太保,兩人都官居一品,按理吏部為六部之首,王恕地位應該高於丘濬,但是因為丘濬為內閣大學土,結果在朝廷宴會上,丘濬位次卻在王恕之上,王恕為此大發脾氣。

到後來,更是明確規定,內閣班列六部之上,六部成為內閣之下的具體辦事機構。同時內閣中出現了首輔、次輔、群輔等名堂,內閣成員一般有4至7人,在這些人中,有一人主持內閣事務,專門應對皇帝召見詢問,稱為首輔。

首輔地位的確立,一般按照入閣時間的先後、資歷的深淺以及皇帝的優握程度而定,後來只有首輔才有“票擬”權,其他閣員不得染指,從而出現了一批權臣,明世宗時期的首輔楊廷和一言九鼎,因為對皇帝的御批不滿,曾經4次封還皇帝的御批。

夏言做首輔時,也是“當國專甚”,其他閣員從來不敢參與意見。嚴嵩善於揣摩皇帝的心思,所擬定的票擬無有不準在內閣唯我獨尊,攬政擅權,威福自專,專權時間很長。

大明風華_中國古代官制:第三十五章【明代的大學士】

【明-首輔服飾】

徐階繼任首輔之後,大力革除嚴嵩弊政,先後舉薦高拱、張居正等人進入內閣。他曾營救因上疏指責皇帝過失而被定為死罪的戶部主事海瑞。

嘉靖帝朱厚熜死後,徐階起草遺詔,將大禮議中因反對嘉靖帝而獲罪的大臣全部平反,存者招用,死者優恤。景王死後,他上奏將景王霸佔的陂田數萬頃還給了百姓,使老百姓歡欣鼓舞,奔走相告。

人們稱他為“名相”。穆宗即位後,行為荒誕不經,徐階經常勸阻他,穆宗很討厭他。徐階上疏請求退休。穆宗乘機允許他退休回家。徐階退休回家後,縱容自己的子弟橫行鄉里,大量購置田產,徐家佔地多達24萬畝,加上他的子弟家奴為非作歹,致使告他的狀紙堆積如山。

應天巡撫海瑞兵憲蔡國熙秉公辦案,懲治了他的家人,於是徐階通過張居正命令給事陳三謨罷免了海瑞和蔡國熙,可謂一手遮天。所以當時人稱他:“家居之罷相,能逐朝廷之風憲”,有人因此又把他稱為“權奸”。

張居正榮登首輔之位後,理政十年。執政期間,“百官惕息”切不敢飾非”,朝廷號令,“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國公沐朝弼屢次犯法,張居正就改立沐朝弼的兒子襲爵,派飛馬前去捆綁沐朝弼,然後解到京師,將他幽禁在南京。

張居正的父親死去一週年,張居正請假回原籍安葬父親,皇帝給了他三個月假,並且告訴大學士呂調陽、張四維等人說:“有什麼大事,不要自行專斷,要騎馬到江陵(湖北荊州,張居正的家鄉)請示張先生。”張居正帶隨從和護衛還鄉,一路上地方大員郊迎郊送,還饋贈“程儀和奠金。

而江陵城為張居正的父親葬禮,傾城出動,葬禮空前盛大。張居正安葬完父親回京,司禮太監何進代表皇帝偕百官在郊外迎接,兩宮太后也各派太監李琦、李用來宣諭慰問,恩寵有佳。

從萬曆以後到明朝滅亡,內閣權力開始削弱。因為首輔權力過重,招致皇帝不滿。“威權日盛,則謗議日積;謗議日積,則禍患愈深,故自世宗以來,宰相未有能保全身名而去者。”楊廷和被迫致仕,夏言被殺,嚴嵩罷官後又被抄家,高拱、徐階被轟出朝廷,張居正死後,神宗給張居正加上了“誣衊親藩,箝制言官,蔽塞朕聰,專權亂政,欺罔負恩,謀國不忠”等罪名,下詔抄了張居正家,並削盡其官秩,追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還差點開棺戮屍,並把其子弟全發配到“煙瘴之地”。

這種現象使後來的閣臣凜然自警,只求明哲保身,尸位素餐,不思進取。明末多昏君,不理朝政,明世宗在位45年,只上過4次朝。明神宗從張居正死後就沒有上過朝,君臣互不相識,皇帝往往將朝政委之於宦官,宦官首領可以代替皇帝“批紅”內閣職權漸為宦官所奪,這種情形直至明朝滅亡。

雖然內閣曾經權重一時,但是明朝的內閣大學士並不等同於前朝的宰相。首先它沒有辦事的治所,也沒有屬官,其權力來自於“票擬”,並且“票擬”也必須符合皇帝的心意,否則就會失去皇帝的信任。同時六部的職權並沒有被內閣所侵奪,仍然是執行政務的最高機構。所以說大學士雖有宰相的痕跡,但是並非宰相。


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閱讀!喜歡看《中國古代官制》的朋友,請關注松山五哥,點擊文章,從第一章蠻荒時代到清朝政府。帶你走進不一樣的中國古代官場,看歷史興衰。

大明風華_中國古代官制:第三十五章【明代的大學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