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華諮詢:不懂人心,就不要說你懂經營

世界上沒有比人心更易變、更不可靠的東西,但是隻要建立起牢固的信賴關係,就沒有什麼比人心更牢固、更可靠了。——稻盛和夫

旌華諮詢:不懂人心,就不要說你懂經營


上世紀30年代的日本,資方和勞方是一對“冤家”。資方,即經營者,為了獲得盈利最大化,想盡辦法用加工時、降薪酬、減少勞動保護費用等辦法來讓生產成本下降。勞方,即工人,他們卻期望加薪酬、縮工時、改良勞動條件。

勞資敵對的局勢促進了旨在保護勞動者利益的工會的出現。自此,勞資的敵對逐步演化成經營者和工會的敵對。這時,松下幸之助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公司和勞工組織的目標畢竟還是一致的,那就是企業發展、利潤增加,使得勞工生活乃至全體國民的生活都有所提高。因此,無論哪一方面,首先應該採取合作協調的、而不是對立的態度。形成合力對雙方才有利。經營者不僅要認識到雙方‘和諧相對關係’的意義,也要誠心誠意地向員工說明,以建立良好的勞資關係。”

松下以為,調和勞資關係的最好辦法就是完成兩邊的勢力均衡,然後互相限制,這是對兩邊利益最好的保護辦法。正如他所解說的:“勞資雙方都是企業前進的車輪,要均衡、協力,車子才能平穩、快速前進。當其中一方較強的時候,最好去幫助較弱的一方,使其成長。力量相當的勞資,彼此和諧地發展,可以培養出良好的勞資關係,公司得到發展,從業人員的福利也會獲得改善。”因此,松下幸之助提出“企業是社會的公器”,經營企業要“以心為本”,以純正之心來處理勞資敵對的根本性矛盾。

旌華諮詢:不懂人心,就不要說你懂經營

縱觀許多成功的企業,他們經營的精華有許多時分並不在於技能層面和管理手法,而在於傑出的企業哲學和文化。“以心為本”就是其最重要的表現。

“以心為本”的經營理念是指把關懷職工放在重要位置,真摯對待職工,尊重職工的利益,使職工在企業的發展中得到物質和精神的雙收成。這種關懷和尊重既能使職工得到實際利益,又能在精神上鼓勵職工。假如職工可以感受到企業對自身的關懷,並且在企業的發展中實現自身的價值,就會愈加盡力工作,促進企業發展和個人成長兩個目標的完成。

旌華諮詢:不懂人心,就不要說你懂經營

在稻盛和夫看來,人心比制度重要。與一般商業社會以為的“利他會自損”的觀念不同,稻盛和夫甚至可以為了職工和客戶的利益放棄自己的利益,他認為經營企業絕不能只肥一己之私,而是要儘量保證職工物質和精神上的雙豐收。

在過去的五十年中,他親手打造了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級企業,雖然歷經危機,但他一直很注重保護職工們的利益,所以職工們情願為了企業的發展而盡力貢獻自己的熱血。企業做有利於職工的工作,就容易得人心,發展起來也順風順水。“人心經營”可謂是稻盛經營成功的“法寶”。

那麼,怎麼做到“以心為本”?

旌華諮詢:不懂人心,就不要說你懂經營

一、正其心

《大學》裡邊說“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世界上最堅不可摧的是人心,最容易動搖的也是人心。要想鑄就堅不可摧的人心,“正心”是要訣,也是一個企業勝敗的要害。要想正其心,有必要不斷反問自己:作為人,何謂正確?從“人性”的視點看待對錯善惡,在做每個決議計劃的瞬間都拷問一下自己的良知。“正心”是“以心為本”的前置條件,不能“正心”將無法做到“人心經營”。

旌華諮詢:不懂人心,就不要說你懂經營

二、以靜制動,展開人心經營

“以心為本”還要求經營者做到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所謂“以不變應萬變”,並不是指絕對的一成不變,而是“人心”和“理念”的不變。以心為本的“心”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人心”,另一個是從經營本心延伸出的“理念”。

在“人心”的方面,就是正確處理與職工的關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對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辦法。不能動搖的,就是要尊重職工、促進職工成長、讓職工可以充分有效的發揮自己的才智和潛能。

旌華諮詢:不懂人心,就不要說你懂經營

在經營企業方面,貫徹遵從正確經營理念最為關鍵。應對經營的實際情況,處理的辦法可以變通,細節可以靈活處理,可是經營理念、原理、準則有必要要遵循,不能輕易動搖。

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如果在一些理念、原則上變來變去,員工就會感到無法適從,不能信服;在進行具體決策的時候,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都必須依照經營的原理、原則而行;這就是老祖宗說的“萬變不離其宗”,或者“以不變應萬變”。

“以心為本”的經營就是一種堅不可摧的力量。當企業面臨不斷變化的外部經營環境和內部管理問題,“以心為本”的經營可以讓企業上下團結,齊心協力,百戰百勝!這便是“以心為本”經營的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