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腦的堅持並不可笑”,堪稱神話故事的“元末高郵之戰”

元末南方三雄的張士誠,佔據著天下最富有的江左和淮南膏腴之地,雖為一時人傑,但是卻在同朱元璋爭霸之際屢屢錯失良機,特別是在關鍵時候總是讓人感覺少點什麼,給人以量小的觀感。但是不可否認,張士誠是一個絕不服輸的頑強之人,也正因為此,他才能在元末脫穎而出,成為與朱元璋和陳友諒這對當空日月並立的最閃耀的星星。

張士誠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積累資本,成為元末天下勢力當中最為富有的一股勢力,主要是源於一場震動天下、名垂青史的戰役的勝利。那就是元末最為著名的戰役之一的高郵之戰。

“無腦的堅持並不可笑”,堪稱神話故事的“元末高郵之戰”

元末天下形勢

這是一場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都不可能的勝利,其實從戰爭角度講,高郵之戰也稱不上是張士誠的勝利,但是從結果來講,不勝而勝。這一戰成就了張士誠,同時也擊垮了元朝不可戰勝的神話,從此張士誠一飛沖天,而元朝天下則起義如火山噴發一發而不可收拾,從此一路下墜,直至被趕回草原。

總體而言,這是一場起義軍和元軍交戰的轉折點,此戰之後,元朝天下崩潰成為了必然,元軍心氣盡失,失去了對起義軍的軍事優勢,從此變成了被動挨打的一方。

講戰爭之前,先來介紹一下主角張士誠。張士誠,泰州人,原名張九四,一般以數字命名的人,出身都不會好,比如朱重八同志。張士誠作為當時天下等級最低的族群中的一員,自然沒有一顆愛元朝之心,一門心思都放在如何過得富裕點這個問題上。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張士誠是個矛盾的人,所以他能成功卻不能取得偉大的成就。首先他是個私鹽販子,而且是個頭目,做這類業務的人,基本都是亡命之徒,多半就是殺人不眨眼的狠角色,這類人更是極有可能是勢利之徒。可他卻又並非如此,張士誠是個心地善良的人,而且是個固執的人,更是個頑強的人,所以他能成功。可是張士誠卻不是一個真正靠得住的人,他想的都是身邊這一群人的小日子需要過得舒坦,卻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志向,比如朱元璋和陳友諒那樣爭取天下的大志,小富即安的心態重恩少法的管理便是他不可能成為最後贏家的關鍵。

“無腦的堅持並不可笑”,堪稱神話故事的“元末高郵之戰”

元末勢力劃分

“無腦的堅持並不可笑”,堪稱神話故事的“元末高郵之戰”

高郵之戰

而高郵之戰便是體現滅元蓋世功臣的張士誠固執和頑強這些性格有點的最好的一幕演出。

1353年,陳友諒還是徐壽輝手底下的一位文員,朱元璋剛剛還俗參軍,還只是郭子興手下的列兵。而張士誠就自己拉起了隊伍,以下屬十八人為核心,自己當創業老闆,在鄉間劫富濟貧,除暴安良,拉開了反元起義的序幕。

張士誠首先攻下泰州,而後攻下興化,漸漸在江淮之地上闖下名聲。而後偷襲高郵得手,並打敗了淮南行省的數次圍剿。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正月,張士誠在高郵建立臨時政權,國號大周,改元"天佑",張士誠自稱"誠王"。

元朝對於義軍的策略就是,誰敢冒頭打誰,張士誠稱王之後,自然成為了元朝廷的重點打擊目標。於是大量集結地方軍隊討伐張士誠,數次進攻,皆被士氣如虹的張士誠率部擊潰,並且控制了元朝的經濟命脈,運河。元軍的連番失利和運河的丟失引發了元朝廷中央的不滿,於是一場大戰來臨。

於是元順帝派遣右丞相脫脫(這個脫脫不是修宋遼史,治理黃河的丞相脫脫)統領蒙古諸王,並從西域,漠北等地抽調全國精銳,組成40萬聯軍直抵彈丸小城高郵。而張士誠所統領的高郵全城軍民合計也就約十萬人,能戰鬥的也就三五萬人,而且還是烏合之眾。

“無腦的堅持並不可笑”,堪稱神話故事的“元末高郵之戰”

高郵古城

元軍南下,勢如破竹,元朝正規軍的戰鬥力即使到了元末也是極強的,張士誠派出的幾股阻擊部隊都先後被元軍殲滅。脫脫目空一切,揚言要屠高郵以安江南起義軍之心。這反倒有助於軍心渙散的高郵城內軍民萬眾一心,共抗爆元。

戰鬥過程很簡單,元朝四十萬大軍死死圍住了高郵這個彈丸小城,高郵城,城破牆矮,還小得讓人忽略不計,在四十萬元朝正規軍面前,似乎就是一直不會爬的螞蟻,眼見就要被碾死。

“無腦的堅持並不可笑”,堪稱神話故事的“元末高郵之戰”

高郵古城一隅

脫脫為了將事情做絕,在圍住高郵的同時,還派出大軍將高郵附近的六合、鹽城和興化等諸城全部拔掉了,整個淮南,就剩下高郵一座孤城。拔掉了周圍的潛在威脅,那剩下的就是強攻高郵,活捉張士誠。

元軍,脫脫指揮大軍日夜不分,全為主攻點的方式向著小小的高郵衝擊。張士誠,一隻孤軍,一座孤城。

城外黑雲壓城,城內一片哀嚎。戰士沒有對方戰力強,軍隊沒有對方數量多,面對十比一的巨大劣勢,頑強卻面容疲倦的張士誠知道,他並不可能永久地守住高郵,打敗脫脫的大軍。夕陽下,張士誠很是落寞,他不清楚明天會如何,只是眼見守城的兵士越來越少,士氣越來越低落。

固執的張士誠知道,他沒有投降這條路可以走,唯有堅持,多一天是一天,苟延殘喘罷了。這樣的堅持在所有人看來都是可笑的,如果不是因為最後的成功,這將是一個愚蠢的悲壯故事。真的,無數次生活中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樣的堅持是無效的,徒勞的。因為無論從何種角度,張士誠的這份堅持都是極為可笑的,畢竟在絕對實力面前,所有的堅持都是一場笑話。

城外大帳下的脫脫亦是眺望著烽煙尚未散盡的戰場。城牆上的將士一日比一日少,城牆下的屍體越堆越多,一場壓倒性優勢的戰役硬是讓自己打成了消耗戰。這是脫脫不願看到的,儘管城最終是可以攻破的,但是如此大的消耗必然會給朝中的反對勢力留下把柄,近日收到密報,已有好幾道奏摺是參自己的了,念及此,脫脫也是皺緊了眉頭。

雙方都有各自的難處,更有各自眼下的目的,一個想速勝,一個想久守。

雙方固執的在高郵城拉鋸,又一個多月後,義軍只剩下幾千人,糧食越來越少,弓箭等守城的器械使用殆盡。起義軍內部產生分歧,許多人希望投降保命,許多人更願意再堅持堅持。而固執的張士誠再一次陳說利害關係,給大家打雞血,將城中所有人都綁在了自己的戰船上。

然而城外的脫脫就沒有那麼好運了,元順帝最終還是被朝中反對脫脫的勢力給說服,撤了脫脫兵權,另派他人前來統軍。臨陣易帥,而且脫脫在軍中支持者眾多,一通猛操作之後,換來的卻是佔盡壓倒性優勢的元軍不戰而潰,全軍鳥獸散,圍城的大軍也一下各自散去。

張士誠的堅持終於獲得了回報,而脫脫的擔憂也最終變成了現實。

高郵之戰就此結束,元軍崩潰,張士誠率領所剩不多的幾千殘部,追殺潰逃的數十萬元軍。一戰威震天下,震動寰宇,元朝再無力對張士誠造成致命打擊,張士誠趁此做大,攻下了整個江淮膏腴之地。

“無腦的堅持並不可笑”,堪稱神話故事的“元末高郵之戰”

高郵古運河

此戰,堪稱神話故事。幾萬烏合之眾,對陣四十萬正規軍。張士誠部無論從單兵還是整體都不如元軍,在統兵能力上,張士誠也是遠遠不如脫脫。但是一直在捱打的張士誠,卻堅持到了最後,正因為他的堅持,所以最後張士誠等來了救星,等來了從天下凡的拯救者。

“無腦的堅持並不可笑”,堪稱神話故事的“元末高郵之戰”

高郵古運河

而可笑的卻是,這個偉大的救星卻是對立面昏庸的元順帝,是那些只知道爭權奪利的元朝大臣。

所以才有了這個神話故事,三五萬雜牌烏合之眾,戰勝了不可一世的四十萬正規軍。而且是那個橫掃歐亞,無人能敵的上帝之鞭,蒙古騎兵。

張士誠用他可笑的堅持,換來了想要的一切。他建國了,他稱王了,他成了天下最富有的諸侯。

可能歷史本來就是巧合,偶然夾雜著許多可笑的故事。一場乏善可陳的戰役,卻因為最後時刻的超級大反轉,變得名垂千古。似乎像是有些電影裡面,超級大反派在最後時刻良心發現,自殺身亡,成全了正派主角。

這是歷史,更像是演義。也許,我們都會明白,那些看似可笑的堅持,最終都會又一個逆天的反轉,誰又能肯定,一個整天只能吃泡麵卻堅持買彩票的彩民,下一次不會真的中了大獎呢?

而這正是張士誠,在高郵之戰的故事,也是張士誠一生秉持的固執與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