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縣新聯村:魔芋產業帶來的致富路子

“一畝魔芋三畝糧,十畝魔芋一棟房。”這句新聯村廣為流傳的俚語,既是新聯村魔芋產業發展宣傳口號,也是脫貧號角吹響以來,新聯村魔芋產業發展的重要縮影。

新聯村位於石泉縣城關鎮的西北角,從210國道沿著通村路彎彎曲曲前行10餘公里,這裡山多、溝多、地多,是常年以農業種植為主的偏僻村莊,為石泉縣脫貧攻堅重點關注的貧困村。

石泉縣新聯村:魔芋產業帶來的致富路子

在新聯村,有著歷史悠久的種植魔芋的歷史。新聯田多地廣,土壤肥沃,海拔適宜的特殊地理屬性,為魔芋生長提供了必要條件,也為後來的魔芋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7年,新聯村駐村工作隊探索扶貧產業發展中先行先試,綜合優勢地理環境和市場因素,在幾戶有經驗的種植戶中發展起魔芋種植產業。開始的發展並不是怎麼順利,由於缺乏專業種植技術指導和穩定的銷售市場支撐,魔芋產業發展開始就陷入了僵局,一度陷入停滯狀態,村民積極性也受到很大的打擊。

2018年,駐村工作隊重拾發展中的經驗教訓,採取“能人帶動”的發展理念,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動員返鄉能人楊傳林主動挑起產業發展大梁,成立了湘寨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入社,發展起魔芋產業。

“以前我在外面就是做魔芋種植的,效益不錯。2018年返鄉後,就想在家鄉辦一個家庭農場搞魔芋產業。我找到村上工作隊,工作隊主動給我提供生產用房,讓我擴大為合作社。我家附近住戶多,想著辦合作社能帶動更多的人。隨即我就註冊了湘寨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幹起魔芋種植老本行,初期入社的就有20餘戶。”合作社負責人楊傳林告訴我們。

石泉縣新聯村:魔芋產業帶來的致富路子

在這20戶社員當中,僅貧困戶就有10餘人。在楊傳林的指導下,都從傳統粗獷種植改為科學種植,合作社還特聘了技術員,不定期到戶指導,將魔芋栽植技巧悉心教給種植戶。有了技術指導,魔芋產量也是有了質的飛躍,收益遠超傳統農作物。

“我家以前一直種魔芋,由於缺乏技術,種植魔芋總不成氣候。加入合作社後,合作社派人專業指導我們,魔芋產量較往年翻了一番。2018年我家種了2畝魔芋,光魔芋收入一年就有6000元,比種包穀、紅苕划算的多。”第一批種植戶李詩建自豪給我們介紹他的魔芋種植經歷。

為減少種植戶魔芋銷售後顧之憂,新聯村工作隊魔芋產業採取訂化種植。在種植前期,由種植戶與合作社簽訂定向訂單合同,約定保底價。再由收購公司與合作社簽訂收購合同,確保銷售有據可依。同時開放社會大市場,如果市場價格高於合同價,可由農戶自行參與市場交易,這樣就直接保障了農戶的利益。

石泉縣新聯村:魔芋產業帶來的致富路子

新聯村何書記告訴我們“由於採取了訂單農業,銷路有了保障,看到魔芋種植的發展前景,村民也樂意發展,2018年我們從70多畝的規模,到現在已有300餘畝的種植規模,初步形成了魔芋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

魔芋產業集群化同時也降低了發展成本的降低,原有的每畝200斤芋種,經過兩年種植後,除了產出的商品芋,也產出了400斤左右的芋種,大大降低了後續擴大發展的成本。同時,村互助資金協會發力,先後拿出5萬元資金用於解決農戶缺乏底墊資金的問題。產業獎補同步跟進,先後給符合獎補政策種植戶發放獎補11萬餘元。這些既讓農戶獲得發展信心,又讓農戶收穫了產業發展的紅利。

效益好了,腰包也鼓了,種植戶們更有幹勁了。在新聯村工作隊的努力下,種植戶從10餘戶擴大到現如今80餘戶,1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就有11戶,其中更是有30餘戶貧困戶。他們在大戶的帶動下,都走上了創業發展的路子,用雙手創造著屬於自己的財富。

石泉縣新聯村:魔芋產業帶來的致富路子

據新聯村工作隊介紹,新聯村原是城關鎮最貧窮落後的山村之一,雖有零星產業,但不成規模,效益也較差。這幾年,工作隊主動為能人大戶返鄉創造有利條件,鼓勵能人返鄉創業,因地制宜找準產業發展切入點,先後發展魔芋、養蜂、養蠶等多個產業。讓能人帶動大戶、大戶帶貧困戶,進而帶動全村發展。2019年,僅魔芋產業就為種植戶每戶帶來不低於4000元的收入。

隨著魔芋產業的壯大,其他各村也都慕名而來,爭著學習新聯的典型做法和先進經驗。3月25日,全鎮最大規模的魔芋產業現場會在新聯五組拉開帷幕,來自全縣的一百餘名魔芋發展意向戶都前來“取經”。

“一畝魔芋三畝糧,十畝魔芋一棟房。”不再是一句宣傳口號,而是實實在在讓村民致富增收的產業,也為新聯產業促脫貧、產業助增收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注:轉載請註明出處,嚴禁修改標題及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