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巔峰之戰

“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巔峰之戰

1942年1月,非洲裝甲集群升格為非洲裝甲集團軍。除希特勒以外,大概沒有幾個人相信,新敗的隆美爾在得到些許坦克和增援後就能立刻轉守為攻。德軍第2航空隊此時也從東線調到意大利和西西里島,之後很快奪取了制空權,經由地中海運抵隆美爾所部的坦克、彈藥和補給越來越多,而英軍第8集團軍的補給線已長達1000多英里,時刻面臨著被切斷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隆美爾決定發起一次出敵不意的反攻,為取得最大限度的突然性,他不僅沒有通告意軍總部,就連德軍最高統帥部也被矇在鼓裡,非洲軍軍部在總攻前5天才接獲通知,而師長們更是提前2天才得到口頭通知。1月20日, 希特勒將第6枚雙劍騎士勳章授予給隆美爾,而後者籌劃的反攻就在次日夜!

反攻開始後,隆美爾命令由第90輕步兵師和第21裝甲師部分坦克組成的“馬爾克斯 (Erich Marcks) 戰鬥群”向英軍靠近海岸的右翼推進,非洲軍主體則向英軍左翼進攻。時任非洲裝甲集團軍情報參謀的梅林津曾評論說:“這些作戰才顯示出最佳狀態下的隆美爾—敏捷、大膽無畏和執行計劃時靈活應變。”由於英軍撤退非常快,隆美爾圍殲英軍第1裝甲師的意圖只得到部分實現,但非洲軍在頭五天的戰鬥中就擊毀了近300輛坦克和裝甲車,以及近150門大炮,自身僅損失了3輛坦克、陣亡3名軍官與11名士兵。


1月24日,隆美爾在初戰告捷的喜悅中成為德軍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將。希特勒的信任與獎賞,無疑為隆美爾這臺高速運轉的機器添上了新的燃料。他決定不顧一切地向班加西進攻,結果又獲成功,當他向德爾納推進時,丘吉爾正在倫敦的下院裡緊鎖著眉頭向議員們演說:“我無法告訴你們眼下昔蘭尼加西部前線的局勢如何。目前與我們作戰的對手是個十分大膽又精通戰術之人,如果撇開戰爭造成的浩劫來說,這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

隆美爾重新奪回昔蘭尼加後,交戰雙方似乎陷入了具有沙漠特點的靜態塹壕戰,幾個月裡雙方都構築了戰壕、散兵坑、鐵絲網和機槍火力網,都在各自的防線背後積極補充彈藥油料和物資,英軍這邊還修築了一系列堡壘化的“盒子”—每個“盒子”由1個旅把守,周邊是全方位的鐵絲網、各種反坦克路障和雷場, “盒子”之間則是更多更大的地雷陣。

“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巔峰之戰

(上圖)加扎拉戰役 (1942年5月26日至6月14日) 示意圖


從3月開始,隆美爾就開始構想進攻加扎拉防線和奪取託布魯克。在擬定的進攻日期5月26日到來前, 非洲裝甲集團軍擁有9萬人和561輛坦克,而英軍第8集團軍則有超過10萬人,擁有坦克900餘輛,所屬各部均完全實現了摩托化。雖然兵力和裝備數量的對比不利於隆美爾,但他相信自己的部隊在戰術意識和即興發揮能力方面遠勝於英軍,他需要做的就是精心設計進攻計劃,在開闊的大漠中以英軍既不適應也不擅長的機動戰方式消滅對手。

隆美爾的計劃可分作兩部分:北面的意大利第21軍和第10軍將在非洲軍軍長克呂威爾 (Ludwig Cruewell) 統率下發起佯攻,目標為英軍加扎拉防線的中路和右翼,隆美爾曾交代克呂威爾“把動靜鬧得越大越好、灰塵揚得越高越妙”;南面的意大利第20摩托化軍和非洲軍 (合計5個師兵力和幾乎所有坦克) 則由隆美爾親自率領,這支裝甲巨獸將朝東南方的沙漠腹地推進,繞過英軍最南翼的比爾哈凱姆(Bir Hacheim) “盒子”後再旋轉向北,以儘速抵達海岸線、合圍英軍第8集團軍為最終目標。

但是,隆美爾的計劃並沒有得到完美的實現,他錯誤地假設所部能夠完全出敵不意地抵達英軍後方,而後還能以自己擅長的方式打擊對手。5月26日夜至27日晨,隆美爾裝甲大軍完成了堪稱典範的機動,抵達比爾哈凱姆後旋轉向北,做好了由南向北發動進攻的準備。但對手發現了他們的蹤跡,大批英軍坦克也及時出現在戰場附近,這無疑令隆美爾大吃一驚,他沒有想到進攻之初就與對手的坦克部隊狹路相逢。到27日下午6時,隆美爾被迫承認他的攻勢未能獲得足夠的突然性,而且也低估了其他兩個重要方面:一是英軍的“盒子”堡壘對於德軍補給線路的破壞作用,另一個就是低估了英軍裝甲師的基本力量。


28日時,英軍坦克部隊一整日裡都在進攻德意軍隊,但英軍指揮官過時保守的戰術拯救了當日的隆美爾。29日,由於非洲軍和第90輕步兵師幾乎都用盡了油料和彈藥,隆美爾還曾親自率領少量坦克護送補給車隊運來補給。一俟裝甲部隊能夠再次動彈,隆美爾決定在加扎拉防線上砸開一個缺口,拔除英軍第150 旅駐防的“盒子”,從而使德軍擁有一條穿越對手防線的直接補給通道。隆美爾的這個決定曾被後人稱為是“戰爭中最大膽的一次決定”, 他把全集團軍的反坦克炮都部署在東面嚴陣以待,而後集中幾乎所有的坦克和步兵回過頭來向西攻打英軍第150旅的防區。到6月1日日終時,隆美爾終於打通了補給交通線,而英軍坦克部隊在德軍的反坦克屏障以東消極地喘息了整整一天。

儘管採取了一些有力措施來彌補開戰之初因過度自信造成的後果,隆美爾集團軍還是處於相當危險的境地—非洲軍和意軍“白羊座”裝甲師此刻位於加扎拉防線以東,而其他部隊 (主要是意軍) 則基本位於防線以西,即非洲裝甲集團軍的兵力被英軍防線一分為二了。

英軍也意識到摧毀加扎拉防線以東德意軍隊的機會就在眼前,但他們似乎從未真正理解集中使用裝甲部隊的重要性。英軍6月5日發起了反攻,但未能投入尚算完整的預備隊,結果讓隆美爾輕鬆挫敗了自己的攻勢,還損失了4000 人和200輛坦克。6日,隆美爾更是在突然間轉守為攻,使得印度第10旅在錯愕之間就被基本殲滅了。10日,隆美爾再次集中優勢兵力,在空軍支援下向比爾哈凱姆的“盒子”發起了進攻。此處的守軍是自由法國第1旅,法國人雖在這裡進行了他們在“二戰”中最勇敢和堅定的一次防禦戰,但一個旅的區區幾千人是無法抗衡德國非洲軍的。

南線局勢趨穩之後,隆美爾把注意力轉向了尚算完整的英軍加扎拉防線北段,尤其是阻礙他接近託布魯克的最重要的兩個“盒子”—英軍第201禁衛旅把守的“騎士橋”(Knightsbridge),以及更往東的、由印度第29旅防禦的“阿戴姆”(El Adem)。11日夜,隆美爾的裝甲部隊通過機動摸到了阿戴姆附近,他的第15和第21裝甲師次日與英軍第2、第4和第22裝甲旅展開了一場坦克大戰,德軍擊毀擊傷了260輛英軍坦克,幾乎將第8集團軍的裝甲力量一筆勾銷。經此一戰,隆美爾在坦克和裝甲車的數量上已佔據明顯優勢了。

“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巔峰之戰

(上圖)託布魯克戰役期間,隆美爾坐在高速前進的裝甲指揮車“悲傷”號上。


到6月14日時,英國人顯然已輸掉了加扎拉之戰,託布魯克的陷落只是時間問題了。15日,隆美爾在家信中寫道:“我們已經贏了這場戰鬥,敵軍正在解體,眼下我們正在清理被圍敵軍的殘部……”此後幾日裡,他無情地驅逐著疲憊的裝甲兵們向東直逼埃及邊境,這是一個富含深意的戰術運動,既使英軍第8集團軍餘部無法在邊境有效地立足和建立新防線,也使託布魯克的守軍誤以為此番圍城又將像一年前一樣疏而不密。

就在守軍有所鬆懈、覺得還有時間加強防禦時,隆美爾在19日突然命令裝甲部隊掉頭,閃電般返回託布魯克。20日早晨,第15、第21以及“白羊座”等3個裝甲師都在託布魯克的東南角做好了進攻準備。在託布魯克守軍21日最終投降前,德軍南線總司令凱塞林已迫不及待地向隆美爾轉達了希特勒的祝賀。21日中午, 德國廣播電臺播出了隆美爾攻陷託布魯克、俘敵3萬餘的消息。

加扎拉—託布魯克戰役無疑是隆美爾個人軍旅生涯的巔峰之戰,與之前的那些傳奇色彩濃厚、實際意義頗成疑問的突襲和小勝相比,這是一次真正的大勝,也是他將自己對大範圍機動戰術的摯愛與真正摧毀對手有機融合起來的一戰。他在4周裡完成了軸心國首領們的所有要求,奪取託布魯克的過程中重創了一整個野戰集團軍,迫使別無選擇的對手匆忙撤退,蘇伊士運河這個覬覦已久的目標也似乎第一次清晰地展現在軸心國面前。



本文摘自《帝國騎士:第三帝國最高戰功勳章獲得者全傳》2018修訂版


“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巔峰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