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一些傳說


歷釣魚臺的傳說

姜子牙有一個妹妹,在北方幽州一帶出了家。她就是後來京城西妙峰 山上的碧霞元君娘娘。姜子牙雲遊天下,終有一日,來到了苦海幽州北京城。見 水草豐茂,人煙稀少,很是喜歡;同時在幽州還找到了自己的妹妹,便在現在的 玉淵潭畔定居下來。兄妹二人平日說經談道,閒下來就各自拿著釣魚竿垂釣,每 次垂釣都是滿載而歸。

玉淵潭裡居住的龍王是東海龍王敖廣的幼子,它生性暴躁,容不得人。 他發現姜子牙兄妹天天在這兒垂釣,就想教訓一下姜於牙兄妹,讓他們遠離此地。 於是就把玉淵潭水漲了起來,不一會兒就將他們站立著的高高的河坡給淹沒了。

姜子牙掐指算出是龍王在搞鬼,於是連續觀察了半個多月,弄清了玉 淵潭龍宮的位置。他在龍宮的上方,砌成一個圓圓的臺子,隨後又在圓臺上建了 一座望海樓,樓高三十餘丈。龍王被巨石壓得動彈不得,氣得嗷嗷大叫。姜子牙 死後,望海樓也逐漸坍塌了,但他鑄的石臺子依舊將龍王牢牢地壓在下面。後來, 人們就把這臺子叫做釣魚臺。

豫王府的院牆高三尺

豫王府原在北京市東城區帥府園東口。民國初年,美國人出資買下豫 王府,改建成協和醫院。據傳說在拆豫王府時挖出了金窖、銀窖,光金銀寶物的 價值比美國人的出資和建院費用加在一起還要多。

豫王府現在雖然看不見了,但北京的老輩人還常說起它。因為它建築 特別,一是它的府門前有一對石獅子,前爪曲伸,趴在地上,神態懶洋洋的,稱 為懶獅;再一個特點就是它的院牆比別的王府高三尺。為什麼高三尺,這裡頭有 個講頭。

老豫王多鐸為奠基清業曾立下汗馬功勞,被太祖封為鐵帽子王。所謂 鐵帽子王就是子孫後代輩輩為王,見了皇帝不參不拜,不接不送,因此也叫懶王。 老豫王多鐸的第四代小豫王喜好下棋,乾隆也喜歡下棋,兩個人棋藝都不錯,棋 找對手,將尋良才。乾隆皇帝經常到豫王府找小豫王下棋娛樂。

一次,乾隆又邀豫王下棋。豫王說:“這次得論個輸贏。我要是輸了,

您摳掉我一顆門釘。”乾隆皇帝同意了。“您要是輸了,得給我加一份俸祿,行嗎” 豫王提出條件。“好!”乾隆在興頭上答應得也挺痛快。條件講好了,二人就擺開 棋式。倆人越戰越激烈,對奕十盤,殺了個五比五平。“我輸給您五盤,您摳我 五顆門釘。我贏您五盤,您給我加五份俸祿。”豫王要求兌現諾言。乾隆沒轍, 只好勉強答應。

乾隆回宮後,越想越不是味兒。心想:我贏他五盤,只摳他五顆門釘; 輸給他五盤,給他加五份俸祿。這不是欺負人嗎於是乾隆下旨:豫王有欺君之罪。 但因豫王是鐵帽子王,不能加罪。乾隆皇帝為了出這口氣,說:“不能加罪,我 也得臊臊他。”他下旨讓工部把豫王府的院牆加高,比別的王府高出三尺,和大 獄的院牆一般,意思就是囚禁豫王終身。

沈萬三跺腳挖銀

要修北京城,得用銀子吧,這裡面也有一個傳說。劉伯溫聽說北京有 個活財神名叫沈萬三,就命令手下人四處找他。手下人就在鼓樓一帶看見一個窮 要飯的正跟人搶燒餅,一問正是沈萬三。沈萬三就受到劉伯溫的款待了,可是他 不肯承認自己有錢。劉伯溫就叫手下人拿板子痛打沈萬三,沈萬三隻好帶人找銀 子,邊走邊捱打,走到後門橋那兒實在受不了啦,忍不住啦,隨便就那麼一跺腳 “就在這兒!”於是就按其所指開始挖地,真挖出了一窖銀子。後來又打他,因為 一窖銀子不夠,劉伯溫又不斷地痛打沈萬三,結果他一共跺了十回腳,在這個地 方挖了十窖了銀子,所以這個地方叫“十窖海”,後來唸白了,叫“什剎海” ,其 實這都是富貴之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