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古為徒”“虛懷若谷”----我眼中的陳威及其山水情結

“與古為徒”“虛懷若谷”----我眼中的陳威及其山水情結

自古善書重文者,皆虛懷若谷,大凡能繪山水者,皆胸中有丘壑。今人能將二者作為重要約束用於藝術創作,實為佼佼者。陳威是新生代青年山水畫家,其作品高古沉雄中盡顯清麗脫俗,正如著名畫家丘挺先生為其題“見微知著”四字,他的山水間浸透著其敏感的心性和微妙的哲學觀。

陳威作品

宋元時期的山水畫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宋代山水以自然寫實為基調,元代山水在宋人基礎上,賦予了濃重的筆墨意趣和主觀情愫,實現了由寫實到寫意的重要轉變。高層次的審美是優秀的藝術家應具備的重要品格,陳威對中國古代傳統山水畫有很深的情結,他的水墨創作取法宋元人的筆墨精神,從其作品《空谷幽澗》《灕江煙雲》《雲山圖》《飛雪》《南山南》等所體現的渾然天成之感可以看出他在多年的藝術創作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藝術語言,並對筆墨技巧及意超象外的精神有深刻的理解。他還用細膩的筆觸和微妙的墨色變化呈現出他對自然生態的寫實和文人筆下對經典亭臺的解讀,其作品《問泉》,朦朧的意境中,既有宋人筆下對大自然的描述又有中國古代文人對山水間亭臺樓閣意趣的表達,這種尚古的氣息便是陳威對宋元繪畫風格最好的理解和繼承,也彰顯出他“與古為徒”的創作理念。

“与古为徒”“虚怀若谷”----我眼中的陈威及其山水情结
“与古为徒”“虚怀若谷”----我眼中的陈威及其山水情结“与古为徒”“虚怀若谷”----我眼中的陈威及其山水情结

陳威作品

“園林系列”是陳威近年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中國傳統園林建築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假山池沼的配合及花草樹木的映襯,若要通過筆墨渲染而達到“得其形而生於色”則並非易事,他用乾溼結合的墨法對假山池沼進行概括。此外,他善於思考,在其近年寫生的過程中也有很多體會,尤其對蘇州園林咫尺之間顯山林氣象及神秘幽遠、虛實相生的空間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他的作品《園林八景》可以看出他高層次的審美、豐富細膩的情感表達。他筆下的園林與周圍的樹木山石和諧輝映,精緻的山林,樓觀微露,質樸天真的用筆,通透的墨色運用,為其畫作增添了生動、豐富的藝術語言。

在藝術創作中,“師古出新”是歷代書畫家崇尚的原則,然“食古不化”者兼而有之,對古法的吸收和消化是藝術家悟性和能力的重要體現。陳威在摹古與創作之外,還嘗試著打破傳統的技法,進行創新。他近年的作品常用潑墨的方法,將墨潑灑到材料上,待墨幹後根據墨染的自然形狀進行創作,通常產生“無意於佳乃佳”的效果,我想這正是他“胸中有丘壑”的真實體現。他還非常重視新材料的發掘和運用,不僅侷限於紙本和絹布的使用,還嘗試在日本的新材料上進行創作,不斷地摸索使他的現代水墨作品也逐漸形成體系,獨特的藝術語言是他高雅脫俗思想的直接體現。

“与古为徒”“虚怀若谷”----我眼中的陈威及其山水情结“与古为徒”“虚怀若谷”----我眼中的陈威及其山水情结
“与古为徒”“虚怀若谷”----我眼中的陈威及其山水情结

陳威作品

元代著名書畫大家趙孟頫曾在《秀石疏林圖》題詩曰:“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與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陳威深知書畫同源的重要思想,並實踐著書與畫的完美結合。在其飽滿的構圖、乾溼結合的筆墨技巧下,還隱藏著更加精彩書寫功力,他能書,擅小楷,取法明人文徵明小楷之高古挺拔,又融入自己對形態美感的認知,書風與畫風形成了和諧統一。

“与古为徒”“虚怀若谷”----我眼中的陈威及其山水情结
“与古为徒”“虚怀若谷”----我眼中的陈威及其山水情结“与古为徒”“虚怀若谷”----我眼中的陈威及其山水情结

陳威作品

歷來有多有“北人粗獷南人細膩”之說,陳威生長於南方,求學於北方,他的性格具有南方人的細膩與精緻,“書如其人、畫於其人”在他的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尤其他筆下對園林亭臺樓閣的描繪,筆筆精到。上天賦予他藝術天分的同時,還給予了他大氣寬廣的胸懷,他畫作中的大膽嘗試的水墨技巧及氣吞山河的意境,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對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詮釋。他勤奮好學,對萬物既有宏觀把控又有微觀認知,他將對詩書畫及哲學的學習和理解進行融通,賦予山水畫以新的靈魂,在快餐文化奪目的今天,陳威能立足於“與古為徒”“虛懷若谷”之本,推重詩書畫的融通,進行藝術創作,相信定會有更多精彩的作品呈現,他的未來值得期待。

(作者程小軒,本名程俊英。文學博士,故宮博物院中國古代書畫鑑藏史博士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全日本華人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東京學芸大學書道教育研究會副秘書長,中華文化促進會藝術品交易中心專家委員。)

此文章為原創,任何個人或機構在未經過同意的情況下不得擅自轉載或引用用於商業用途。如有用於商業用途的目的,請提前聯繫我同意後方可操作。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美術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