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人都配讀金瓶梅

名人裡頭,敢於公開說自己喜歡讀金瓶梅的不多。高曉松就敢,他不但敢,還曾經在《曉說2017》裡耿直地說“西門慶跟我很像。”

不是所有的人都配讀金瓶梅

這句話我連標點都不信,不然我把圖放在這兒,大家用自己的眼睛看看:他跟西門大官人哪裡像了?

我思來想去,只有一個合理解釋,他這句話就是為了搞笑?總之我是沒法把生得“張生般龐兒”“潘安的貌兒” 的西門大官人和矮大緊同學聯繫起來的。

一定要找共同點的話,大概他們的性別都差不多:都是男人,哈哈哈。

因為矮大緊這句話,我好奇地去刷了下,發現他對金瓶梅的評價相當地高,他居然說《金瓶梅》是《紅樓夢》她媽,還說雖然400年過去了,但這本書還是“很實用”,“達康書記也許看過好多遍”,因為“偉大領袖毛主席都多次倡導省級幹部們要多讀。”

這個事我也是不知道的,因為金瓶梅並不是人人都能讀到的。十年前,當時我想買本足的本金瓶梅,跑了好多地方都沒買到,最後一神通廣大的書友給我從香港搞到了夢梅館校評本的金瓶梅。我如獲至寶,立下一套規矩,至今都沒有打破過:管他是誰,老公和金瓶梅恕不外借。

不是所有的人都配讀金瓶梅


對金瓶梅稍有一點了解的人都知道,金瓶梅的版本眾多,有愛好者收藏過200多個版本,但說到基礎的分類,可以分為“潔本”——相當於刪減版的,到了關鍵節點上就咔掉了,以及“足本”。

潔本的很多學校圖書館都有,書店也有,足本的早期國內市面上是不流通的,只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才能買來讀。

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對金瓶梅都存在誤解,認為它是本“肉書”,老司機讀物。其實它的尺度真的還不如市面上常見的網絡小說。之前張漁把它跟《肉蒲團》並列真的是冤枉它了,畢竟肉蒲團有群啪,金瓶梅就是講講西門慶跟他6個老婆的那些事兒。

更何況老婆數量多少並不是評判一本書是不是黃的標準,你看《鹿鼎記》裡韋小寶有8個老婆,而且匪夷所思地同時讓好幾個老婆懷孕了,都沒有人說它跟肉蒲團一樣。

不是所有的人都配讀金瓶梅


在我看來,金瓶梅最可貴的地方,是它的真實性。這種真實在於人性的真實和文學的真實,是超越時空存在的,舉個例子,西門慶最後的結局,放到現在的新聞上,也不過是“疑因過量服用萬艾可,藥業鉅子死在情婦床上”,講句實在話,很多地方擼一擼都有不少這種花邊新聞。

你敢說礦老闆煤老闆多的地方,他們中有多少的生活會比西門慶更乾淨嗎?n年前的x天盛宴,一群人醉生夢死的場面當年的西門慶想都不敢想吧。還有天天秀恩愛的某東哥,18年不也搞出了桃色事件嗎?

之所以說《金瓶梅》是一部世情小說,而不僅僅是小黃文,主要在於它對於人性的洞察。潘金蓮在遇到西門慶之前的渴望和認命,在遇到他之後內心的糾結和爭鬥;西門慶把女人當上位的籌碼,在消費女人的同時也被女人消費,他因女人而發達,最後又因女人而死,環環相扣,因果相報,真的很是讓人感慨。

而且說實話,真的把西門慶放到你身邊,你可能不一定會討厭他,甚至很可能會喜歡他。因為他帥氣多金、會來事、講義氣、會照顧自己的小弟,辦事還特別懂規矩。

不是所有的人都配讀金瓶梅


但是話說回來,即便《金瓶梅》不是一本老司機專屬讀物,它也絕不是一本大眾讀物,作者蘭陵笑笑生自己也說:金瓶梅中的一些場面,讓人讀了汗都要嚇出來的,我寫這本書,不是為了給大家yy用的,而是希望對世人有所警醒,不要步西門慶後塵,以為一時得勢就可以為所欲為。

另外,他還根據人讀金瓶梅的感受進行了一個分類,他說,讀了之後生出憐憫心,感覺裡面的人可憐的,是菩薩;讀了後生出畏懼之心,嚇出一身汗來的, 是君子;讀了後覺得爽的,是小人;讀了後覺得可以效仿西門慶的,是禽獸。

對照這個判別標準,在讀金瓶梅的這麼多年裡,我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從小人到菩薩的轉變。

那麼什麼人才有資格讀《金瓶梅》呢?笑笑生沒有直說,他在序裡講了個故事,講他的朋友和一個少年去看戲,戲裡演到霸王夜宴,少年流著哈喇子說,哎呀做男人就應該像楚霸王這樣!然後他的朋友說,這也不過是為以後烏江自刎做鋪墊而已。

蘭陵笑笑生說,當人有這樣的境界的時候,才能許他讀《金瓶梅》,不然也只能當作小黃文讀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