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姓氏的網友,一部分不能稱為炎黃子孫,因為可能是伊朗人後裔

人類是群居動物,對屬於自己的群體,有著迫切的歸屬感;其中中國人的歸屬感,最多的是來源於每個人的姓氏;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不能忘本,所以無論走到何處,都會抽出空回趟老家尋根問祖,並且尋找自己姓氏的源頭。

這個姓氏的網友,一部分不能稱為炎黃子孫,因為可能是伊朗人後裔

在人口最多的省份,如河南、山東等地流傳著一句俗語,即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因為元末時期連年戰,加上發生過多次旱災、瘟疫,以至於天下民生凋敝,到了明朝永樂年間,朱家皇朝為了鞏固地位,大力發展經濟,決定遷民開墾荒地,在山西洪洞大槐樹地區,曾先後進行過十多次大遷民;因此山西大槐樹人的子孫,紛紛在河南、山東等地落地生根,隨後在全中國範圍內繁衍生息。

這個姓氏的網友,一部分不能稱為炎黃子孫,因為可能是伊朗人後裔

然而中國有一個姓氏,與大槐樹並沒有關係,是外來伊朗人的後裔,這個姓氏就是"安"姓;據統計全國安姓國民共有170多萬,但並非所有的安姓人都是伊朗人的後裔,因為百家姓中安氏的源頭,乃是黃老道家傳人"千歲翁"安期生;到了漢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陸路"絲綢之路"經濟帶,曾經過如今位於伊朗的"安息國",並將安息國收納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合作伙伴;老安息王年邁無法再負擔沉重的國事壓力,欲傳位於王子安清,而安清有著自己的事業追求,他不愛江山與美人一心向佛,對繼承王位沒有絲毫興趣。

這個姓氏的網友,一部分不能稱為炎黃子孫,因為可能是伊朗人後裔

於是在公元148年,安清將王位讓給了叔父,自己遠赴洛陽宣揚佛法;安清畢竟貴為王子,他從伊朗來到中國,還帶了眾多隨從雜役,而這些隨安清來到中國的人,也都改為漢姓安氏,在洛陽定居代代流傳;所以在今天,有很多安姓國人,都將安清奉為其始祖,不過安清一脈,只是安氏的一個小分支。

這個姓氏的網友,一部分不能稱為炎黃子孫,因為可能是伊朗人後裔

到了大唐王朝,西域中亞地區原有一個大國"安國",後來因為戰亂分裂為九個國家,即戊地、火尋、史、米、石、康、何、曹、安九國,在歷史上被稱為"昭武九姓";隨後這九個國家,在唐高宗年間歸順大唐,為了方便管理,唐朝賜九國統一姓安;《五代史》曾記載九國安姓族人,進入中原地區後,主要分佈在涼州、甘肅、武陵等地紮根;《姓譜》中也記載說,安姓在唐朝之前,首先在北方發源。

這個姓氏的網友,一部分不能稱為炎黃子孫,因為可能是伊朗人後裔

不過唐玄宗晚年昏聵,爆發了"安史之亂",到了北宋年間,金人也曾多次入侵中原,內地人為了躲避戰亂,開始走上南遷的逃亡之路,其中安姓族人亦在其中;據專家考察,由於當時湖南地區相對寧和,所以安姓族人大部分都南遷到了湖南地區繼續生活;但留在北方的安氏也在頑強繁衍,例如北魏開國名臣安同,就是當初未南遷的安氏族人後代,他坐上高官之位後,大興寺塔將其家族發展了很多分支。

這個姓氏的網友,一部分不能稱為炎黃子孫,因為可能是伊朗人後裔

據現代民俗專家考證,還發現有眾多俄國人、鮮卑人來到中國定居,並改姓安氏,隨著時間的增長,他們已經和華夏安姓互相融合不分彼此了;綜上所述能看出安姓來源複雜,其包含的民族也相對眾多,到了今天安姓在百家姓中,排名一百一十位,佔據全國人口的0.15%,在遼寧、安徽、山東、河北與山西,五個省份為安姓族人的主要棲息地。

【參考資料:《百家姓》,《安氏姓氏考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