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太子劉據,悲劇性格的養成,強勢父親的犧牲品

劉據因巫蠱而興,又因巫蠱而亡。

漢武帝劉徹一代雄主,天縱之才。但凡雄主,大多寡恩薄情。金屋藏嬌的誓言還猶在耳側,轉身便迷上了青春貌美的衛子夫。漢武帝與陳阿嬌的結合不過是一場政治婚姻,當這場婚姻只開花,不結果,再加上皇后善妒,移情別戀已無可避免,這一點漢武帝劉徹倒是頗有漢景帝之風。

戾太子劉據,悲劇性格的養成,強勢父親的犧牲品

漢武大帝,一代雄主


衛子夫本來是漢武帝劉徹姐姐平陽公主府上一名歌女,地位卑微,平陽公主為了和姑母劉嫖爭寵,便把衛子夫送入宮中。皇后陳阿嬌便想用巫蠱之術咒死衛子夫,結果東窗事發,被廢了皇后,關入了長門宮。

公元前128年,衛子夫倒也爭氣,為29歲的劉徹生下了劉據。劉據是劉徹長子,漢武帝欣喜萬分。同年漢武帝冊封衛子夫為皇后,劉據立時搖身一變成為嫡長子。衛氏一族也滿門俱榮,劉據更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劉據的童年是幸福的,父慈子孝,一家人其樂融融。劉徹更是對劉據疼愛有加,時常帶著劉據出宮遊玩。劉徹更是會像普通父親那樣,讓年幼的劉據騎在自己的脖子上,看遍世間繁華。也許多年以後,劉據臨死前眼前閃過的就是那一幅場景,多少父子親情毀於帝王家。

戾太子劉據,悲劇性格的養成,強勢父親的犧牲品

劉據少年老成,宅心仁厚


公元前122年,7歲的劉據被立為太子。這是劉據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父親疼愛他,因為他被冊封為太子,大赦天下,又派遣天子使者巡行天下,對老人和孝子進行慰問與賞賜。還給他找了最好的老師悉心教導,讓萬石君石奮的兒子石慶任太子太傅,後又任命多名賢臣為太傅和少傅,可見劉據在劉徹心中的地位。母親正當寵,被封皇后,權傾後宮,風頭無兩。舅舅衛青更是屢立戰功,被封為大將軍,地位尊崇。這時的劉徹與劉據父慈子孝,劉據與弟弟之間兄友弟恭,如果歷史這樣發展下去,劉據將毫無疑問地繼承大統,開創屬於自己的時代。正是童年生活的幸福,沒有經歷過他的父輩那麼多的刀光劍影,才使劉據性情敦厚,有一顆赤子之心。老師的悉心教導又使劉據才學廣博,知民間疾苦。

但歷史不容假設,隨著劉據的成長,他和父親劉徹之間開始有了裂痕。

漢武帝從來都不是長情之人,當年對陳阿嬌如此,對待衛子夫也同樣如此。待到衛子夫年老色衰之時,劉徹自然要找年青貌美的新歡。對此皇后衛子夫有陳阿嬌的前車之鑑,倒也聽之任之,沒有任何越矩的行為,因為她知道自己真正的依靠是兒子劉據,只要劉據地位穩固,自己自然穩固。只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太子劉據因與劉徹政見不合,常常爭執。漢武大帝雄才偉略,生性霸道剛硬,而劉據生性溫厚,處事謹慎,漢武帝心中漸生不滿。做為一位霸道帝王,劉徹不允許臣子有任何的反對意見;做為一位強勢的父親,更不允許自己的兒子對自己稍有忤逆。再加上父子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他們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直至最後悲劇的發生。

戾太子劉據,悲劇性格的養成,強勢父親的犧牲品

衛青死後,劉據失去最大的臂助,母后衛子夫也如履薄冰


公元前106年,衛青病逝,劉據失去了最大的臂助。加上漢武帝對權力的絕對控制慾,逐漸削除太子羽翼,由此父子相疑,給了小人構陷劉據的機會。

公元前94年,19歲的鉤弋夫人為62歲的漢武帝生下了劉弗陵,老來得子使得劉弗陵母子倍受寵愛,就連鉤弋夫人的寢宮也題名“堯母門”,皇宮內外謠言四起,劉據的太子之位已經搖搖欲墜。

公元前91年,與劉據有隙的酷吏江充利用漢武帝年老體弱之機,構陷太子劉據行巫蠱詛咒天子。此時的漢武帝人在長安城外的甘泉宮,音信不通。劉據召來了少傅石德問計,石德以前秦太子扶蘇相比,劉據無奈之下決定起兵,父子之間終於兵戎相見。劉據兵敗後出逃,因不願被捉受辱,自縊而亡。劉據一生寬厚,敬愛自己的父親,劉徹生病時,他去晉見,雖然剛剛哭過,但為了不讓父親傷心,擦去淚水,強顏歡笑。

劉據的死是溫情脈脈的父子情被皇權的無情割裂,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戾太子劉據,悲劇性格的養成,強勢父親的犧牲品

父子相疑,溝通不暢,悲劇已不可避免


隨後皇后衛子夫自殺,劉據一脈只餘下一孫,就是後來的西漢中興之主宣帝劉詢。劉據一生因巫蠱而興,又因巫蠱而亡,歷史在他的身上畫了一個圓,一切都回到了最初的原點,命運和所有人開了一個玩笑。

後來漢武帝逐漸省悟,追查之下得知太子被人構陷,為劉據平反,誣陷太子的李廣利與劉屈氂最終被滅族。不過太子已身死道消,父子之情只能追憶了。不知道一生行王霸之道的漢武大帝在人生的最後幾年會如何思念自己的長子,雖然劉據與他政見偶有不合,但劉徹從沒有殺子之心的,那曾是他最愛的兒子啊!剛一出生就被視為帝國的未來,將來能夠傳承自己的偉業。雖然太子宅心仁厚,不似自己鋒芒畢露,但漢武帝是不會輕易廢掉太子的,因為他知道帝國的穩定需要一位成年皇帝,太子劉據雖不能開疆拓土,但做一個守成之君,倒也綽綽有餘。劉徹晚年所下的《罪己詔》已深深認識到自己的窮兵黷武,致使民生凋敝,需要與民休養,而劉據正是最好的選擇。但做為一位皇帝和父親的權威是不容挑戰的,才發生了父子相殘的慘劇。

戾太子劉據,悲劇性格的養成,強勢父親的犧牲品

劉據自縊,父子相殘


公元前74年,劉據的孫子劉詢繼位,與群臣商議,劉據諡“戾”。此“戾”並非貶義,古人曾有云――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其實通俗一點解釋就是:劉據是個好人,只不過在某些事上違背了父皇之意並堅持己見。這一對父子由相愛到相疑再到相殺的慘劇,時時警示後人,莫失父子之情,否則悔之晚矣!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是一葉落盡秋,一位教育領域創作者,所寫文章都是原創,希望我能用自己的表述激起您內心的一絲波瀾。如果我的古代名人成長教育史能給了您一些成長和子女教育上的幫助,請留言、點贊、加關注,提出您的寶貴意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