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遙還有一本的書,讀完思考時代與人生

一談起路遙,進入腦海中的,首先是小說《平凡的世界》。實際上,路遙早期小說《人生》是他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人生》在80年代曾拍成電影,高加林成了一代年輕人的縮影。

《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遙還有一本的書,讀完思考時代與人生

他身上有著處於“城鄉交叉地帶”的時代青年在改革年代,有了知識與文化卻無法安置自身的惶惑感,有他們“出去”卻又回來的無奈,思考著解放後的個人應該如何安置自己的問題。

一、“城鄉交叉地帶”的時代青年

“城鄉交叉地帶”是路遙小說中一個常見的狀態,它表面上指路遙家鄉陝北的城市與鄉村的交叉,實際更深層是一種生存狀態。那就是在地理空間的交叉中體現出來的深層次的文化衝突。

高加林就是一個處於城鄉交叉地帶的時代青年。他在農村長大,是農民的兒子,但他接受過高中教育,有知識,有文化。

《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遙還有一本的書,讀完思考時代與人生

他喜歡刷牙,愛穿著乾乾淨淨的白衣服,看上去並不像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農村青年。他在學校中也是個優秀的男孩,成績不錯,又熱愛體育,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高加林橫跨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在感情中不僅得到農村姑娘劉巧珍的痴情,還得到了學校的同學——城市女孩黃亞萍的青睞。劉巧珍本來對高加林想都不敢想,在和高加林在一起之後,就開始了為高加林的痴情付出。黃亞萍在高中時期,就心屬高加林,並在高加林有機會進城工作後,選擇和他在一起。

二、 “出去又回來”

高加林經歷坎坷與曲折,在命運之手輕輕的撥動下,顫抖著自己的人生。高加林高中畢業,先是經歷了高考失利,這是他人生的又一個轉折點。他只得從城市回到鄉村,做起了民辦教師,也算是有著體面的工作。

但是好景不長,他的工作被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他只能重新面對黃土地,開始接下來的人生。命運弄人,他通過關係有機會再次回到城市,但是不久被查出後又回到了農村。

《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遙還有一本的書,讀完思考時代與人生

在這段人生的經歷中,高加林個人的力量似乎很小,他被一股強大的力量支配著。這裡先是高家的勢力,後是叔叔的關係,以及後面對這種關係的發現和處理。

這個過程中,雖然高加林始終沒有停止進步與追求,但是生活似乎只是短暫地給了他實現的機會。無論做民辦教師,還是做通訊幹事,高加林都竭盡所能,渴望發光發熱。但是,

這樣的他還是因為城鄉的二元結構而被排擠,不得不接受時代強制執行的“人生”——從農村“出去”又“回來”。

三、被“擱置”的渴望

高加林是改革初期冉冉升起的個人,他擁有著為夢想進發的精神。他一直在追求著,從讀高中到努力做民辦教師,再到“進城”做通訊員幹事。他是一個類似司湯達《紅與黑》中塑造的“於連”一般的人物,內心燃燒著自己灼熱的“拿破崙”夢想。

《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遙還有一本的書,讀完思考時代與人生

於連最終被自己的時代戲弄,在公訴時審判所有人,迴歸本心,繼而死亡。高加林不然,路遙給了他一個開放的結局,讓他回到鄉村,並感慨農村的土地才是堅實又踏實的。那份曾經對於“城市”的渴望,對於“夢想”的追求似乎是被擱置了。

但是,經歷了“出去又回來”的高加林真的可以做到甘心嗎?路遙給了高加林安排了這樣的結局,是因為其時的社會結構下,高加林並不能找到更好的出路。換句話說,這個結局,是作家想象力的邊際——路遙無法為高加林安置一個更好的人生。

結語

作為80年代“城鄉交叉地帶”的時代青年,奔騰的時代給了高加林們新生的渴望,給了他們激揚的追求。他們年輕又有著時代使命感,承擔意識,但是,現實卻讓他們失望。“城與鄉”的二元結構,讓他們無處施展自己,人情社會中又處處是關係和權力。


《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遙還有一本的書,讀完思考時代與人生

一個人,畢竟也是一個時代中的人。正如《人生》中所演繹的,高加林並不清楚自己被“擱置”的夢想該從何安放。高加林的迴歸是不甘心的,或許在路遙想象力的邊際本來還該有高加林更多值得挖掘的人生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