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禁忌之戀背後,儒家女性情感和華人文化認同的困境

華人導演陳哲藝的新作、新加坡電影《熱帶雨》講述了一段師生禁斷之戀,其情愛尺度在去年平遙展映時也引起許多影迷的關注。看了全片,才覺得

情愛不過是影片的副題,倒是其背後蘊含的細膩豐富的文化信息頗值得展開一敘

影片的女主阿玲(楊雁雁飾),是從馬來西亞移居新加坡的華人,在一所中學教中文,但中文學科一直不受校方重視。同時,阿玲和丈夫因多年造人無果,感情日益疏淡,丈夫又常年不在家,照顧癱瘓的公公的重擔落在了她一個人身上。在抑鬱、孤獨的雨季中,阿玲和她的學生偉倫(許家樂飾)之間生出了別樣的情愫……

《熱帶雨》:禁忌之戀背後,儒家女性情感和華人文化認同的困境

《熱帶雨》劇照

這場發生在潮溼南洋的情事,恰如熱帶之雨,突如其來又倏忽而逝;情意和愛慾在雨季潮悶的空氣中氤氳、滋生和膨大,更顯綿延沉重——這種由雨營造的獨有的南洋故事氛圍,總讓我想起黃錦樹的小說集《雨》。黃是當今馬華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筆下,由熱帶、雨、橡膠林構成的獨特敘事承載了南洋華族對先祖歷史和文化的追思。

在《熱帶雨》中,雨很顯然也是一個重要意象,既是內斂的主角內心情感變化的指示和線索,也是對當前新馬(新加坡、馬來西亞)文化環境下華人際遇的無言見證。本文試通過雨的意象,分析主角面臨的情感和人生困局,並進一步解析背後折射的新馬華人對文化的認同及相關困境。

熱帶雨喻示情感和人生困局

一、阿玲長期被壓抑的個性和生活

影片中,新加坡雨季的天色常常是灰撲撲的,讓人抑鬱,

恰似阿玲沉默疏離的臉和生活,也是對她隱忍的個性的側寫,她靜水深流的情緒下彷彿醞釀著無數看不見的悲傷和掙扎。

由於這樣的個性,阿玲面對學生和其他同事對中文課的輕視從沒表現出憤怒,只是沉默,最多溫和地輕斥兩句;每天定時開車從學校下班,面對男司機的罵罵咧咧,她也只是沉默;回到家,沉默地洗菜做飯,和公公兩人吃飯,相對無言。

《熱帶雨》:禁忌之戀背後,儒家女性情感和華人文化認同的困境

《熱帶雨》劇照,阿玲給公公餵飯

導演把阿玲的家常生活拍得事無鉅細,更加重了這種無力感和壓抑感,尤其是她對癱瘓的公公的照顧:擦身、清理排洩物、洗澡、餵飯……公公說不了話,所以只有阿玲在不停說:“爸,吃這個”“爸,我吃不下,幫我再吃點”“爸,你想看電視還是睡覺”,而在阿玲的臉上看不出表情,彷彿沒有喜怒哀樂——她過著影子一樣的黑白生活。

二、阿玲面臨的三種人生困境

熱帶陣雨常把人困在一處不得自由,片中下雨的場景集中在阿玲待在車裡打針、從學校下班以及和偉倫相處的戲份裡,也間接反映了阿玲面臨的三種人生困境:一是生育困境,阿玲和丈夫多年來嘗試人工受孕,需要定時打催卵針,每次注射都由她自己鎖在車裡咬牙完成。打完針的阿玲無力地靠在座椅上,車窗外蜿蜒而下的雨水映在她的臉上,彷彿斑駁的淚痕。

二是職業困局,阿玲教的是學校最不重視的學科,不僅學生瞧不上,連同事也要揶揄兩句;三是感情困境,阿玲既被困在和怨偶的婚姻裡,也迷失在和學生的不倫感情中,結尾的雨過天晴象徵著她的解脫和重生。

《熱帶雨》:禁忌之戀背後,儒家女性情感和華人文化認同的困境

《熱帶雨》劇照,阿玲在車裡打完針後閉眼休息

三、預示著不倫感情的爆發

發生在熱帶的對流雨,常在午後或黃昏,如小孩變臉一樣傾盆而下,讓人毫無準備地被澆了一身,正似來勢洶洶的情感——比如阿玲和學生偉倫情感的爆發是一場發生在雨天的情慾戲,而他們的情不自禁是從兩人開始交集、曖昧到升溫的多場在車裡聊天、車外飄雨的戲份鋪墊並昇華而來。

《熱帶雨》:禁忌之戀背後,儒家女性情感和華人文化認同的困境

《熱帶雨》劇照,阿玲和偉倫

四、對感情和生命無常的體悟

而雨停後衣褲溼透留下的涼意和狼狽,則象徵著來勢洶洶卻又在某刻戛然而止的感情,也喻示了在主角隱忍的處理下內心遺留的鈍痛:譬如阿玲和偉倫最後在雨中擁抱後分手。

雨也是對無常生命的註解:阿玲的公公去世的那場雨,處理得尤為哀婉動人。某個午後,阿玲從喜得麟兒的夢中驚醒,窗外風雨大作,她跑到公公房間關窗已有預感,悲傷從她癱坐在地上的背影裡蔓延出來。剛剛做的美夢,或許是溫柔的公公臨走前給她最後的禮物。

這裡可以看出,雖然照顧公公是件累活,阿玲的盡心盡力不僅為孝道,更是對這位默默陪伴她、用他的方式愛護著她的生活伴侶的真情流露。

影片裡的三組關係,折射了新馬華人文化認同和困境

除了對新馬華人情感生活的描摹,《熱帶雨》既呈現了這一群體

對傳統認知(比如家庭觀念、婚姻觀念)的服從和認同,也展示了在他們所在的去傳統化的社會大環境裡這些認知對個人生活造成的衝突和矛盾。

一、家庭和家人觀念的重構

和陳哲藝此前斬獲金馬的《爸媽不在家》一樣,《熱帶雨》延續了對“什麼是家庭、什麼是家人”的討論。《爸媽不在家》講的是一對父母對孩子的疏於照顧使孩子和菲律賓傭人變得更像家人,《熱帶雨》也塑造了由非血緣關係維繫的、特殊的家人關係。

《熱帶雨》:禁忌之戀背後,儒家女性情感和華人文化認同的困境

《熱帶雨》中,看起來更像一家人的三人

影片中,阿玲和癱瘓的公公、偉倫待在一起時,才像真正的一家人:三個人在家圍桌吃飯,一邊夾菜和聊天,氛圍溫馨快樂;阿玲推著公公一起去看偉倫的武術比賽,在場邊給他加油,為了慶祝偉倫拿冠軍,一起在路邊攤吃榴蓮——而缺席的阿玲的丈夫,其為人夫、為人子的位置則漸漸被偉倫取代。

《熱帶雨》:禁忌之戀背後,儒家女性情感和華人文化認同的困境

阿玲和夫家其他親戚的關係也不例外。小姑子生孩子,請阿玲夫婦去滿月席,為了讓公公去看一眼孫女,阿玲陪著他一起去,她丈夫反而百般推諉不出席,結果一堆親戚還在背後嘲笑阿玲不會抱孩子:“因為她沒生過啊”;公公的葬禮上,幾家子女在爭產,反倒是之前在病榻服侍的兒媳成了被排斥的局外人。

華人文化因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對家庭、孝道和血緣親情的觀念根深蒂固,尤為看重,而在片子裡的新馬華人家庭裡,家庭和親人觀念既遭到了破壞,又得到了維繫甚至重解和重構。

二、儒家女性和不倫情慾

陳哲藝對拍女人戲尤為擅長,“新浪潮之母”、著名導演阿涅斯·瓦爾達曾誇陳“具有細膩的情感與過人的洞察力”。 在《熱帶雨》裡,他和楊雁雁對阿玲這個角色的共同塑造無疑是細膩動人的:這是一個年近四十、身負諸多束縛在異鄉漂泊的女人,

她意外邂逅的一段感情卻幫助她重獲溫暖和自由——即便這段感情為世人所不齒,為傳統所唾棄。

《熱帶雨》:禁忌之戀背後,儒家女性情感和華人文化認同的困境

《熱帶雨》劇照,阿玲和偉倫在教室吃榴蓮

片中的阿玲無疑是一位典型的傳統華人女性,如身邊人,陳哲藝稱她為“儒家女子”:溫柔賢惠,隱忍內斂,有母性,但職場不如意,婚姻和性也不幸,還長期揹負著生育和養老負擔,活得很辛苦又不自知

。而陳哲藝對華人女性不幸的命運和倫理負擔的感同身受,和對她們的情慾愛戀的溫柔處理,都和李安很像。

影片裡有一場戲,是阿玲和偉倫在課後補習的教室裡一起吃榴蓮,這也是他們感情進一步親密的開始。導演陳哲藝說,榴蓮在他看來是“禁果”。在這裡,禁忌的愛戀始於一次純潔的照顧之情,隨著感情推動水到渠成至情慾爆發,隨即戛然而止——而兩人的關係始終既似情人又不是情人,既似母子又不是母子。

少年偉倫更像是烏雲背後的一道陽光,他的闖入給阿玲平淡得絕望的生活重新帶來了雜陳百味,讓在情感上麻木多年的她再次感受到愛之甜蜜和離苦,而影片結尾的“好消息”對阿玲來說何嘗不是一次夙願得償、苦盡甘來。

三、對華語文化的眷戀與牴觸

阿玲對偉倫的動心,起於寂寞和情慾,但也因為難得有一個人既在乎她,也在乎中文。《熱帶雨》裡也處處可見新加坡華文教育沒落的現場

:學生覺得學華語對前途沒什麼幫助甚至牴觸,校方覺得華語是個可有可無的雞肋存在,甚至華人之間的日常交流也以英語為主。

《熱帶雨》:禁忌之戀背後,儒家女性情感和華人文化認同的困境

《熱帶雨》中,對華語課態度輕蔑的學生

片中,阿玲堅持用華語和華人對話、給學生增加華文課補習,都可以視作她對華語文化的眷戀和堅持。這也許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導演的態度。而現實中,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社會,華文的地位一直尷尬。

“新加坡現在完全變成一個講英語的社會了。新加坡是一個前英國殖民地,在70年代以前,新加坡分兩種學校,一個是英校,一個是華校。在英校,基本上所有科目都是英文教學,除了中文。華校是所有的科目都用中文教學,除了英文課。70年代的時候,政府把所有華校改成英校,所以現在新加坡所有學校的科目都是用英文進行,除了每週只有兩三堂的中文課。”陳哲藝在媒體採訪裡這樣描述新加坡華文教育的現狀。

比之新加坡,馬來西亞的社會和語言環境更為繁雜,但其華語教學情況總體向好。然而馬來西亞華語寫作的現狀也不容樂觀,黃錦樹就曾悲觀預言:“馬華文學本來就是一個隨時可能會消失的事物。”

除政治和歷史原因外,華語在當前新馬社會的日漸衰落還和社會階級、文化認同等因素有關。

《熱帶雨》:禁忌之戀背後,儒家女性情感和華人文化認同的困境

《熱帶雨》劇照,偉倫參加武術比賽

除了探討華語認同,《熱帶雨》中還可見對諸多傳統中國文化元素的推崇,且不僅是裝飾點綴,其中有不少是推動劇情的機關:比如,阿玲公公愛看的電影《俠女》,家裡牆上掛的用毛筆寫的“笑”字和宣紙等中式擺飾;而熱愛長拳和成龍的偉倫,則更明顯地體現了對華人文化的繼承和熱愛。

寫在最後

《熱帶雨》可以說是今年目前為止我看到的最好看的華語電影。雖然是以師生戀為主線,但若是隻看到不倫,未免太辜負導演的苦心。

《熱帶雨》:禁忌之戀背後,儒家女性情感和華人文化認同的困境

《熱帶雨》劇照,阿玲的微笑

影片中細膩的女性情感和豐富的文化元素尤其值得反覆咀嚼。影片結尾,回到馬來西亞的阿玲似乎失去了所有:婚姻、愛情、教職,但卻不妨礙她迎著太陽露出久違的微笑,那一刻尤為戳心,有人批評這是阿玲在逃避現實,但我覺得不妨視之為她和現實的和解。最後,期待一下陳哲藝導演的下一部作品。


1. 《一個女人的中年危機和禁忌之戀——一條專訪導演陳哲藝》,一條,2019-11-18

2. 《華人文化裡家人的定義是什麼?他為何堅持華語創作?》,新浪電影,2019-12-11

3. 《導筒x導演 陳哲藝:下雨天,吃榴蓮,潛入一段禁忌之戀》,導筒,2019-10-22

4. 《黃錦樹:馬華文學隨時可能消失,而我剛好身在其中》,南方人物週刊,2019-1-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