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于右任標準草書》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

素手國風


于右任的書法有其特色,尤其是帶有魏碑風格的草書,堪稱一時無雙。但是,于右任推行標準草書,總體上是失敗的。其原因有這幾點:一是推行標準草書的目的存在問題,當時推廣的理由和目的是為了快速書寫,又便於辨認,而不是為了把草書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現在推廣了簡化字,並且有電腦輸入打字,無需快速寫出可辨認的漢字,已經失去推廣價值而失敗。二是,于右任的標準草書,也只是從草書的書寫習慣的字形出發,讓學習者照貓畫虎,不求甚解,沒有從書法文字學的理論高度做出闡釋。因此,學習於右任的標準草書,與學習智永、懷素的草書千字文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也就是說,理論上沒有突破,失敗是必然的結果。三是,標準草書限制草書者的藝術發揮,是與草書藝術規律背道而馳的,其失敗也就在情理之中。當然,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失敗,不能抹殺于右任先生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


南塘莊徐傑



就說一點:于右任老先生的《標準草書》能夠在今天還能被閣下提起,足以說明於任老是成功的。

難道不是嗎?

提起草書,閣下還想到別的了嗎?又或者,您最先想起來的,是不是于右任的《標準草書》?

這就夠了。而且,要相信,有這種疑問的人不在少數,相信也會有您這樣的感悟,這恰恰說明於右任《標準草書》的魅力和價值。

這難道不是成功嗎?


首先說,我本人十分欣賞這部著作,並且自身受益匪淺,有很多書寫技能和文化信息都是從這本書得來的。就我個人而言,我應該感謝於任老。

但說實話,我個人並不欣賞于右任的書風,對於他的字也不是特別感冒,但這卻絲毫也不影響于右任如日中天的巨大名望和文化符號性意義。

在我個人看來,這本《標準草書》是迄今為止,編撰最全、最具權威的一部草書合集,收集了自有草體以來的眾多名家的得意之作,堪稱一時之寶,文華薈萃,精彩繽紛。

在我家裡,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和權威的《草字彙》字典,是我最最珍愛的收藏,也給我帶來了技法上的指南和意境上的寫意,讓我感到時刻可與聖賢並行,這樣的美事樂此不疲,與有榮焉。


龍吟148119260


這個命題分兩斷論:

于右任1932年創立草書社,後來編著了《標準草書》一書。其目的是“廣草書於天下,以求製作之便利,盡文化之功能,節省全體國民之時間,發揚全族傳統之利器。”這也是他在《標準草書》自序中的說話,也是他編著該書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

於老先生在草書研究投入了多年的心血,為國為民之心是至誠至懇的。只可惜草書普及的願景一直以來並沒有實現!也就是說…對於“普及”這個目標來判斷…是失敗的。而且這個失敗也是客觀上註定了的。這個客觀因素有以下幾點:

1.童蒙學書以楷書為基礎,自唐至於老先生所在年代已有千年根基。

2.在2009年10月1日《光明日報》報導過:“1949年全國5.5億人口,文盲3.2億"。這是解放初的數據,其實在民國時期的文盲率一直徘徊在80%上下。再除去這些數據,當時的老一輩知識分子思想意識大都比較頑固,再加上草書僅僅訓練方面的難度,就可想而知要普及草書的可行性了!

相對很少數人用三五年功夫能把草書寫得好,除非積累了前面幾十年其他書體功底,和積累了許多書法理論知識和經驗。

3.我們從書法發展史中可瞭解到…任何一種字體的產生,都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決定。不論造字的倉頡、或是草聖張芝、還是楷祖鍾繇…等等,我們都不能忘記他們所置身的時代的書法基礎。沃興華《中國書法史》中說道:“以往的書法史研究不注重對書體演變過程的描述,結果產生種種弊病…將完整的歷史過程分割成幾大塊,在每個大塊中又斬頭去尾,僅僅留下其頂峰時期的那一小段代表作品,使…不能全面瞭解一種書體發生、發展以至成熟的演變過程。…將名家大師與他所代表的時代書風割裂開來,將當年威武雄壯的大合唱說成是名家大師的個人獨唱…。"

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失敗的客觀存在。

但從歷史角度的另一斷論,《于右任標準草書》是成功的。

其草書以“易識、易寫、準確、美觀"為原則,從浩繁的歷代書法名家經典中系統地整編出符合標準的草書字體,將歷史上的草書來一個大總結。這無疑為草書藝術未來的發展開闢了一條新道路!為草書後學者提供了便捷的路徑!

也有人說《標準草書》因為“標準"而束縛了草書的變化,會失去草書的生氣。這種說法完全不合理的。其實草書的符號規範化比正書更高要求,否則就無法辨認,或張冠李戴。另外,任何書體的學習都由基礎起,草書大家習草書之初,也大多數學皇象的《急就章》、智永《真草千字文》等,是為了掌握草書的基本規律。不見得最後都練成一筆一劃的。再加上學習草書要多種範本多加參考領悟,《標準草書》也是應該配備的其中一本。變與不變,只是悟性問題!

于右任草書,筆融篆隸真行魏,且渾然一體。高尚的品格和書風完美結合…朴茂雄健、恢宏大氣、氣宇軒昂!隨著書法的實用性漸漸退去,一步步奔向藝術的大舞臺,從國展數據信息上看來…草書在當代也越來越多書法愛好者學習了,相信於老先生也以超凡的遠見和渾厚的書法功底將名垂青史!


許悅愛書法


首先回答:于右任標準草書這本看似不大但分量很重的書,我認為非常成功。於老先生的心血沒有白費,書中對中國很多草字的寫法規範化了,使之好記易寫不是很好的事嗎?由此便可以發揚光大。

一管之見方家教正。



無為大聖o


于右任《標準草書》規納了草書編旁部首,對學習草書掌握草書方面貢獻極大!不能認為《標準草書》僵化,死板。它屬於學習草書工具書。


樑柱君


我認為成功。早年近顏體,中年近魏,晚年成草。把字簡到不能再簡,筆法遒勁,流暢。有人稱其為順邊留,如行雲流水,大器恢弘,值得借鑑。後人仰為觀止。我很喜愛,任為於派草書,代表草書新時代,剛柔並濟,無人能及。橫掃千秋。高山仰止!


石匠秦人


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我個人認為那肯定是成功的。

何為標準?于右任先生說:“所謂標準,是拿古人的草書做標準的,是從先古聖哲千餘年的演進當中,歸納出來有條不紊,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的草法。”這“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的草法”四原則就是草書的標準。于右任終其一生,博採眾長並融會貫通,創立了新時代的《標準草書千字文》,在書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中國書法的影響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早些年,我從朋友那裡複印了一本于右任《標準草書千字文》,之所以複印它是因為喜歡它。但當時練草書對我來說,為時過早,連楷書都沒怎麼練,就想練習草書,覺得很難,現在想想都覺得當時的想法很幼稚。但我對草書的喜歡和學習草書的慾望由來已久。

我最早接觸並開始學習草書的範本就是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千字文》,剛開始很難,因為草書不僅難於書寫,更在於難以識別,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才逐漸對草書符號有所理解,草書符號記識多了之後,閱讀草書作品時就比較容易了。再之後我又開始臨摹王羲之的《草訣百韻歌》、孫過庭的《書譜》和《佛遺教經》。現在,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對王羲之、趙孟頫的一些草書手札進行臨摹學習。在學習草書的過程中,我感覺心情愉快,人也很放鬆,草書運筆有輕有重、有疾有緩、有粗有細,抑揚頓挫,書寫的過程其實就是享受點畫節奏的過程,如同享受音樂,給人帶來內心的寧靜,情感的交融,令人陶醉。

下圖是我的軟筆草書習作,臨摹孫過庭的佛遺教經。




















































































































































































































































































































































































































































































































































































































































































































































































































































































































































































































































































































































































































































































































































































































































































































































































































































































































































































































































































































































































































































































































































































































































































































































































































































































































































































































































































































































.0...0





























......................................................................


三點水981


我個人的意見應該不重要。蘇東坡說過,文章一旦出世,人間自有定論,不是可以隨便議論的。于右任的標準草書也復如是。我貶低之,不影響別人喜歡它;反之亦然。

我還真有一本“于右任標準草書集字唐詩一百首”,我還臨過,發現它往往比羲獻等少一筆或少怪一個彎。但如今書法界宣稱“要寫出自己特點才能成為書法家”,據此于右任有自己特點,自可稱為書法大家。但是,我嘗查“草書寫法”之類,對同一個字,羲獻,董其昌,王鐸,毛澤東乃至於右任各有各的寫法,何來“標準”之有?從這一點來看,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又似是失敗。

非要問我個人觀點,則草書本來多存作者之訛筆,確實難以“標準化”,但又給欣賞者帶來了太多的困擾。因此,草書作者應該儘量少有所謂自己發明的訛筆,否則我個人是不喜歡。當然,也無法阻止別人要把這種訛筆當作創新來吹噓。

如是而已,淺見見諒。


王樂天wzc


作為學習草書字帖,是成功的。作為草書書寫,也是成功的。

但是作為草書普及設想,作為通用字體,以抵制漢字拼音化,則不成功了。現代不是漢代,無法普及草書,是刻舟求劍了。



王乃棟說書畫


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