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方方老師不得不說的遇見:初見

我和方方老師不得不說的遇見:初見

因為疫情,武漢成焦點了,身處武漢的方方老師也大火了!

疫情期間的方方封城日記,篇篇都是10萬+,遍佈武漢內外、世界各地的幾千萬人,每天深夜不眠,把“洗了睡”換成“看了睡”。無數追捧者捧紅了她,無數攻擊者罵紅了她,互聯網上,自媒體中,在中國的作家中乃至所有的文化人、文藝人裡,方方的熱度絕對第一,而且,持續第一!

作為一個昔日的媒體人、今天的自媒體作者,很早就想寫一篇關於方方的文章,但一直猶豫,認為自己不應該蹭這個熱點,但是不寫又憋得難受。今天在方方日記終篇推出之際,我終於忍無可忍了。

第一次見到方方老師,是在1994年的7月。噢,一晃二十六年過去了。

我當時是湖北省化工學校的在讀中專生,三年級暑假期間。當時文學正熱,將近20歲的我,從文學少年漸漸長大為文學青年,在報紙、雜誌上發表了幾百篇作品,寫作勁頭十足。

武漢有一本雜誌,叫做《中專生》,有公開刊號,我經常投稿,在上面發表了一些作品,被評為“優秀通訊員”。那年暑假,雜誌社發來一個通知,邀請參加優秀通訊員培訓班,免收學費,食宿費用自理。我家裡窮,沒錢去,厚著臉皮到行政樓給學校領導報告,潘副校長大筆一揮,同意公派我參加,報銷交通食宿費。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享受公費外出培訓待遇,所以印象很深刻。

培訓班在湖北省物質學校舉行。在那裡,我聽到了方方老師的授課。她今年65歲,我倒推了一下,當時她39歲。方方老師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點嚴肅,但也不能說是端架子,看起來很樸實,就像武漢街頭一抓一大把的嫂子,不像個作家。講課的內容,說實話,我一點都記不得了。因為,時間隔太久了,還有雙方文學上的層次差距太大了。

不過,講課內容好是一定的。授課一結束,我就掏錢買了她帶去的兩本小說集,還讓她簽名。這是我作為文學青年第一次面見作家,而且是我第一次買沒有打折的書籍。要知道,我當時家裡窮到拿不出生活費的地步,完全靠著報社雜誌社時不時寄到的五元、十元的稿費養活著,非常節儉。但是,我毫不猶豫地買了方方老師的書,然後,如飢似渴地讀著,讀了好幾遍,印象最深的是小說《風景》。

一次短暫的培訓,對我個人的影響有多深遠呢?好像也說不上,向方方老師學習,咱不能說假話。只是,從那以後,方方的書,我只要看到就買了,《小說月報》上只要有她的小說我就會買。從那以後,我更加執著地走寫作道路,完全放棄了化工專業的學習,發表了更多的作品,靠著這些作品,以一紙化工中專文憑,奇蹟般進了報社當上正式的記者,無論在縣報、市報還是省報,都稱得上是業務骨幹。母校不在了,《中專生》也不在了,但是方方老師時不時都在。

我後來所在的報社,就和方方所在的省文聯算一牆之隔。我在那裡幹了六年,但從來沒有想過再見方方老師。多年來我從事新聞採編,基本告別了文學創作,我跑的戰線是黨政線,不是文化口,沒有交集,但是對於她的作品,關於她的新聞報道,我還是會看的。

你說,方方老師對我的職業規劃乃至人生引領,到底起了多大作用呢?可以說沒有,但是又不敢說沒有。我知道,文學這東西,不像新聞報道那樣,能夠直接解決某個問題,但是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有根子上的滋養作用的。

順便說一句,那次培訓班,池莉老師也去講課了。兩位武漢的女作家相比,池莉老師顯得更加年輕、漂亮、笑容可掬。我同樣也很關注她,她給女兒寫的一本書叫《怎麼愛你都不夠》,讓當時還沒有當爸爸的我,居然一口氣看完了。後來,我從事了教育行業,也給我的女兒寫了一本書叫《一定要讓你快樂》。

作家對人的思想影響,真是不可小覷。

(明日請看:我和方方老師不得不說的遇見:再見) ——作者:竇昆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