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將照片拍出動感十足的“動感效果”?各位老師能晒晒大作麼?

河山視界


拍攝前需要了解一下微距鏡頭——可以很近距離的對準被攝物進行聚焦,其形成的影像與被攝體自身的真實尺寸大致是相等的。我們也可以稱做複製比率關係,按照複製比率又可分為三種聚焦鏡頭——一是微距(1:1)、二是微聚焦(1:1.2-1:2)、三是近聚焦(1:2-1:40)。儘管微距鏡頭通常都是中等距離的鏡頭,但實際上是可以為任何焦距的鏡頭,既有50mm的,也有100mm的。這種鏡頭對於拍攝花、蟲等,具有很大的使用價值。拍攝微距照片時的訣竅是靈活、準確的進行調焦,因為微距照片的景深很小。假設,從鏡頭到蜜蜂的的距離發生了變化,哪怕只有一點點,都會失去清晰的焦點,聚焦的過程極其折磨人!


拍攝昆蟲和拍攝花的技巧大同小異。

首先拍攝距離要近、焦距精準、調焦要穩定,拍攝過程可以在野外完成,也可以在室內完成。

不過拍攝昆蟲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還需要花時間去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這樣才可以減少拍攝時間。

在野外拍攝時,要注意陰雨天氣是不容易找到昆蟲的,所以需要在溫暖、晴朗的日子裡去發現它們。假如,你想拍攝蜜蜂或者蝴蝶就可以帶一些香水之類的東西作為誘餌。然後你需要做的就是在花群中找到一束花,對準它進行精準的調焦,然後就是漫長的等待過程。如果你不想破壞環境就可以用一些輕薄的棉布把周圍的花遮住就行。想要把快速運動的昆蟲給定住,即使在陽光下也要使用頻閃燈,但是不要忽略了在自然光下拍攝也可以使用慢速拍攝技巧呢。因為這種辦法可以讓昆蟲的翅膀變模糊而產生動感!

在室內拍攝時,這種自然環境的佈置是可控的——你可以找一根木棍供毛毛蟲爬行,也可以找一些花供蜜蜂採蜜等等。 總而言之,掌控權在個人。當然,這種環境要密閉才行,不然昆蟲可不會老老實實待著。專業的攝影者常常會使用一個小技巧——把昆蟲放冰箱。對,沒錯,就是簡簡單單的讓它冷靜冷靜!


然而最難的是調焦環節,靜止的物體還好,但是遇到運動的被攝體就很難精確的調焦。這裡要說的是——你沒必要去追一個四處亂跑的昆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未雨綢繆才是正確做法,你只需要找一個合適的場景然後提前對焦——比如一根樹枝、一片樹葉、一朵花等,最後等就完事了!其實很多好的以昆蟲為主的照片都是在昆蟲死後拍攝的,他們的翅膀以及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是攝影者花大量時間精力去構思,然後用膠水固定之後擺出來的。

這裡拍攝最好是使用反光板把陰影部分照亮。

那麼不管是拍攝活物還是死物都一樣,都需要攝影者巧妙地構思與老練的技術配合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蜉蝣攝影


稍慢且合適慢速快門+搖拍


付坨坨


我同意樓上的觀點,動感效果其實真的沒必要去搖拍,搖拍比較考驗技術,隨手拍也可以拍出動感效果的,昨日去街上掃街玩,帶的感動5D4和小白傘,發現有路人橫穿馬路,於是舉起來抓拍了一組,我是用的a檔,對焦用的十字對焦,通過取景框看到合焦後瞬間按下快門,其實就出來了動感效果,當然我這種動感效果需要合適的時機,比如這張圖就是靠行人背後的車輛突出動感效果的,沒有車輛對比的話是達不到的,原理就是車輛比行人速度快,我快門在1/125的時候跟不上汽車的速度所以就拉出了拖影,然而路人的速度比較慢就正確記錄了下來。

看參數,這種拍攝手法相對於搖拍要簡單的多,小白應該更容易掌握到吧


麥克


這裡有幾點技巧:第一,用自動跟焦,在相里設置AI模式。第二,使用追拍,跟著移動的物體搖動鏡頭。第三,使用連拍。第四,最好使用獨架,這樣相機至少不會上下移動。第五快門速度至少1/800秒以上。


武漢的路人乙


快門速度調慢,如果你的手機沒有快門調節,那就讓光線稍暗一點,然後就是要麼主體動、要麼手機動、要麼環境動 ​



一隻會飛的鯨魚


拍出動感照片有兩種常見的表現形式,一個是慢門,一個是多重曝光,分享幾個圖






北京時光


圖片是二維靜態信息畫面,但完全可以利用許多藝術手法來營造動感效果。如:用“追隨法”拍攝被攝體,相機與被攝主體速度同步,讓背景虛化。又如:用“運動趨勢法”,藉助被攝主體“不平衡”的姿態,給人一種運動趨向。再如:,用“陪襯法”,利用被攝者的“塵土飛揚”、“浪花飛濺”、“飄帶、毛髮舞動”等陪襯體來營造動感……





江南劍客傳奇


慢門拍攝或後期


建武


其實動感並不一定要通過搖拍一種方式實現,人,動物的神與形都可以用來表現動感







nonamechilde


用手機拍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