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舌自盡是真的麼?咬掉舌頭滿足三個條件才能“自盡”

歷史上有割舌刑罰,被稱之為“截舌”,有史料記載最早出現“截舌”刑罰的是漢朝初年。

漢末關於截舌的記載不勝枚舉,一直蔓延到清朝,三國時期、唐朝、明朝都有截舌的記錄。尤以明朝刑罰為最。

咬舌自盡是真的麼?咬掉舌頭滿足三個條件才能“自盡”

截舌後,人物除了不能講話,不能分辨味覺以外,不會致死,還能安生的活著。

“咬舌自盡”多在文學作品中出現,尤以武俠小說中出現次數為多,多出現在貞潔女為了不被侮辱,咬舌自盡。

暫且不論一口能把舌頭咬掉,是不是符合人體學常識,“咬舌”和“截舌”並沒有本質的區別,所以截舌不能致死,咬舌同理。

咬舌自盡是真的麼?咬掉舌頭滿足三個條件才能“自盡”

那為什麼會有“咬舌自盡”的說法呢?

上世紀末在四川曾有一起“咬舌導致死亡”的自殺事件,是這樣的:

44歲的精神病患者,意識恍惚,突然咬舌自殺,因致舌腫脹、出血窒息,搶救無效死亡。

死亡分析顯示是“窒息死亡”,一方面是咬舌後舌根腫脹,另一方面是大量出血,血液入肺導致窒息。

咬舌自盡是真的麼?咬掉舌頭滿足三個條件才能“自盡”

這也是現行對於“咬舌自盡”的普遍認定的說法:窒息說

但是想要達到窒息的效果,有以下幾種可能:

1、咬到舌頭大動脈,深藏在舌根後頭,咬到的幾率很低;

2、疼痛後暈厥倒地,出血後無人陪護,最終入肺,窒息死亡,又或者出血過多斃命;

3、咬斷了一小截舌頭,舌頭卡到喉嚨,吞嚥不能,無法呼吸;

咬舌自盡是真的麼?咬掉舌頭滿足三個條件才能“自盡”

最關鍵的是,人有本能的求生欲,“螻蟻尚且惜命”的基因是刻在骨子裡的,疼痛會阻止你的進一步動作,“自發的咬掉舌頭”就如“人是不可能自主停止呼吸斃命”一樣,除非昏迷不醒,導致的意外窒息,否則“咬舌自盡”只是小說中的狗血說法罷了。

所以說,像小說中的貞潔女遇到劫匪,試圖咬舌自盡是不成立的,劫匪也不會讓她那麼容易就死去,“趁熱說”就更不會發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