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藝術——教師考試美術知識

1.徽派版畫

徽派版畫源於刻書,起於南宋,盛於明中葉,至清初漸衰微。明萬曆年間徽州版畫最盛,萬曆至清順治年間為徽派版畫鼎盛時期。它由興起、鼎盛、創新、傳播,逐漸形成完整的徽派版畫體系。

“徽派版畫”是畫家和木刻藝人通力合作的藝術結晶。其藝術風格細密纖巧、典雅靜穆,富有文人書卷氣。為“徽派”版畫作畫的著名畫家主要有丁雲鵬、吳廷羽、蔡衝寰、陳老蓮、汪耕、黃應澄、雪莊等。丁雲鵬與其學生同匠人黃守言、黃德時等合作完成的《方氏墨譜》《齊雲山志》《考古圖錄》《唐詩畫譜》,其中皆有徽派版畫的精品。徽州刻工充分運用傳統的磚、木、石、竹四雕和徽墨歙硯的雕刻技藝,精益求精地鑽研刻印技術,把中國水印版畫發展推向更高層次,使書籍插圖逐步發展為中國版畫藝術中的主要品種。徽派版畫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餖版與拱花印刷術,對國內外版畫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2.徽派篆刻

徽派篆刻興起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以休寧、何震等篆刻名家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徽州印人群體,人稱“徽派”,促成徽州篆刻的第一個高潮期。清代康乾時期,歙縣程邃等“歙四子”出現,變革創新,自成一體,形成徽派篆刻第二個高潮期。清朝晚期,黃士陵以其深厚的金石學修養,摒棄幾百年來印家以切刀法摹仿爛銅印,追求古拙殘破美的傳統習慣,自立新意,自成風格,從篆刻藝術界脫穎而出,創立了“黟山派”,影響了後來的易大廠、喬大壯、王福庵、李尹桑,乃至齊白石等一大批書畫印名家,使徽派篆刻走向了第三個高潮期。

黃士陵一生治印萬餘方、留有書畫千餘幅,是晚清與吳昌碩同時代的書、畫、篆刻大師。其中尤以篆刻成就最高,以薄刃衝刀重現秦漢璽印面目,獨具峻峭古麗風采,被列為晚清印壇四大家。他的刻印的特點是:平正中見流動,挺勁中寓秀雅,既無板滯之嫌,也無妄怪之失。章法配字講究疏密、穿插,彷佛有意,又若無意,密字清疏,意趣橫溢。在刀法上,執刀極豎,無異筆正,每作一畫,既輕行取勢,一氣呵成,乾脆利落,又運刀猛辣剛健、洗練沉厚,氣韻和線條的美感都非常強烈。創立的徽派篆刻——“黟山派”,在浙、皖派外另闢蹊徑,對篆刻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同時也影響了眾多名家。

3.徽派建築

徽派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主要流派之一,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風俗文化之精華,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宏村現存有明清古民居137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承志堂,為清末鹽商汪定貴所建,建造承志堂花白銀60萬兩,其中木雕上鍍黃金100兩,全屋所有木雕由20個工匠雕刻四年才完成。雕刻精細,為皖南古民居之最,被譽為民間故宮。作為徽派建築的另一個代表——牌坊,是徽州人一路走來的印記。

4.徽州壁畫

徽州壁畫就是當地百姓俗稱的牆頭壁畫,集藝術性、對稱性、思想性為一體,廣泛描繪在徽州古民居的屋簷下和門樓、窗簷上下,與石雕、磚雕、木雕一樣,是徽州建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為徽州建築服務的。它與一般壁畫的區別在於:它是以一個牆面上多幅壁畫為一體,以儒家思想和喜慶祝福為主要內容,以工筆寫意為技法,以美化徽州民居外牆壁為目的的一種牆面壁畫。

5.畫派

新安畫派,明末清初之際,在徽州區域的畫家群和當時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畫家,他們善用筆墨,貌寫家山,借景抒情,表達自己心靈的逸氣,畫論上提倡畫家的人品和氣節因素,繪畫風格趨於枯淡幽冷,具有鮮明的士人逸品格調,在十七世紀的中國畫壇獨放異彩。因為這群畫家的地緣關係、人生信念與畫風都具有同一性質,所以時人稱他們為“新安畫派”。

海陽四家,或新安四家,亦即新安畫派的主要代表,至於新安畫派成員所指範圍就擴大到四家以外,統稱新安畫派。海陽四家指明末清初弘仁、查士標、孫逸、汪之瑞四畫家。由於四人中後三都是休寧縣人,弘仁也與休寧關係密切,所以時人就以休寧縣的別稱海陽來統稱這四位新安畫派繪畫大師。

黃山畫派,是指清朝初所紮根黃山,潛心體味黃山真景,描繪黃山神妙絕倫的境名勝,在山水畫史上獨闢蹊徑,勇於創新的一個不同籍貫的山水畫家群。它與新安畫派的區別,在於“新安”是指一批徽州畫家互為影響所形成的一個畫派;“黃山”是指由黃山的外形和內容所決定,經過筆墨鍛鍊,抽象出的山水畫類型。石濤、梅清、漸江被稱為黃山畫派三鉅子。他們不受古法束縛,雖同屬一流派,卻都有鮮明的個性和藝術風格。“石濤得黃山之靈,梅清得黃山之影,漸江得黃山之質”。

天都畫派,指明代後期存在於黃山周圍的一個畫家群。這一群體成員都是黃山附近休寧和歙縣兩地人,並且都是以黃山為主要圖寫對象,畫風趨近元代畫家倪雲林。“天都畫派”名稱的首倡者為清初畫家龔賢。

姑熟畫派,清代山水畫派之一。以蕭雲從為首的南宗山水派,為新安派支流。

6.近代以“黃山”為題材的畫家

近代畫家黃賓虹、汪採白、劉海粟、張大千、李可染、賴少其等大家也都留下了以黃山為題材的作品。尤其是藝術大師黃賓虹,他少年時開始臨摹董其昌、石濤、漸江、查士標的作品,十九歲首次遊黃山就被山中勝景深深吸引,一生九上黃山,自稱“黃山山中人”。他繼承了黃山畫派師法自然的傳統,同時又博採眾長,融匯中西。晚年風格從淡恬清雅變為渾厚凝重,達到了物我兩忘,隨意自如的境界。他十分重視黃山畫派的研究,親手編輯了《黃山畫家源流考》一書。無論是在繪畫藝術上,還是在學術研究上,黃賓虹都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黃山畫派”,是近代黃山畫派中聲名昭著的人物。

與黃賓虹同鄉的汪採白,是民國時期的一位山水畫家。他對黃山畫派亦深有研究。他擅長於畫黃山的青山綠水,格調清新明快,有《黃海臥遊集》畫冊,頗具現代山水畫的特點。他的作品曾在巴黎國際藝展會獲一等獎。

世界著名的國畫大師張大千曾數上黃山,記下了不少黃山景觀,出版了《張大千黃山畫冊》。他對黃山留有深刻的印象,刻有“黃海歸來”、“二到黃山絕頂人”等印章。

徽派藝術——教師考試美術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