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首倒背如流的《遊子吟》,是對母愛深深的追憶與懷念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有一種賢明叫孟母三遷,有一種嚴厲叫斷織之誡,有一種無私叫截髮留賓。

動畫《遊子吟》為上海嘉定800年重點項目之一的“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第三集,以孟郊的詩為引子,通過簡潔的筆墨、簡潔的畫面、簡潔的故事情節,不僅將詩中完美的意境展現了出來,更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傳承了下來。動畫一上線就在豆瓣獲得了8.2的高分,深受中國母親和孩子的喜愛。

在動畫中,以寄寓母愛的“棉襖”為線索,講述了清代考據大家王鳴盛兒時夢寐以求一件新棉襖去參加“童子試”,母親挑燈夜燭為他趕做新棉襖的感人親情故事。

故事充滿了濃濃的母愛,在扼臂齧指的親情背後,讓我們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獨有的母子連心的親情,充滿了意境。細細品味,不僅讓我們領略到了詩歌之美,更為母親舐犢情深的母愛而感同身受。

那首倒背如流的《遊子吟》,是對母愛深深的追憶與懷念

01、真實歷史人物的背景下,將手繪動畫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展現了濃濃的中國風

首先:為了將《遊子吟》這首詩的意境展現的淋漓盡致,動畫從取材到畫風,深度還原了古人的真實意境和親情內核。

中國式的親情往往是隱晦的,有別於外國人的直言表達,而是將這種深情深深埋藏於心底。

在故事的取材上,為了能將唐代詩人孟郊《遊子吟》的意境貫穿全片,因此編劇李夏恩取材於清代考據大家王鳴盛的故事。

王鳴盛稱自己為遊子,與這首詩的題眼相呼應,而他與母親的故事也取自於真實事件。兒時的王鳴盛是寒門學子,冬天只有一件破棉襖穿,因此被同學們編出了兒歌來嘲笑他:

小秀才,破布頭,一到冬天不出頭。

喝你孃的粥,穿你爹的袍,一天到晚鼻涕流。

王鳴盛即將迎來他人生的第一次大考“童子試”,同學們都會穿著新衣服去考試寓意能討個好彩頭。王鳴盛也想要一件新棉襖,但家境貧寒的他,將這個心願藏在了心底,沒有告知母親。

俗話說:“知子莫如母”,作為母親自然知道兒子的渴求。第二天清晨王鳴盛醒來時,看到母親送過來一件嶄新的棉襖,他開心的笑了。一抬頭,卻看到母親憔悴的臉龐和兩框黝黑的眼圈,不由自主地抱著母親痛哭起來。

想要一件新衣服卻不敢說出來,但還是被母親滿足了自己的心願。動畫就根植於這樣一個故事背景,展現了扼臂齧指的母子親情故事,彰顯出中國式親情中獨有的母子連心的心有靈犀。

那首倒背如流的《遊子吟》,是對母愛深深的追憶與懷念

其次:為了能將獨特的中國風展現的更為精妙,動畫採取了獨特的手繪動畫模式,還原了中國風的濃烈元素。

開頭一個大遠景,兩座極具北京特色的鼓樓自上而下一幀一幀的展現在鏡頭中,而後逐步切到整個街道和房屋,近而拍攝被雪層層覆蓋的青磚紅梁瓦房。孩童玩耍時稚嫩的童聲隨著鏡頭的切換傳出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展現了屋內和諧歡快的一幕。

短短7分多鐘的動畫自始至終都伴隨著中國特色的樂器簫與笛的曼妙聲,帶動了所有情緒的轉變。孩童在屋內捉迷藏時,婉轉輕快,那是孩童享受著傳統文化所帶來的溫暖情感。

從孩子的視覺切入,王鳴盛回憶過去時悲傷孤寂,是當年種種的不如意。富有古風色彩的音樂,把觀眾緩慢的拉到青磚紅瓦的時代,使整部動畫更富有文化韻味,給動畫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王鳴盛的回憶和現實用色差分之開來,用冷色體現了風雪交加。蠟燭的暖光把寒冬裡屋內的溫暖打照了出來,交叉的一冷一暖,也是世間不易和溫情入骨的對比。冷暖之間的色調差距給觀眾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凸顯出如今生活的來之不易和少年刻苦的中華精神。

在中國風的動態佈景下,青磚紅瓦的樓宇、優美婉轉的音樂、孩童玩耍時唱的歌謠、王鳴盛回憶和現實的對比,讓觀眾感受到此時此景的心情,並被動畫中獨特的意境所影響。觀眾仿若置身其中,沐浴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卻也被故事中深深的母子親情所牽動。

那首倒背如流的《遊子吟》,是對母愛深深的追憶與懷念

02、棉襖作為母愛的象徵,動畫以及衍生物對母愛和中國傳統文化進行解讀,刻畫血濃於水的親情和彰顯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遊子吟》這首詩裡,詩人孟郊藉助棉襖而寄母愛之情。而在動畫中則多處點出棉襖這個隱喻,通過故事中棉襖及其衍生物的不斷出現,將偉大而又無私的母子之情故事緩緩鋪開。

棉襖作為母子連心的載體,隱喻了王鳴盛與母親之間的親情和睹物思人的懷念,展現了母愛親情的深厚。

  • 棉襖

棉襖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衣服了,它共有三層。最外一層叫面子,主要使用一些較厚的顏色鮮豔或有花紋的布料。中間一層是具有很強保暖作用的棉花。最裡一層叫裡子,一般是用比較輕薄的布料。

在冬天,我們都會穿上母親親手縫製的或是買來的棉襖防寒保暖。動畫中王鳴盛的母親就是給王鳴盛做了一件新棉襖,表露她對王鳴盛的母親親情。棉襖這個寄託,展現了古人對親情的隱晦表達。雖然沒有直接訴說,但是母親將自己對兒子的所有的愛都寄託在了棉襖上。通過這樣一件物品作為自己母親的載體,傳遞給王鳴盛。

通過棉襖這個媒介,將母愛親情凝結在這個棉襖之上。可以看出主人公集聚下來的情感與懷念,久久凝結化而不去。

那首倒背如流的《遊子吟》,是對母愛深深的追憶與懷念

  • 織布機

織布機,又叫紡機、織機、綿紡機,早期的織布機都是依靠人力帶動的。在封建社會以及更早時期,中國人民就是通過織布機來織布和紡衣。

王鳴盛乘著小白鼠在星空中漫遊,看到了一架巨大的織布機。而這裡的星空展示採取了三級模式:王鳴盛、小白鼠、織布機分別屬於三個不同的規模等級,小白鼠進一步突出了織布機的巨大。

夢境中龐大的織布機佔據著絕大部分畫面,而一旁的王鳴盛就顯的特別渺小,母親就像那織布機,即使在空洞迷茫的雲端也會出現在你身旁。由這個巨大的織布機做出來的衣服,穿在身上又加了一層母愛的厚重。

一個鏡頭又回到夢醒的現實,是母親做好的嶄新的棉襖和憔悴的臉,還有那兩框黝黑的眼圈。這裡的空間和之前的夢境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前者充滿了幻想的美好,而後者則是乾枯灰暗。

通過織布機,讓觀眾可以聯想到母親在給王鳴盛製作新棉襖時的艱苦勞作。而這個巨大的織布機,也象徵著母愛的偉大,可以看出母親對王鳴盛深深的母愛親情。

那首倒背如流的《遊子吟》,是對母愛深深的追憶與懷念

  • 小糕團身上的“魁”字

“魁”字意指魁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所說的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在儒士學子的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動畫中在小糕團身上出現了“魁”字這個物象。夢境中的王鳴盛乘著小糕團探看中華文字,讀詩吟誦。那些星星點點的文字構成的是中國最珍貴的寶藏,通過這個奇幻的世界,潛移默化的給觀眾傳達了中國文化。

動畫結尾小糕團再次出現,本是幾十年前的小白鼠,被賦予了不死之身,它代表著中國文化的傳承。隨著光陰流逝,一代又一代的王朝更替,唯一不變的是那隻小白鼠,這是歷史的色彩,文化不衰的象徵。

“魁”字的出現,不僅代表著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精深,更預示著王鳴盛穿上母親親手製作的新棉襖必將會成功,更進一步寓意了母愛對王鳴盛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那首倒背如流的《遊子吟》,是對母愛深深的追憶與懷念

總結:

《遊子吟》之所以如此感人淚下,是因為在中國大地上有千千萬萬個辛苦勞作的母親。就像動畫中的母親一樣,她們在現實中或許是卑微的,然而卑微的人又是偉大的。她們對應了天上巨大的星座,這樣的星座,完全存在於她們每個人身上,是她們的化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