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研究上古時期的社會管理水平和理念

要研究上古時期的社會管理水平和理念


1、

上古時期的社會管理水平和理念,上古時期到夏朝之前是什麼情況,必須研究,應該有系統說明。必須科學界定文明起源,這是認識人類社會認識人類史都很重要的。不能小瞧上古時期的先人,他們戰天鬥地的事蹟史實被抹殺遺忘了很多。

原始社會早中期是母系社會,首領首先是為集體奉獻的帶頭人,所以不會出現奢侈不平等的人事物,父系社會早期也基本上是這樣。

人類社會出現的新石器遺址,本身就證明社會管理已經進入一定的水平,分工合作已經有了一定水平的管理。


2、

中華上古時期,大型建築比較少,金屬文物比較少,文字平臺比較少,是因為中華先人的母系社會影響比較長遠,上古八大姓都是女字旁。天下為公的觀念深遠,所以奢侈浪費勞民傷財的人事物比較少。

還有,華胥炎黃是天下觀念,而不是中心觀念。西亞北非是地區性的,恰恰是因為地區性所以更容易出現自我中心觀念,其實與夜郎自大是差不多的原理。堯舜禹時期偏安一隅,也開始發明中心觀念。到了周朝,上古時期的歷史記憶被遺忘的差不多了,天下一統的局面被既得利益社會弄得分崩離析了,就公開鼓搗中心觀了。


3、

上古時期中華文明,恰恰不是落後的,而是先進的。

兩河流域應該是華胥開始不斷影響的。古希臘神話、聖經、高加索人種發展起來的東遷,都是源自女媧伏羲太昊黃帝的影響。現在的新疆地區口岸,上古時期已經人來人往了。


《淮南子·時則訓》:“東方之極,自竭石山,過朝鮮,貫大人之國,東至日出之次,皞木之地,青土樹木之野,太眸、句芒之所司者萬二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