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醫生說麻醉》第二集:麻醉醫生不但會止疼還得能保命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曾做過一項社會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認為在手術過程中,麻醉醫生是一直守護在手術室的,更多的人以為麻醉醫生給患者打完麻藥就沒事了。但真實的情況是,麻醉醫生術前要做訪視,也就是弄明白患者有沒有麻醉禁忌的疾病,甚至千叮嚀萬囑咐術前要禁食禁水,以免發生返流誤吸導致生命危險。術中不管手術時間多長,麻醉醫生會全程監視並調控患者的所有生命體徵變化,一旦出現危險必須第一時間實施搶救。手術做完後,他們還得確保患者能從昏迷中醒過來,患者甦醒後還要進行術後鎮痛。可以說,圍手術期的全過程哪一個環節都離不開保命的麻醉醫生。


米衛東 教授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 麻醉手術中心 主任

觀眾朋友們好!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見面了,從3月30號到4月3號這一個星期的時間是我們中國麻醉周,這個中國麻醉周是我們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和我們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我們共同發起的一個宣傳麻醉科、宣傳麻醉科醫生的這麼一個時間段。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做麻醉學科和麻醉醫生的宣傳?其實公眾對麻醉科的醫生,對這個學科它本身工作內涵,瞭解並不是非常的充分。我們在一年以前,發起過一個全國近百萬民眾的一個社會調查,我們羅列了很多的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你認為麻醉科醫生他平時的工作狀態是什麼樣的?當時我們是設計了四個答案,第一個答案就是麻醉科醫生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是時時刻刻守護在病人身邊,調控病人的生命體徵,保證病人的安全;第二個答案就是麻醉科醫生在手術開始的時候,給病人打一針麻藥針,病人睡著了以後就可以離開病人離開手術室,術中有情況,需要他的時候他再進來;第三個答案也是一樣的,就是手術剛開始的時候,麻醉醫生打完麻藥針,就可以離開手術室離開病人,等手術結束的時候,病人清醒的時候再進來;第四個答案也是類似的,麻醉醫生給完麻醉藥物以後是可以離開手術室,整個過程中就不用再回到手術室了。其實這四個答案,真正的標準答案就有一個,就是第一個。

其實在手術過程中,麻醉醫生是時時刻刻守護在病人身邊,第一個是維持麻醉本身的有效和穩定,讓整個手術過程中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或更長的時間病人不疼痛;第二個更重要的是,整個手術過程中病人的血壓、心率、呼吸這些重要生命體徵讓它穩定,讓它保證生命的安全。這個過程中生命體徵穩定的維護,其實都是麻醉醫生時時刻刻守護在病人身邊,然後無數的調整、無數的診治,病人才能保證生命體徵的穩定和生命的安全,(在)手術過程中。

所以標準答案就是第一個,但是大家可以猜一猜,我們這個問題答對的民眾佔的比例有多少?告訴你連三分之一都不到。那麼就是說絕大部分的民眾並不瞭解麻醉醫生,整個在手術過程中他工作的內涵,當然更不瞭解麻醉醫生在手術之外他診療的一些內涵。所以說我覺得特別有必要利用各種媒介跟公眾去推介、去介紹我們麻醉科、麻醉學科工作的內涵。

我們知道很多國家是把3月30號定為他們的醫師節,那理由是什麼呢?理由源於在1842年3月30號,在美國第一例使用麻醉藥物給病人實施麻醉,後來接受手術的案例成功實施了。由於麻醉的成功實施,使得近200年外科得以飛速的發展。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沒有一個麻醉的實施,病人在疼痛的情況下接受手術,那麼可以把手術跟死亡連接起來,因為沒有麻醉的實施,劇烈的痛苦、劇烈的疼痛使病人幾乎無法維持生存,沒有麻醉許多外科手術也不能進行,許多疾病也不能治療,所以說麻醉的成功實施,應該說在整個臨床醫學發展過程中,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劃時代意義的變化,有了麻醉的實施,才有了真正的外科、有了成功的手術、有了無數疑難危重手術的實施。所以說1842年3月30號這一天,對於整個臨床醫學太重要,由於麻醉的成功實施,那麼有了後續臨床醫學飛速的發展,所以說很多國家把3月30號定為他們的國家醫師節。由於醫師節的選定,是由於麻醉本身的成功實施和麻醉的誕生而緣起的,所以我們也想利用這一週的時間段,向中國的民眾來介紹我們的麻醉學科,有了公眾很好的瞭解和理解,麻醉科才會很好地發展。

今年已經是中國麻醉周的第五個年頭了,前四年我們利用這一週的時間不斷地宣傳麻醉科,介紹麻醉科工作的內涵。的的確確使中國麻醉學科在中國公眾的認知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覺得還不是很夠,還有很大一部分民眾不瞭解我們,麻醉科的工作內容就是疼痛,有了手術疼痛才有對麻醉的需求,克服疼痛是麻醉科產生的最基本的原因和理由,也是我們的原動力,克服疼痛也是麻醉科醫生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內涵。

那麼現在我們的麻醉醫生呢,中國現在大概有9萬麻醉醫生。我們主要的工作,當然就是為了克服手術疼痛,我們使用各種的方法、各種的藥物,當然方法非常多,藥物非常多。針對不同的手術,讓病人手術過程中沒有疼痛的感覺,也包括一些有創的檢查,像我們知道的一些無痛胃腸鏡、無痛分娩等等,也是跟我們麻醉醫生的實施方法,讓病人不疼也是相關的,但是克服疼痛,不讓病人在手術過程中有疼痛的感覺,只是麻醉科醫生工作內涵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那我們絕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幹嘛?用一個詞來表示,那就是生命。大家可能覺得很奇怪,麻醉只是睡覺只是不疼,跟生命有什麼關係呢?這個問題提得特別好,這也是我當時當學生的時候,大學剛畢業分到麻醉科,其實我也不瞭解麻醉科和生命維護,麻醉科和生命救治會有什麼樣的關係。這個地方我可以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是在我工作了不久的一個階段,當時我是在北京工作了已經。我們當時接收了一個病人,這個病人是秦皇島來的一個女士,患有巨大的一個復發的腹膜後腫瘤,原來她是有腹膜後腫瘤疾病,在當地做了手術,不到一年就復發了,復發這個腫瘤長得非常快,她來我們醫院就診的時候,瘤子長得已經非常大,她的肚子已經膨脹得非常明顯,要是比喻一下的話,可能感覺有懷孕五、六個月這麼一個肚形,當時做了影像學檢查以後,發現腫瘤跟血管的關係非常近,周圍有大量血管的包圍。我們可能瞭解和知道,血供非常豐富的腫瘤術中是非常容易出血的。當時我們接到手術的通知以後,也跟外科、輸血科和其他科室的醫生共同進行了會診,也做了相應的準備。在這個手術過程中,這個病人出血量超過了2萬毫升,什麼概念呢?就是說一個成人的人體,我們正常的血容量是5升,就是兩升一瓶的可樂瓶,一個人體血液大概是兩瓶半這麼多,這個病人出了多少?兩升的可樂瓶出了十瓶,四倍!術中由於血管特別豐富,大量的血液滲出,整個過程中出血都非常的厲害。

我們大家知道在手術過程中,外科醫生是負責手術過程中把病灶切除乾淨,把該結紮的血管結紮掉,該縫合的地方縫合好,這是外科醫生手術需要做到的。那麼麻醉科醫生要做什麼呢?就是在外科(手術)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影響生命體徵、影響生命穩定的任何情況的時候,包括剛才我提到的秦皇島的這個女士術中這麼迅速地失血,要維持住病人生命體徵、能站得住、能保證她的生命安全,呼吸能充分,心跳能維持,這個時候都是麻醉醫生在做的。在(手術)過程中我們時時刻刻要盯著各種儀表,要時時刻刻盯著各種化驗參數,根據出血量的變化、各種生命參數的變化、各種生命指標的變化,我們給血液、給紅細胞、給血漿、給血小板、給電解質、給液體、給各種升壓藥物維持心跳穩定的藥物等等,各種各樣的治療措施又要上得去,讓出了體內循環血量2萬毫升血的病人,維持她的心跳,維持她的穩定。那個病人我們做了十個多小時的手術,最後病人預後還是非常好的,但是過程還是非常驚險的,有時候出血出的速度比較快的時候,血壓都掉會到幾乎測不出來。這個時候都是麻醉醫生要緊急判斷、緊急處理才能維持她生命穩定,那麼一個狀況。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來,其實還有很多複雜疑難的一些手術,如果沒有麻醉醫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處理、很迅速地做出診斷,很多病人在術中就死亡了。肯定是這樣啊,你想一想一個高齡的老年人,比如說98歲、100歲,他的整個生命狀況本身就比較衰弱,心、肺、腦、肝、腎這些重要維持生命穩定的臟器功能本身就不是特別好,如果要他再接受一個比較大的手術,比如說有惡性疾病,比如說有骨折需要股骨頭置換或者其他的一些骨科手術等等,就這些手術不得不做,做了才能維持生命的情況下,這麼一個比較衰弱,生命徵象不是非常穩定,生命器官功能已經不好的這麼一個機體。他要接受手術,麻醉醫生在各個環節上,整個手術過程中維持他的生命穩定,付出的辛苦和勞動是非常巨大的,這就是麻醉醫生工作最重要的內涵之一,就是術中維持生命的存在,保證病人術中生命的穩定和生命安全,這是我們麻醉醫生最重要的工作的內容,就是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