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成都#【玉局观之谜】其三:寻遗址,走北站,尝美食

提要:对史学家来说,玉局观位于现在的成都北站附近,基本已是定论。

主题词:玉局观、南富北乱、甜水面


按照成都地方志研究专家的说法,现在成都北站附近的成都市五块石小学,就是原来的玉局庵原址,1911年就已经改建为学校了。

#苏轼与成都#【玉局观之谜】其三:寻遗址,走北站,尝美食

在道教的传说里,玉局观地下是与道家其它洞天相连的,好吧,无论它到底是在成都城南还是城北,那么,成都北站、成都南站,高铁、地铁皆有之,当代的科技达成了道家的神通。


#苏轼与成都#【玉局观之谜】其三:寻遗址,走北站,尝美食

成都南站


苏轼么,没有记录说他去过玉局观,当然,苏洵是去过的。

无论如何,我还是找了一天,专门来成都北站附近走了走。从成都南坐地铁过来,一出站,上到地面,感觉和成都其他区域竟然完全不同,一派荒凉景象,仿佛穿越到了九十年代的县城。

#苏轼与成都#【玉局观之谜】其三:寻遗址,走北站,尝美食

生活气息

成都有句俗话:“东穷、西贵、南富、北乱”。火车北站、五块石和荷花池都在成都北门,日常流动人口大,治安问题突出,所以北乱。

即来到,终于有了直观的印象


#苏轼与成都#【玉局观之谜】其三:寻遗址,走北站,尝美食

成都北站

北站周边正处于拆迁重建状态,饶了很远的路,穿过地下通道,才走到玉局庵东路。很多旧楼都封闭了,人去楼空;很多地盘圈起来,改建工程进行中;很多路段也挖的是地陷窟窿出的,一片苍凉,但也能够想见未来的新景象,不破不立,成都北的发展肯定是可期望的。

离开玉局庵路,又去了荷花池、文殊院。


#苏轼与成都#【玉局观之谜】其三:寻遗址,走北站,尝美食

来自网络

文殊院门口有一家很出名的洞子口张老二凉粉店,据说这里的甜水面黄凉粉,在某平台本地美食排行榜上都高居榜首。

甜水面:面条又冷又硬,这个咱不挑剔,毕竟游客区,一排外卖纸碗放在那儿,无遮无掩冷了半天,可是酱不行就是硬伤了,空有这么高的虚名

拼桌的大妈正对老公说:“这个好吃!”

结果我吃两口就直接吐回外卖碗里了。


#苏轼与成都#【玉局观之谜】其三:寻遗址,走北站,尝美食

名不副实的甜水面

白凉粉:粉条一翻全断,碎掉了,倒是蘸料味道还行,就是醋用的太粗劣,鲜美感给破坏了。

盛名之下店里还是挤得人满满的,就想到旁边同样卖甜水面却没人的那家支持一下,结果进店一看,虽然用的是真碗,可是面也是不行!

好吧,是自己傻里吧唧的,这种地方能找到美食?非常差的店,咱不要服务,不要环境,但是味道不行就太坑了!

文殊院也没心情进去了,直接下一家,越远越好去!


#苏轼与成都#【玉局观之谜】其三:寻遗址,走北站,尝美食

这家的凉粉也不行


下一家,小名堂,味道相比前一家提高不少,但还是差强我意。

再下家,西月城潭豆花(春熙路店):

之前也曾经专门来过这家店,结果太多人排队,转身而去。这次本来是去它的另外一家分店,然后人生地不熟、蒙查查竟然路过这家门口,见没多少人,好吧,进去。

点了担担面、甜水面、冰醉豆花,也是周边美食排名一二之选。


#苏轼与成都#【玉局观之谜】其三:寻遗址,走北站,尝美食

成都排名榜首的担担面

担担面:本土排名第一,不过却不是我的心水,早有别家先入为主了。

而且成都面有个问题,一碗面搭配的浇头份量嫌少,送不了那一碗面,常常浇头吃完,面还有大半,不如大西北的大碗臊子面吃起来过瘾。

不知道成都面浇头少、面多的来自哪里?


#苏轼与成都#【玉局观之谜】其三:寻遗址,走北站,尝美食

本人认为成都第一的甜水面

甜水面: 宣统年间的《成都通览》已经记载了甜水面,只不知是否现在的味道。

成都甜水面在成都所有的面类里,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这才是成都面的代表

甜水面不带汤水,没有浇头,粗滑厚重的面条盘在碗里,浇上伴酱上下翻滚搅拌均匀,使得面条将酱料雨露均沾,找到面头送入口中,先是甜味、后是芝麻香,面带滑溜,后有嚼劲,慢慢辣感出来,却已是上了瘾头

!将剩下的面条抹足碗底的混酱,吃个热火朝天,甚至恨不得将剩下的酱舔它个碗底朝天


#苏轼与成都#【玉局观之谜】其三:寻遗址,走北站,尝美食

推荐套餐就要这么点

最后再来一碗冰醉豆花

收尾,完美!

成都排名第一的甜水面,名不虚传!

——苏轼肯定没吃过成都的甜水面,可惜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