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把球傳給隊友就能使他們變好,如何理解科比留下的這句話?

不是把球傳給隊友就能使他們變好,如何理解科比留下的這句話?

文 丨 關耳不正


如何做好球隊領袖是NBA天之驕子們永恆的話題,這似乎是套在他們身上避無可避的命運——欲帶皇冠必承其重。而考量一個領袖是否能將球隊帶往正確的地方,有著紛繁的標準,但最一針見血的標準:奧布萊恩杯。不過,這不代表絕對的標準。


菲爾-傑克遜的《11枚戒指》一書中有兩段話很有意思:

1.史蒂夫-科爾:斯科特能安撫你,而邁克爾則會鞭策你。
《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馬克-海斯勒說的:“喬丹不是天生的領袖,他是個天生的執行者。”
2.不過科比也逐漸開始了轉變,他開始更加包容球隊和隊友,他會在客場打比賽期間把隊友叫出來,邀請他們一起吃晚飯。如今他的隊友不再是跑龍套的跟班了,而更像是他的搭檔。

無獨有偶的是,喬丹、科比都是那一種——“嘿,我要上場去踢爆對面的屁股,你們有沒有人和我一起”——的球員。他們有著極強的勝負欲和苛求,不單單是隊友,有時候連自己都不放過。從他們選擇自己解決所有問題,選擇憤怒,到成為團隊中的組成部分,讓球隊融為一體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能看到一些領袖該有的樣子。

不是把球傳給隊友就能使他們變好,如何理解科比留下的這句話?

首先是從“我”到“我們”的一種轉變。(菲爾將其稱為球隊的第四階段)

喬丹、科比在早期都沒有辦法接受禪師的三角進攻體系,這種倡導分享球的戰術會稀釋一個單打手的出手權。對於球隊的當家領袖來說,他們的想法是:憑什麼要把球給一個不如我的球員。這其中不僅僅是對自己的絕對信心,還是對隊友無法高度信任的一種表現。當然,此後禪師一定程度上說服了他們,喬丹、科比也在日常的訓練中看到隊友的能力,所以才有了科爾97年總決賽G6接喬丹傳球絕殺爵士,費舍爾10年總決賽G4接科比傳球制勝魔術的畫面。

傳球只是比賽的一部分,它能將球員維繫在一起,但促成傳球的原動力才是最關鍵的,你可以把這視作信賴,也可以視作激勵、認可、傳承、責任等等任何有關於球員之間的關係。因為認識到“我們”的重要性,才有可能構建出以“共同目標”為理念的團隊。

當然,場下的融洽度也很重要。一個好的領袖往往能在自己變好的同時,也能將隊友變得更好。不論是人格魅力還是自我價值,你需要在輸出和接受的意識紐帶中起到積極的作用。這也就是下面所說的:強勢個體的成長。

不是把球傳給隊友就能使他們變好,如何理解科比留下的這句話?

在菲爾-傑克遜的認知中:喬丹要隨時隨地成為贏家,而科比則更多的給自己設置障礙,企圖突破。但在籃球這個領域中,人的因素實在太關鍵了。科比在和奧尼爾的三連冠之中,逐漸成為了可以和鯊魚相庭抗理的球員。他將喬丹作為超越的對象,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執念。直到和奧尼爾鬧翻,成為湖人的當家人物,科比對籃球的理解才逐漸轉變。實際上,喬丹、科比什麼都懂,在拿捏個人與團隊的分寸上,他們有著比常人更深層次的掌控力,能影響決斷的只有他們自己願不願意這樣做而已。相對來說,詹姆斯更像是一個人工智能化的球員,無時無刻做著最有利的動作,喬丹、科比——老子就是要這樣贏。

老生常談:人經歷磨難之後的頓悟歷久彌香,放在科比身上,就是逐漸學會做領袖的過程。而他最重要的一點不是改變了誰,是自己先求變,接著改變其他的人、事、物。

不是把球傳給隊友就能使他們變好,如何理解科比留下的這句話?

總結起來,作為一個領袖的關鍵在於:

——認識到自己是團隊的一部分,願意把自己放在整體中去起作用。

——學習、接納、改變、包容,輸出積極的影響力。

——捨棄小我的意識,遵從大我的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