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什麼時候會感到恐懼?

周志群


疫情肆虐,全世界都籠罩在新冠肺炎的陰影之下。人們的恐懼一部分來源於病毒本身,還有一部分是源自於對於未來的不確定。

到底什麼時候最恐懼?不是沒有錢的時候,不是沒有水的時候,也不是沒有車的時候。最恐懼的時候,實際上是沒有方向的時候。有了方向,其實所有的困難都不是困難。我總琢磨,理想這件事情,就相當於在戈壁灘上突然找到了方向。

方向由心中的價值觀確定

但是方向是怎麼確定的呢?方向是心中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就是是非判斷。有任何理想,都要堅持到最後,都要兌現你的諾言。而這個價值觀是什麼?是誠信與道義。

有了價值觀的驅使,人就會有方向感。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每個時代的價值觀也不一樣。

社會在變,如今國家理想變成了個人理想。比如說一個人喜歡放風箏,他要做全世界放風箏第一人,這就是一個理想;比如說有人想娶個好媳婦,過上好日子,這也是理想。

我不是很贊成任何一個社會都讓政府、領導人、大人教小孩、小人物、年輕人去追隨他們強加的理想。我主張我們應該在一個時代、一個環境下,根據現實、價值觀來確定我們的追求,提出自己的理想。

人有了方向感,就會快樂,生命會變得簡單,就會在現實中從“糾結哥”變成“淡定哥”。

樂觀對待人生算不準的苦惱事

人一生有三件最苦惱的事情算不準:

第一,算不準今後你要賺多少錢;

第二,算不準有多少幸福和痛苦;

第三,算不準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離開這個世界。

但是如果有價值觀、有理想,算賬就變得非常簡單,人活得就很通泰。

我每天經常算賬,但是我自己就做三件事:

第一,看別人看不見的地方;

第二,算別人算不清的賬;

第三,做別人不做的事情。

什麼人最快樂呢?有信仰的人快樂,心裡頭有方向感的人快樂。理想就是一個方向感,像在黑暗隧道前方的一點光明。如果失去光明,人會恐懼、會死亡;而有了這個光明,人會行動、會前行。這就是理想在生命當中的意義。

理想是“道”,現實是“術”

當然,理想這件事情,也不能把它誇大到什麼都能解決。它屬於“保健品”,不是“速效救心丸”。所以理想是一個增加概率的運動,有理想的人比沒理想的人,只不過是成功的概率高一點,快樂程度高一點,毅力強一點,走得遠一點,心裡頭踏實一點。

一談理想難免要談到現實。現在流行一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永遠都在講理想,卻永遠不能和理想擁抱在一起。我是這麼看,理想永遠是從現實中孕育出來的。因為不滿,所以有夢想;因為沒有,所以才需要;因為很弱小,所以想強大。

理想只是告訴人要去哪裡,至於怎麼去,這是每個人的事。所以可以簡單地總結:現實是“術”的問題,理想是“道”的問題。也就是說,去哪兒和為什麼要去,是由“理想”來回答的;怎麼去和什麼時間去,能否到達,這是現實中要解決的問題。

另外,我們必須看到,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真正能堅持理想的人畢竟是少數。多數人是在實現理想過程中被現實磨滅,然後妥協了。

當我們在一起講理想的時候,猶如在山下散步,每個人都信誓旦旦地說“我要登上山頂”。大家仔細看,走一會兒,就剩下一半人了,再走,到了最後,就剩五六個人了。其他人都不知道跑哪兒去了。

或許在半山腰上,有人會說風涼話:“上去幹嗎,上去也得下來,有這工夫,不如去看個電影談個戀愛旅旅遊。”許多人都在給自己找理由。

最後就剩下一個人,登上了山頂。這個人告訴大家,我看見了很多風景。


漢唐方略


一是死亡即將來臨的恐懼。二是大自然特大的破壞帶來的恐懼。三是患上癌症,被醫生宣佈不能治癒的恐懼。四是一個人在夜間行走在墓地的野外,所感覺到恐懼。五是夢見自己死亡的恐懼。六是夢見鬼影向你走來的恐懼。


用戶15148235744


這個問題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發生不同的"恐懼",而沒有絕對、一樣的吧!生活非常困難的人,對很可能沒有錢而發生的嚴重的某種結果,產生恐懼,因病要馬上死亡的人,很可能產生對死亡的恐懼,遇到搶盜而產生的恐懼…等等。


觀足樂


人終生都會與恐懼為伴。

恐懼是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在人類進化繁衍的過程中,恐懼讓我們遠離危險得以生存。

有些恐懼我們能察覺,有些恐懼需要抽絲剝繭一樣對自我的不斷覺知才能發現。

如何與恐懼相處,決定了我們的生命質量。

極度匱乏的恐懼讓我們總是想得到更多,比別人更多,因此催生出無法滿足的物慾追求;

過度的孤獨恐懼讓我們害怕失去親情陪伴,過度的依賴和控制讓我們親密關係反而越抓緊來越糟糕。

極端的死亡的恐懼讓我們無視生老病死自然規律,未老先衰。

過度的對未知事物的恐懼讓我們無法建立信任,抗拒創新,因循守舊抱殘守缺。

真正的心靈自由是從正視自己的恐懼開始,每個人生階段中,這些恐懼如影隨形,我們從現象看本質,發現恐懼,正視恐懼,從恐懼中解脫,獲得自在喜悅。


她視點團體諮詢師


以前有過。不過現在不會有恐懼,因為我相信造我的主與我同在。

我倚靠 神,我要讚美他的話;我倚靠 神,必不懼怕。血氣之輩能把我怎麼樣呢?(詩篇 56:4 和合本)

恐懼是人犯罪之後的一個反應。比如你做了錯事(犯罪),就怕別人知道。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 (約翰一 4:18 和合本)


醒蓮7


不知道你們什麼時候會這樣,但是我現在就能感到恐懼,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想想自己都覺得背後發涼。

父母老了,兒女一天天成長,每天一睜眼睛就是財米油鹽的花銷,然而自己並不是什麼優秀的人,也不是成功的人,我未來是否能給家人好的生活,都不確定。

所以,我就會恐懼,真的是發自內心的恐懼。


易貝庫掌門人


1、恐懼的範疇太廣;

有人恐懼事,有人恐懼物、有人恐懼動物……

2、恐懼的核心;

不管是恐懼什麼,最關鍵的是心理上不想進入陌生區,不管是恐懼人還是物還是事或者是蟲蛇等等,都是因為心裡對這些陌生區不瞭解,沒有學習過,當我們走出舒適區,進入學習模式,去了解面前的恐懼,當一次一次嘗試著瞭解恐懼,進入這個區域自然恐懼的區域就會越來越熟悉,久了就是自己的舒適區,這樣一層一層的突破,最後發現恐懼的地方越來越少,再次的推進內在的勇氣會越來越強;

比如不瞭解蛇就會恐懼,當學習了蛇的習性後懂它了也就自然知道如何面對和解決和它相處的規律了,自然就不恐懼了

工作環境也是,我們剛剛入職就會有恐懼,當成為元老的時候為什麼沒有恐懼了呢?因為我們熟悉套路了,所以多去了解恐懼的地方,熟悉了自然就不恐懼了

3、恐懼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喜怒哀樂恐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要正視這些,要允許它們存在,這樣心裡就不會產生分別,慢慢的介入突破,瞭解實相後自然恐懼就沒有了。


一群斜槓創業青年


恐懼,它比害怕更深刻。害怕是面對一個具體對象的,恐懼與焦慮一樣,可能是沒有具體對象,無邊無際的。肉體遭到攻擊(如一隻老虎朝你撲來)會害怕,精神的傷害卻產生恐懼,最終帶進絕望。害怕是現在的,恐懼則可以針對未來和不可知的事而發生


冷麵神仙叔叔


人生是什麼?富人說,人生就是享樂;窮人說,人生就是受苦;得意者說,人生就是一首美妙的詩;失意者說,人生就是一樽苦辣的酒;無聊者說,人生就是一杯平淡的茶……所有這些,都是社會上處於不同環境和地位的人對人生的不同看法,也即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人生觀。其實這些都不能真正反映出人生的本質。人生的真正本質究竟是什麼呢?人生就是學習、奮鬥和修養。


心理學知識


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估計就是恐懼的最後表達,

只有真實的面臨死亡,才會真正持續的感到恐懼

那個時候,不是所有的普通人能感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