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最早的火鍋,竟然是用來煮人的!

01

俗語有云,沒有什麼火鍋不能解決的問題,如果有,那就是你吃得不夠。

從古至今,火鍋都是解決心情的一大利器。

不同的是,現代人心情不好就涮牛肉羊肉魚肉蝦滑,而古代人,心情不好就涮人肉。

嚇人不?

非常嚇人。媽耶,當時我就震驚了,我也是萬萬沒想到,火鍋最開始,煮的竟然是人肉......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酷刑,叫“鑊烹”。鑊烹又分為兩種,“水烹”和“油烹”,“水烹”就是最早的“火鍋”,首先在鼎里加水,用柴火把鼎裡的水煮沸,然後把人丟進去。

歷史上,西伯侯的兒子——著名的伯邑考,就是這樣被紂王煮了的。

萬萬沒想到,最早的火鍋,竟然是用來煮人的!

這是古代相當殘忍的一種酷刑,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但神奇的是,這種酷刑沿用了幾千年,直到明朝永樂皇帝朱棣覺得太殘忍了,才被徹底廢除,禁止再用。

這就是“火鍋”最早的“原型”。

然而,這還不是火鍋最傳奇的故事,關於火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古人辦不到。

《呂氏春秋》裡記載了一個故事——“割肉相啖”。

在齊國有2個自命為“勇士”的人,一個住城東,一個住城西。這兩人沒別的愛好,就喜歡跟別人比“勇氣”,可惜梁靜茹晚生了幾千年,不然可以秒殺這兩人。

某日,兩人遇上了,決定一起去喝酒。

酒過三巡,兩人喝高了,腦洞大開,想出一個比誰更有勇氣的辦法——割對方的肉涮著火鍋吃。這比什麼呢?大概是比誰能堅持更久不死,誰就是勇士。

結果,兩人就這樣一起吃對方的人肉火鍋,吃到最後一起掛了。

這個“割肉相啖”,就是一個用火鍋吃人肉的故事。

當然,這個故事是用來諷刺某些人空有勇氣沒有智商,但是在火鍋源遠流長的歷史上,它也算是考據重要的一筆。

這兩人涮肉用的器具叫“染具”,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小火鍋。

可以看出,春秋戰國時期,“染具”,也就是小火鍋不是稀罕的烹飪物件,人們已經具備了吃火鍋的基礎。這可能得感謝這個時期金屬冶煉技術的發展,青銅器作為當時主要的金屬材料,為火鍋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02

如果說春秋最大的貢獻是貢獻了鍋,那兩漢對火鍋最大的貢獻,是創造了火鍋的新吃法。

講真,古代吃貨完全不輸於現代吃貨。

比如這位,江都王劉非,因為太愛吃火鍋,他甚至在自己的墳墓裡建了一個“鍋底”。

牛逼吧,古往今來第一例,把火鍋帶到墳墓的人。

順便介紹一下劉非,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劉徹同父異母的兄弟,也是西漢時期一位猛將,平定“七國之亂”有功。

在劉非的墓葬中,有一個無比巨大的銅鼎,這銅鼎內部有4塊隔板和一件圓筒,剛好將鼎分成5個獨立的區域,也就是“五宮格”。

銅鼎長這樣。

萬萬沒想到,最早的火鍋,竟然是用來煮人的!

這是迄今為止出土的唯一一件西漢分格銅鼎。

“五宮格”,也就是這個鼎,是劉非活著時候的創意。

他超級愛吃火鍋,對湯底湯料要求非常高,作為一個高級吃貨,他發明了一種新吃法。他認為,不同的食物應該搭配不同的湯料,但是湯料太多,一鍋煮不下,所以他用4塊隔板和一個圓筒,把火鍋變成了“五宮格”。

這樣湯料就不會互相串味,而且在不同的鍋可以同時煮不同的食物,比如雞肉、羊肉、牛肉、魚片等等。

這就是最早的“鴛鴦鍋”。

這是一個愛火鍋,所以死也要把鍋帶進墳墓裡的劉非。大家記住他,畢竟為我們貢獻了火鍋的新吃法。

除了劉非之外,還有另一個人也愛火鍋愛得徹底。

他就是——曹操的兒子,曹丕。

沒想到吧,曹丕也是個熱愛火鍋的吃貨,他甚至把“鍋”當成禮物賞給自己的相國(也就是宰相)——鍾繇,這個鍋叫“五熟釜”。

他還跟相國鍾繇炫耀:黃帝鑄三鼎,周天子有九鼎,但他們的鼎都不如我的鼎,因為他們的鼎只能煮一種口味,但是我這“五熟釜”有5個格子,能煮5種口味,是不是更棒呀。

太幼稚了!啊丕。

這兩種鼎,是能比的嗎。

(PS:黃帝三鼎周天子九鼎,都是權力的象徵)

但這也側面說明,曹丕對火鍋愛得深沉,不然也不至於幹出這麼幼稚的事。


03

到唐宋的時候,火鍋已經成了一種常態。

白居易寫過一首很經典的詩,《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很經典,我沒說錯吧,但是重點在前一句,“紅泥小火爐”的“小火爐”,指的就是小火鍋。白居易這首詩,是在邀請朋友喝酒吃火鍋。

劃重點,如果以後你要優雅地問朋友吃不吃火鍋,就可以用白居易這首詩(嘿嘿)

萬萬沒想到,最早的火鍋,竟然是用來煮人的!

而宋朝是火鍋非常重要的一段時期。

因為今天火鍋的吃法,就是宋朝人民發明的。

有一個人很重要,誰呢?林洪。

林洪是宋朝時期的美食家,他還寫了一本書《山家清供》,專門記錄美食的吃法,裡面就記錄了他火鍋的靈感。

有一次他上武夷山,無意中捕獲一隻野兔。

山上沒有廚師,林洪在糾結,該怎麼吃這隻野兔呢?這時候,一位老食客告訴他,把野兔的肉切成一片一片,在火鍋裡滾一滾,蘸著醬料吃。

耶?還有這種吃法?

沒想到吧,現代的火鍋都是蘸醬吃的,但是古代最早的火鍋,是直接涮熟了吃,沒有醬料。

是這位林洪,在某個漆黑的夜晚,發現了這種吃法,並把它寫到書裡,然後火鍋涮肉蘸醬才從山野間傳入市井。

當時林洪還起了一個文藝的名字,“撥霞供”。

“撥霞供”,其實就是涮火鍋,剛開始涮的是兔肉,後來又涮起了羊肉、牛肉、豬肉,涮火鍋就這樣慢慢流傳開來。

萬萬沒想到,最早的火鍋,竟然是用來煮人的!


04

到清朝的時候,火鍋已經是家家戶戶熱愛的菜餚啦。

當然,清朝火鍋的歷史,絕對不能少了一個人。

乾隆。

大家都知道,乾隆喜歡“微服私訪”是出了名的,還被後世拍成了電視劇,但是,大家知道他下江南幹啥去了嗎?

吃火鍋。

沒錯,他每到一個地方,都必備火鍋。有史料記載,乾隆五十四年( 1789 年),乾隆皇帝一年吃了 200 多頓火鍋。

實名認證,乾隆,史上最愛吃火鍋的皇帝。

而且,乾隆不僅自己愛吃,還喜歡招呼大家一起吃。

在清朝,有一種宮廷御宴叫“千叟宴”,這是皇帝為了籠絡朝臣而舉辦的大型宮宴,類似於今天的高級酒會,不過有年齡限制,年紀太小的還沒法參加這宮宴。

乾隆總共舉辦過2次“千叟宴”。

第一次,乾隆五十年舉辦了一次“千叟宴”,乾隆叫了3000多個人,煮了 1550 多個火鍋,打造了歷史上最大一次火鍋宴......

你品,你細品,3000個人一起在皇宮裡吃火鍋,那是什麼場面......

第二次,嘉慶元年,也就是乾隆退休的那一年,他再次用一頓火鍋慶祝自己退休。

萬萬沒想到,最早的火鍋,竟然是用來煮人的!

乾隆,不僅是創造了清朝歷史的人,也是創造了火鍋歷史的人。

然後,火鍋就這樣,歷經幾千年來到了我們現代世界。

而火鍋的發展史,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無論你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健康還是疾病,無論你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都在火鍋這裡找到了平等,愛吃火鍋的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互聯網改變了一個時代,卻始終沒能改變吃火鍋的心,以及疫情之後,奔向火鍋的衝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