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泵時對管道的基本要求以及怎樣判斷運行中泵的進出口大小?

泵和管道進出口大小問題

泵的進水口一般大於出口,因為吸口為低壓力,水的密度小流速慢,為了滿足供水平衡要求和保證入口有一定的壓力,防止汽蝕,一般都大;

出水口流速快,同管徑流量大,所以決定連接的吸水口要大於出水的。口管徑大吸入阻力小,有利於泵吸入介質,出口管徑小,有利於泵出口壓力保持。

安裝泵時對管道的基本要求以及怎樣判斷運行中泵的進出口大小?

通常泵的吸水口管徑一般大於出口管徑,根據管徑不同吸水管流速也不同。管徑小於250時為1~1.2m/s,管徑250~1000時1.2~1.6 m/s, 從技術上考慮,水流的最大速度應不超過2.5~3.0米/秒,最小速度不得小於0.6米/秒(防止沉積)。

安裝泵時對管道的基本要求以及怎樣判斷運行中泵的進出口大小?

安裝泵時對管道有哪些要求

進行泵的進出口管路的安裝時應注意:

一、吸入和排出管路應該有支架。一般情況下泵應不承受管路負荷。

二、對於大的管路應該有撓性連接,儘量減少由於管路錯位誤差、管路伸縮、地基下沉對泵造成的影響。

三、為了防止漏氣,吸入管路儘可能法蘭連接。吸入口漏氣十分難以發現,應加以小心。

四、吸入管路的佈置,一定要設法使得從吸入面到泵具有向上的坡度(1/50左右)以使管路中不存空氣,如圖7-3。但是管道淹沒在水下時,從吸水管到泵取向下的坡度。

安裝泵時對管道的基本要求以及怎樣判斷運行中泵的進出口大小?

五、有變徑管時,為防止空氣積存,最好不用同心管,而選用偏心管。

安裝泵時對管道的基本要求以及怎樣判斷運行中泵的進出口大小?

六、安裝於吸入側的閘閥,為避免積存空氣,應安裝成水平方向或向下傾斜。

安裝泵時對管道的基本要求以及怎樣判斷運行中泵的進出口大小?

七、彎曲部位儘可能做到平緩,減少彎頭個數,且要設法避免設置在靠近泵進口部位。

安裝泵時對管道的基本要求以及怎樣判斷運行中泵的進出口大小?

八、吸入管路上安裝儀器儀表時應儘量避開彎頭、變徑等部位,避開流動不規則性對測量的影響。

九、入口管路應設置過濾裝置或攔汙設備,以避免雜質進入泵內進行循環。並定期清除汙物,防止堵塞入口管路。

十、對於並聯運行泵的吸入管,如果接到公共的母管上,往往會發生入口壓力的不平衡,所以應採用獨立的進水管。

十一、為了調節泵的工況,排出管路應安裝閘閥或截止閥。

十二、為防止突然斷電時泵的倒轉和受水錘衝擊,排出管路應安裝逆止閥,並安裝在閘閥的後面。

十三、在排出管路上最好安裝壓力錶,以觀察系統和泵工作狀況,注意儘量避開彎頭和閥,以免產生誤差。

十四、管路安裝好後,最好用設計壓力1.5倍的壓力水壓試驗,不得有漏水、滲水現象。

安裝泵時對管道的基本要求以及怎樣判斷運行中泵的進出口大小?

泵的管道佈置要求

泵的進出口管道對管口的作用力和力矩應符合製造廠或相關要求。同時泵進口管道的壓力相應滿足工藝要求,且不應存在“氣袋”。

泵體不宜承受進、出口管道和閥門等重量,故泵進、出口管道上設置支架(進口管道上為可調支架),儘可能做到泵移走時不設臨時支架,並滿足泵檢修時支承的要求。

為了降低泵出口切斷閥的安裝高度,泵出口止回閥可選用蝶形止回閥;泵出口與所連接的管道直徑不一致時,可選用異徑止回閥。

泵進口管道上的過濾器周圍應有濾網抽出的空間。若在泵進口設置臨時過濾器時,進口管道應沒置一段帶法蘭的短管,以便拆卸,並應備一個與臨時過濾器同樣厚度的墊環。以便拆卸後快速恢復生產。

泵出口管一般比泵吸入管小1~2級,所以產生應力小些。泵出口流速較大不易產生氣袋,對於出口較長的管道,要注意水擊問題。幾臺泵並聯時,為了防止在泵停止運動時物料的倒流,應在泵出口裝有止回閥,立管上的止回閥上方應裝一個放液閥。

泵入口切斷閥主要用於切斷流體流動,因此,切斷閥應儘量靠近泵入口管嘴,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閥與泵嘴之間的滯留量。泵入口切斷閥,一般使用閘閥或其他阻力較小的閥門。當入口管道尺寸比泵嘴大一級時,切斷閥與管道尺寸相同,當入口管道尺寸比泵嘴大兩級以上時,切斷閥尺寸比管道尺寸小一級。

液體進入葉輪後速度加快,在葉輪入口部位壓力降低,一旦產生壓力降的部位靜壓力低於飽和蒸氣壓。就會出現氣泡,這就是所說的汽蝕現象。由於汽蝕作用,還會發生葉輪腐蝕、振動和噪聲,為此設計時要特別注意。

在佈置泵的管道時要注意在泵體的上方不要有管道,以免列泵在檢修時帶來不方便。也不要在泵的正面敷設,以免妨礙拆卸泵。泵要排列成行,並儘量減少管道長度,泵的位置應考慮吸入管道要短,但也同時考慮管道熱脹的自補償。

泵出口管道的異徑管應靠近泵的出口。頂部吸入和排出的泵,在間距很小時,可採用偏心異徑管加大間距。

如果要在雙吸泵的吸入口前裝彎頭,必須裝在垂直方向,使流體均勻入泵。

已投入生產運行的,怎樣判斷泵的進出口?

根據泵的類型,總計有如下幾個:

一、泵出口管道管徑一般要比入口小;

二、電機方向看泵,入口一般在泵頭的右下部位;

三、一般出口有壓力錶、單向閥、導淋等;

四、如沒有安裝,從法蘭口能看到葉輪的就是出口。

五、如果泵的進出口一個是軸向、一個是徑向的,那麼軸向是入口,徑向是出口。

六、如果泵的出入口都是徑向的,那麼從電機端向泵的方向看,左手邊為入口,右手邊為出口。

七、一般泵生產廠家都會在泵體上標示泵的轉向,那麼箭頭指示的方向就是出口,反之就是入口。

水泵和管道、壓力的問題

並聯水泵的特點是:並聯的每臺水泵產生的揚程相等,總的流量是各臺水泵流量之和,壓力增為各泵壓力之和。並聯時系統總的流量增加了,但每一臺泵的工作流量比單臺運行時減小了。水泵並聯主要解決流量不足的問題。並聯後流量是兩水泵之和。流量增大後管道的壓損會加大所以就會出現並聯後的水泵流量並不是兩水泵流量之和而是小於流量之和。解決辦法是加大供水管道的直徑、減少直角彎頭、縮短距離。

水泵串聯以兩臺相同型號離心泵為例:串聯性能曲線相當於單泵性能曲線的揚程在流量相同的情況下迭加起來,串聯工作點A的流量和揚程都比單泵工作點B的大,但均達不到單泵時的2倍,這是因為泵串聯後一方面揚程的增加大於管路阻力的增加,致使富餘的揚程促使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流量的增加又使阻力增加,抑制了總揚程的升高。水泵串聯運行時,必須注意後一臺泵是否能夠承受升壓。啟動前每臺泵的出口閥都要關閉,然後順序開啟泵和閥門向外供水。

找閥門,要上網,就上全球閥門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