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廠搞養殖 這些“能人”帶動一方致富

開工廠搞養殖 這些“能人”帶動一方致富

■中山市西區駐揚名村第一書記肖光永(左)到姬松茸種植基地查看情況。

开工厂搞养殖 这些“能人”带动一方致富

■大龍村建起的扶貧釐竹加工廠已經復工,貧困戶收入有了保障。

开工厂搞养殖 这些“能人”带动一方致富

■看著第二批出菇,黃託基滿臉是笑。

中山市西區幫扶肇慶懷集縣揚名村、大龍村,激發貧困戶脫貧信心

這個春節,肇慶市懷集縣揚名種養合作社社長黃託基可體會了一把“過山車”的感覺。年前試種的15畝姬松茸,在春節前喜獲豐收,只等春節時採摘入市。可疫情突襲,收購單位無法履約。黃社長急得“睡不著覺”,還自己踩著電動三輪車拉貨到縣城走街串巷去賣。

新快報接到中山市扶貧辦駐肇慶市懷集縣工作組的求助信息後,立即登報宣傳,幾天後,6萬多斤的姬松茸銷售一空。“現在還有人訂貨,訂單還不小吶。”黃社長指著一壟壟稻草覆蓋下的田野,笑得輕鬆舒朗。田裡零星冒出的姬松茸預示著,稻草下面正熱鬧生長著呢。

“黃社長不僅是村幹部、合作社社長,也是村裡的致富帶頭人。”中山市西區辦事處聯合幫扶工作組總隊長林偉明對新快報記者說,貧困村(戶)脫貧退出後扶貧幹部將會完成歷史使命,鄉村振興需要激活當地村民以及貧困戶的內生髮展動力,充分發揮本土致富帶頭人的技術、經驗和資金優勢,帶動村民一起致富。

一直以來,中山市扶貧辦駐肇慶市懷集縣工作組和各駐村扶貧隊都十分重視培養當地的致富帶頭人,支持他們創業,幫助他們解決難題,讓致富的“星星之火”,在脫貧攻堅的春風之下,在工作組幫扶的29條村燎燃成勢。

■採寫:新快報記者 方軼

能人回鄉辦起釐竹加工廠,再難也要復工

這些年,懷集釐竹出口量逐年增加,佔到全國出口量的七成。懷城鎮大龍村就位於釐竹林區周邊,有發展釐竹深加工的天然優勢。2018年,中山市西區駐大龍村幫扶工作隊和鎮村幹部多地考察調研後,決定在大龍村建釐竹加工廠,幫助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

彼時,大龍村村民孔勇文在外地開有一個釐竹加工廠,技術成熟,並長期與廣東省土特產進出口有限公司合作,銷路廣闊。駐村扶貧隊來到大龍村後,大力開展各項扶貧產業,這讓孔勇文看到了為家鄉出力的好時機——在大龍村建一個分廠,幫助貧困戶就業、增收。

2018年底,懷集縣梁村鎮長榮竹木製品專業合作社與大龍村扶貧工作隊合作開辦志傑釐竹加工廠。項目以大龍村有勞動能力的42戶165名貧困人口為收益人,總投資102萬元,採取“釐竹加工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合作社承諾招聘貧困戶為員工,確保每人每天工資60元,人均年增收21600元。2019年,這裡為10個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崗位。項目還有5年共10次的分紅期,165個貧困戶人均可再增收2400元。

3月12日上午,新快報記者在合作社見到了長榮竹木製品專業合作社孔勇文社長,廠裡已經復工復產,三個貧困戶在外面打磨釐竹竿。“疫情影響很大,去年這個時候已經走了幾個貨櫃,現在一個都走不了。訂單還不到去年的五分之一。”孔勇文神情嚴肅,“暫時還沒有好的辦法,不過為了工人(貧困戶),也要開工。”

“孔勇文是村裡的能人,又肯幫人。”中山市西區辦事處聯合幫扶工作組總隊長林偉明這樣評價他。“去年大龍村投資了健之源(懷集)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辣木和百香果種植,種植基地也是和孔勇文合作的。”

村支書辭職養豬,貧困戶一年增收1700元

2008年,梁偉吉在懷城鎮揚名村辦起了養豬場。從300頭到500頭,花了三年,但從800頭到2000頭,只花了一年,因為中山市西區的扶貧工作隊來了。

梁偉吉是養豬能手,也曾是揚名村的村支書。“2017年,肖書記他們扶貧隊來到村裡扶貧,一方面是符合政策要求,也為了帶領貧困戶脫貧,我辭去了村支書的職務,一心撲在養豬場上。”梁偉吉告訴新快報記者,扶貧工作隊綜合考慮後,給合作社投資了95.8萬元,養豬場走上了規模化和規範化的快速發展道路。

如今,養豬場為4個貧困戶提供了崗位,每人每月工資2500元。此外,合作社與溫氏畜禽養殖有限公司(懷集)合作,以“農戶+合作社+公司”的合作模式,實現貧困戶分紅增收,共24戶75人受益。合作期6年分紅7期,首期分紅300元,此後每期分紅約1700元。

中山市西區駐揚名村第一書記肖光永介紹,選擇投資養豬場項目,一是揚名村的地理優勢,二是這個項目和溫氏合作,技術成熟,穩定安全,負責人也是多年的養豬能手。

事實證明,扶貧隊的選擇是對的。養豬場一直運轉正常,效益良好,因為規範和嚴格的管理,在2019年的豬瘟風波中也毫髮未傷。“為了避免豬瘟,養豬人員不能吃豬肉,我也不能吃,我們還會不時到員工家裡檢查冰箱;除了到養豬場要換衣服和消毒,去養豬場之前我都要衝涼換衣服。”這些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事,梁偉吉已經堅持了十多年,還要堅持下去。

美味姬松茸供不應求,香瓜和西瓜接著種

2019年11月,揚名村31戶貧困戶共84人全部通過核查,退出貧困戶,脫貧率100%。村裡的2個產業養豬場和肉雞養殖,每年能為貧困戶每人增收超過3000元。這些成績沒有讓駐村第一書記肖光永停下來,去年國慶後,他又琢磨出了新項目——姬松茸種植項目。“每年秋收之後,村裡人有燒稻稈的習慣,不太環保,之後田地還要荒廢三個月,我們就想著,利用這段農閒時間,開展姬松茸種植,既環保又能增收。”一番討論後,這個想法得到了扶貧隊和揚名種養專業合作社社長黃託基的一致同意。

肖光永還有更大的盤算:“我們這個項目只是試點,目的是起帶頭作用,帶動村民和貧困戶都加入進來,利用現成的稻稈和農閒時段,發展姬松茸等菇類種植,增收致富。”去年11月,15畝姬松茸種植試點項目啟動,駐村扶貧隊自籌資金15萬元投入揚名種養專業合作社,並與中山市廣逸農產品有限公司簽訂了購銷合同,實現保底包銷,項目預估每畝最低產出3500-4000斤姬松茸。

黃託基是這個項目的帶頭人,從租地、收稻稈,到種菇、澆水、採收、銷售,他全程參與。他挨家挨戶說服村民租出農閒耕地,又開車帶人到附近村收購稻稈,姬松茸種下後,每天守在基地上。1月28日,終於出了第一批菇。

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有計劃,包銷公司無法履約,15畝6萬斤的姬松茸如何銷售出去?黃託基心急如焚,一邊向扶貧隊求助,一邊戴著口罩踩著三輪電動車到縣裡去賣菇。2月3日,扶貧隊緊急趕回村裡,向中山市扶貧辦駐懷集縣工作組和各工作單位求助。駐縣組第一時間將姬松茸消費扶貧倡議書發到微信朋友圈,當日即完成2000斤的銷量。在此基礎上,通過新快報的宣傳發動,很快這批鮮美可口的姬松茸被銷售一空,還贏得了不少回頭客。“現在供不應求了,第二批菇還沒出來,已經有人要預訂。”黃託基笑著說,在姬松茸基地旁邊不遠處,三四個村民正在忙著整地,那裡將要建香瓜種植基地;再遠一些的山頭,揚名西瓜種植基地也在建設中,“我們揚名村水土好,種出來的西瓜可是很出名的。”一年之計在於春,三月的揚名村,正在熱火朝天地播種著希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