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上記載的“三巴重鎮”重見天日 較場口附近這塊石刻告訴你古時重慶有多重要

湖南被稱為“三湘”,山西也有“三晉”之稱,其實重慶在古時也有“三巴”的稱謂。日前,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渝中區文管所獲悉,去年底,在渝中區文管所清理轄區文物過程中,在較場口附近的崖壁上發現了此前史料上記載的“三巴重鎮”石刻。

這塊石刻具體位置在哪兒?“三巴”又代表哪三處?石刻背後又有什麼故事?日前,記者通過走訪崖壁現場、採訪有關專家、翻閱有關史料,揭秘這塊石刻的故事。

史料上記載的“三巴重鎮”重見天日 較場口附近這塊石刻告訴你古時重慶有多重要

▲本月拍攝的“三巴重鎮”石刻

30多年前文管所調查有文字記載

“三巴重鎮”石刻位於今渝中區較場口大元廣場與復旦中學附屬幼兒園之間的巖壁上,由於地勢險峻,這一片長滿了荒草,附近已無道路可到達。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在渝中區文管所有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翻越大元廣場停車庫的一扇窗戶,走過一段陡坡,才到達石刻所在之處。

記者看到,字徑約1米的“三巴重鎮”石刻位於一塊巨大的天然崖壁的右下角,蒼勁有力的四個楷書陰刻大字雄渾厚重,而石刻旁並無款識和年代。

在“三巴重鎮”石刻左上方相距不到10米遠處,還有四個楷書陰刻大字“鳥遊於雲”,字體比“三巴重鎮”略大,而且“鳥遊於雲”旁邊有塊牌子,上面寫著渝中區文物點。

史料上記載的“三巴重鎮”重見天日 較場口附近這塊石刻告訴你古時重慶有多重要

▲目前的摩崖石刻“鳥遊淤雲”


史料上記載的“三巴重鎮”重見天日 較場口附近這塊石刻告訴你古時重慶有多重要

▲石刻是區級文物點

渝中區文管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去年底對“鳥遊於雲”石刻進行清理過程中,意外發現資料裡記載的“三巴重鎮”石刻,使其重見天日。

為何稱為重見天日?渝中區文管所負責人告訴記者,他90年代進入文管所工作以來就聽說這塊“三巴重鎮”石刻,而且史料上也確有記載,但就是沒找到實物。

史料上記載的“三巴重鎮”重見天日 較場口附近這塊石刻告訴你古時重慶有多重要

▲當年對石刻作的調查

在渝中區文管所,上述負責人給記者展示了一份泛黃的《石窟寺及石刻調查表》,這是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記載的當時市中區較場口紅巖幼兒園巖壁上“三巴重鎮”“鳥遊於雲”等三處明清石刻,調查時間顯示為1986年。調查表上附有一張黑白的老照片——“鳥遊於雲”,卻沒有“三巴重鎮”。調查表還備註有:原有“飛將軍”石刻一處, 1985年修建樓房毀掉。

不僅當時的調查沒有“三巴重鎮”照片,而且調查表上對“三巴重鎮”的文字描述也和其他文字有區別,顯然當時經過了塗改。渝中區文管所負責人推斷,當時的調查結論很有可能也是參考有關文史資料,也沒有見到實物。

史料上記載的“三巴重鎮”重見天日 較場口附近這塊石刻告訴你古時重慶有多重要

▲當年對石刻作的調查

石刻所在一帶曾有軍事機構

“這次對‘鳥遊於雲’石刻進行清理的過程中,我們有意識地對崖壁清理範圍擴大了。”渝中區文管所負責人告訴記者,崖壁一帶由於常年荒蕪,長滿了雜草和青苔,加上位置險峻,給清理帶來了不少難度。但是,當意外發現“三巴重鎮”石刻時,大家都很興奮,第一時間請來了三峽博物館的專家一起到現場調研。

三峽博物館退休學者胡昌健當時是一起到現場調研的老專家。他告訴記者,“三巴重鎮”石刻沒有落款,“鳥遊於雲”的落款由於年代久遠也模糊不清。不過胡昌健也確定,兩塊石刻應為明清石刻,從風化程度看,“鳥遊於雲”早於“三巴重鎮”,但題寫應該出自不同人之手,時間不會相距太遠。

史料上記載的“三巴重鎮”重見天日 較場口附近這塊石刻告訴你古時重慶有多重要

▲保存較好的“鳥遊淤雲”石刻

胡昌健介紹,“鳥遊於雲”出自《家語》:“魚遊於水,鳥遊於雲……”,說明這一帶當時景色很美。

可想而知,當時周邊並無高樓,崖壁所在位置為這一帶的制高點之一,站在崖壁之上的文人墨客看到眼前滾滾向前的長江和江岸對面的南山風景還有翱翔於藍天白雲間的鳥兒,自然詩情畫意滿腹。

而“三巴重鎮”顯然與軍事有關,較場口以及崖壁附近的守備街、左營街這些和軍事有關的地名還沿用至今。渝中區文管所負責人介紹,據彭伯通老先生所著的《古城重慶》一書中記載,石刻所在一帶在康熙初年曾建有重慶鎮署,辛亥革命後,一九一二年二月蜀軍政府撤銷,改組為重慶鎮撫府,六月重慶鎮撫府撤銷又改設重慶鎮守使,鎮署原址成為鎮守使署。民國時期,崖壁下方還建有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等(記者注:該處遺址今天仍存,其軍事委員會禮堂舊址位於儲奇門重慶日報社內)。

史料上記載的“三巴重鎮”重見天日 較場口附近這塊石刻告訴你古時重慶有多重要

▲近年來出版的書籍對“三巴”有所介紹

“三巴”背後的爭“巴”歷史

“三巴重鎮”中“三巴”的出現主要在漢末時期,這和歷史上出現“三巴分置”的歷史有關。

胡昌健向記者介紹,巴郡為秦始皇所設,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治所在江州,就是重慶府巴縣。當時巴郡範圍很大,轄區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旺蒼、西充、永川、綦江以東的盆地地區。

胡昌健說,東漢末,由於中央政權的日益衰弱及地方豪強勢力的日益膨脹,巴郡地方勢力自下而上提出了“分巴”要求,最早要求一分為二,最終結果是一分為四,“分巴”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為此,胡昌健曾著有《 “三巴”分置年代及相關問題考辨》一文。

史料上記載的“三巴重鎮”重見天日 較場口附近這塊石刻告訴你古時重慶有多重要

▲近年來出版的書籍對“三巴”有所介紹

“三巴”分置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名字,比如巴郡、巴東郡、巴西郡、永寧郡、固陵郡、涪陵郡、宕渠郡等。幾次分巴過程中,大家都想爭取“巴”這個名字,所以名字經常更改,但頻率較高的還是巴郡、巴東郡和巴西郡,“三巴”的範圍橫貫今天奉節一帶向西至四川閬中。

巴郡、巴東郡和巴西郡也是我們今天聽得最多的和“巴”有關的地名。比如,影視劇中經常還聽到巴西太守張飛,詩歌裡面有“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歷史上,巴西郡的治地在今天的閬中,巴東郡的治地在今天奉節。

史料上記載的“三巴重鎮”重見天日 較場口附近這塊石刻告訴你古時重慶有多重要

▲“三巴重鎮”石刻發現後,渝中區文管所有相關人員和三峽博物館專家第一時間對石刻進行調查(渝中區文管所供圖)

記者從胡昌健所列的“三巴”分置年代、治所參考簡表中發現,幾次“分巴”過程中,江州(今重慶)都是巴郡的治地所在,僅有其中一次“分巴”,重慶被改為永寧郡治地,而當時的安漢(今南充)成為那次改名巴郡治地。

胡昌健告訴記者,石刻所題年代離“三巴”分置年代雖然時過一千多年,但是石刻說明重慶作為“三郡之首”在“三巴”中的地位比較重要,尤其是軍事地位。同時,從石刻所在的位置推斷,明清時期石刻下方為軍事駐地,結合消失的“飛將軍”石刻,也體現了當時題刻人對駐地軍事主官的一種尊敬和頌揚。

如今,兩塊石刻崖頂上是一棵石縫中長出來的黃葛樹,冠蓋如傘。再上面是兩棟現代高樓,崖壁如力扛千鈞。站在崖壁上,雖然被周圍高樓遮擋,但是仍有居高臨下之感,從樓縫中隱約可以看見長江天險和南岸的風景。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文 畢克勤/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