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放下別人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人生之路各有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軌跡。


所謂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一味地生氣、抱怨,只會令自己受傷更重,懲罰的是自己。


凡事看淡,一切隨緣,放下別人的過錯,解脫自己的內心,開心過好每一天。


圖 / 來源網絡


放寬心,多包容,少計較


人生之苦,苦在執著;人生之難,難在放下。


世事難料,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


越是遇到煩心事,越要放平心態,調整好情緒,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前,有一個小沙彌。一天,他奉師父之命,下山去化緣。等到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小沙彌端著滿當當的食物,開心地往寺院走去。


不巧,路上遇到一隻兇猛的黃狗,小沙彌嚇得扔下食物就跑了。


回去以後,小沙彌因為沒有化到食物,而被師父懲罰去打掃庭院。


他心裡憤憤不平,準備拿棍子去找黃狗報仇。師父見狀,問小沙彌:“為何如此生氣?”


小沙彌將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師父,師父安慰道:“不就是食物罷了,出家人應當耳根清淨,四大皆空,而且黃狗並未傷害到你,為何不能放下此事呢?”


聽完之後,小沙彌恍然大悟。


人這一生,免不了都會遇到挫折和坎坷,在面對這些時,不要抱怨連連,應當淡然處之,一笑而過。


《了凡四訓》寫道:“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放下一切,解脫自我,方能活得自在。


餘生,放下別人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人生苦短,活得通透明白


人與人的相遇,皆是緣分所為。


與人交往,免不了鬧矛盾,應當將心比心,才不會辜負今生的相遇。


誰人人前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做得再好也會有人不滿意,何不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呢?


曾看到這樣一則故事。


父子倆進城趕集,天氣很熱,父親騎驢,兒子牽著驢走。


一位過路人看見這爺倆,便說:“這個當父親的真自私,自己騎驢子,卻讓兒子在地上走。”聽完這話,父親連忙從驢背上下來,讓兒子騎驢,他牽著驢走。


沒走多遠,一位過路人又說:“這個當兒子的真沒孝心,老爹年紀大了,不讓老爹騎驢,自己卻悠閒地騎著驢,讓老爹在後面跟著小跑。”兒子一聽此言,不禁有些汗顏,趕緊讓父親上驢,父子二人一同騎驢往前走。


走了不遠,一個老太婆見了父子倆共騎一頭驢,便說:“這爺倆的心真夠狠的,那驢又瘦又小,怎麼能承受得住兩個人的重量呢?可憐的驢呀!”父子二人一聽,覺得也有道理。


兩人又雙雙下了驢背,誰也不騎了,乾脆走路,驢子也樂得輕鬆。走了沒幾步,又碰到一個老頭,指著他們爺倆兒說:“這爺倆都夠蠢的,放著驢子不騎,卻願意走路。”


父子二人一聽此言,呆在路上,他們已經不知應該怎樣對待自己及驢了。


故事很短,卻寓意深刻。無論你怎樣做,總會遇到質疑的聲音,否定的評價。


正如《增廣賢文》裡所說的:“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議論與被議論,都是人生的常態。既然無法避免,倒不如遵從本心。漫漫人生路,你只管走好自己選擇的路,闊步向前,不求人人滿意,但求無懼於心。很多成功人士,看似這一路走來一帆風順,可背後的辛酸苦楚,只有故事的主人自己知道。


誰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與其怨天尤人,倒不如活得自在。


寧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長短。生活是自己的,不用為取悅他人而活。

餘生,放下別人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更進一步說,在平常的生活中,不要隨便為了任何一點小事情,就看這個人不順眼、看那個人不順眼,就罵這個人、恨那個人,即使是對方錯了,還是要諒解他。尤其有些人無法接受他人的指責,你一罵他,他就會和你結仇。對於這種人,我們不能用斥責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也不需再多費口舌和他辯論,只要包容他、慈悲他,和他做朋友就可以了,久而久之他自然就會受到感動,從而產生慚愧心,覺得和你作對是不應該的,雙方就會從怨敵漸漸成為朋友。修一種平等慈悲的心,這樣子你的修行也會逐漸進步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回答:“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人生短暫,給別人活路,就是給自己後路。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所以,當今物質世界慾望氾濫,更要求我們擁有更高層的精神文化素養,佛教裡講的智悲心尤為重要,在我們擁有高於其他生靈的智慧以後,更需要的是如佛陀一般的的慈悲心,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善待一切,用一顆柔軟的內心接納世間萬物,那麼你所看到的一切都變得有意義,皆是善緣,必將離苦得樂,知足解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