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冬天能夠吃上新鮮果菜,要感謝這位“中國暖棚種植第一人”

我們真是太有“口福”了,過去只有夏天才能吃到的各種新鮮果菜,現在冬天都能夠吃到。為此,我們要感謝一個人,要感謝被譽為“中國暖棚種植第一人”的王樂義。

我們冬天能夠吃上新鮮果菜,要感謝這位“中國暖棚種植第一人”

30多年前王樂義給17名黨員作動員下命令!

王樂義是山東省壽光市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30多年前,這位村黨支部書記,將黃瓜“擺上”了全國老百姓冬天的餐桌上,真夠厲害的。

壽光,是山東省北部的一個縣級市。被譽為“中國蔬菜之鄉”、全國“菜藍子”。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贏得了“蔬菜大王”、改革先鋒等榮譽稱號。

從種果樹起步,搞“冬季暖棚”遇到重重阻力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第一年。這年王樂義37歲,擔任三元村黨支部書記。

村子周邊有三片約430畝的黃土坡地,因土質不好,且地勢較高,灌溉困難,種糧食不長,種蔬菜也不長,沒有村民願意承包。怎麼辦?不能摞荒不種呀!善於動腦筋的王樂義,從山東農業大學請來專家進行實地考察指導,專家說適宜種果樹。於是,王樂義就帶領村民種蘋果、葡萄和山楂樹。

我們冬天能夠吃上新鮮果菜,要感謝這位“中國暖棚種植第一人”

時至今日王樂義還在傳播暖棚種植技術!

這一種有了大收穫。1986年底,承包種植果樹的村民,最多收入5000元。不僅解決了溫飽,還有零花錢。

取得這一成果後,王樂義想冬天怎麼樣種出夏天才能種出的菜?這個問題當時提出來,有些“天方夜譚”,不可思議。時至上世紀80年代末,壽光和該村,已經有極少量的大棚。但數量規模很小,一個致命弱點是無法越冬,即使在燒煤取暖條件下,也只能種出葉菜,如芹菜、香菜等,種不出黃瓜、辣椒和西紅柿等果菜。

為實現冬天能種出黃瓜、辣椒和西紅柿的目標,王樂義用了3年時間考察過六省一市,最後在北京海淀的一個四季長青大棚得到重要啟發。這個大棚是用日本技術建成的,每平米造價1160元,一畝大棚耗資六七十萬元。這個天文數字,他們是肯定搞不起的。

王樂義心想,每個一畝的大棚造價五六千元還是可以試驗。1989年下半年,他把全村17名黨員叫到一起,動員一塊搞試驗。可大家顧慮重重,不想嘗試。

“黨員就應該帶頭帶著村民共同致富!”

“誰不參與就主動辭職!”

每家建一個!王樂義很有魄力!17個黨員顧慮也是有道理。建一個長100米、寬30米的新式冬暖大棚,要協調多家農戶,還要砍掉當時已經長出穗的玉米,一個還要投資五六千元。搞成了還行,搞不成咋辦?當時,王樂義有自己的理由,只有在那個季節建好新大棚,新鮮蔬菜才可以在過年前收穫,賣個好價錢。

好在他的想法,得到了時任縣委書記王伯祥的大力支持。

17個冬暖大棚“石破天驚”,冬天種出了黃瓜

定好的事就要抓緊幹!17名黨員遇到的共性困難就是資金不足的問題,王樂義積極協調銀行給大家貸款。黨員餘德新拿出全部家底2000元,找遍親戚朋友借完錢,還差1000元,王樂義立即聯繫銀行,很快就貸了1000元。他感激地說,沒有王書記,是貸不到款的。

我們冬天能夠吃上新鮮果菜,要感謝這位“中國暖棚種植第一人”

這是30多年前縣政府給王樂義配備的專車!

1989年8月13日,這個村建起了17個冬暖式蔬菜大棚。接下來很順利,10月18日開始播種,12月24日,第一批鮮嫩黃瓜收穫上市。這在當時,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壽光一下子就出名了。

結果,全國各地的菜商都到這個村來買黃瓜。那批黃瓜賣到了驚人的價格10元一斤,還供不應求。有的想加價還買不到。當然,王樂義很講究,每個人都賣點,不是誰的價高就賣給誰。

成功了!首批17個大棚,全年來下,管理最差的都有2萬元入賬,最好的收了22400斤黃瓜,掙了30300元。這一下子,村裡產生了17個“雙萬元戶”。

真是了不起!17名黨員開始帶著更多的村民幹。全村集體上馬新式大棚技術,再次喜獲成功。僅幹了一年,全村父老鄉親存款達到128萬元。至今,談到這個數字,80多歲的王樂義臉上還是樂開了花。

一個村富了不算富,要讓全國更多的老百姓冬天能夠吃到“黃瓜、辣椒和西紅柿”等新鮮果菜!被譽“中國暖棚種植第一人”的王樂義,拉開了“中國暖棚種植”的序幕。

在縣裡的推動下,該村的冬暖大棚技術很快傳播到全縣27個鄉鎮,王樂義被任命為全縣的技術總指導。當時,他3天就跑遍全縣,為方便指導,縣裡還專門給他配了一輛吉普車。國務院也有領導指示要做好壽光大棚技術推廣,解決各地各城市冬天吃菜難問題。

就這樣,王樂義和17名黨員,成了全省和全國各地的冬暖大棚種植技術指導。王樂義介紹,僅1990年,壽光有4500多人在全國26個省市從事冬暖大棚技術推廣指導工作。

我們冬天能夠吃上新鮮果菜,要感謝這位“中國暖棚種植第一人”

17名黨員之一的餘德新在暖棚裡檢查指導!

我們冬天能夠吃上新鮮果菜,要感謝這位“中國暖棚種植第一人”

這個村裡年輕的技術員到東北指導種植!

王樂義真了不起!如今壽光蔬菜供應全國,是王樂義和壽光人民為全國作的貢獻,而傳遍全國的壽光冬暖大棚技術,則更是一筆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財富。

如今,80多歲仍身體健壯、思路清晰的王樂義,仍然沒有停下奮鬥的腳步。他正在籌建農耕文化館,他要把國家優秀的農耕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素材來自津雲網站2019.9.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