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瞭解金融知識?金融知識有哪些要點?

起空間裡看看


我來系統闡述一下,有關金融的相關知識,歡迎補充,謝謝

一、什麼是金融

金融的本質是價值流通。官方對於金融的定義是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金融是指人們進行的資源跨期最優配置的,提交是在不確定環境中進行資。目前市面上的金融產品種類繁多,其中主要包括了銀行、基金、證券、保險、證券、信託、P2P、期貨、稅務等。金融所涉及的學術領域也相當廣泛,主要有財務管理、會計學、稅務學、投資學、銀行學、證券學、保險學、信託學等。

二、金融基礎知識有哪些

除了以上蜂融網跟大家介紹的“什麼是金融”外,金融基礎知識還包括很多內容,比如:

1、利率

利率是金融行業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詞,表示一定時期內利息量與本金的比率,利率通常由國家的中央銀行控制,在美國由聯邦儲備委員會管理。至今,所有國家都把利率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利率不僅是存款、貸款等金融活動的重要指標,也影響一國的匯率。在我們投資理財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揮著作用。

2、銀行

我國的銀行分為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政策性銀行,各個銀行職責不同。中央指的是中國人民銀行;商業銀行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投資銀行,政策性銀行有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相關閱讀: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應該瞭解哪些金融知識與要點)

3、P2P理財

P2P表示“個人對個人”,或者說“點對點”的網絡借貸,是一種新興的投資理財方式,是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一種類型,指的是一種將小額資金彙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民間小額借貸模式。目前比較受歡迎的P2P理財平臺是蜂融網,P2P作為新興行業正在合規的道路上快速發展前進。

蜂融網最後總結:走慢點,走穩點,腳踏實地的走人生路,更能讓你比走歧路的人更容易成功,若想真正的吃透金融其實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投機取巧的心態只會讓人迷失在金融行業中!



大劉樂觀


作為一個金融科班畢業,並且在金融圈裡已經工作了三年多的我說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金融知識覆蓋面是很廣的,雖然從行業領域上我們可以看到金融的三大板塊是銀行、證券、保險,三個板塊裡的知識都是覆蓋金融的整個體系,但是每個板塊所學和所需要的技能又不太一樣。

像銀行板塊,所需要的知識其實主要就是業務型的知識還有一些理財及存貸款這類的知識,偏向於理論型的東西,這一類都是比較好掌握的,基本上靠一些平時所學的書本上的知識就可以應對。

證券板塊其實是這三類裡面我認為比較難掌握的,我畢業後曾經在四大行工作,然後現在轉到國有券商在工作,所以對銀行和證券的區別還是體會比較深刻。證券如果你是想學得好,做得好,那必須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你要會說,你還要有真正的本事,也就是盈利水平和分析水平。在證券,你如果想成為一名分析師,或是理財規劃師這一類的,除了具備能寫分析報告的能力以外,你的操盤能力,分析能力也需要很出色,這樣會有機會進入券商的研究院。當然,也有很多證券的基礎業務崗,像客戶經理、經紀人這些就是主要對客戶資源有要求,但是要想做得好,這個領域還是需要不斷的學習去提升技能的。

保險板塊很多人其實帶有一些有色眼鏡去看待這個行業的,這個也沒有辦法一下子消除。保險行業其實還是很賺錢的,但是主要是營銷方面,如果是對於金融知識方面的要求的話,保險的精算師這一類的工作就對知識層面要求是很高的,大家也可以看看精算師的要求和年薪,這個除了對金融知識要求高之外對計算能力也是需要很高的要求的。


進階小財女


完全瞭解金融知識的或許真的不多,因為金融涉及的範疇相當廣泛。金融是以貨幣本身為經營標的、目的通過貨幣融通使貨幣增值的經濟活動,包括以銀行為中心的間接投融資和以投資銀行為中心的直接投融資兩種形式。

金融行業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證券業和租賃業。金融學是研究價值判斷和價值規律的學科。主要包括傳統金融學理論和演化金融學理論兩大領域。人類已經進入金融時代、金融社會,因此,金融無處不在並已形成一個龐大體系,金融學涉及的範疇、分支和內容非常廣,如貨幣、證券、銀行、保險、資本市場、衍生證券、投資理財、各種基金(私募、公募)、國際收支、財政管理、貿易金融、地產金融、外匯管理、風險管理等。

其實金融的知識點在大學的時候就有老師做一一介紹了,但是金融的精髓不但在於學習,而更重於懂得運用。因為知道金融的人太多了,但是能通過金融體系做到長期穩定的資產增長的人又有多少呢?巴菲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不是說知識不重要,但我更提倡學以致用。說到金融我很注重風險管理,如果風險在可控的話,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而已,就算虧錢也是可控的。

我經常跟投資者說要注意風險,但是聽得進去真沒幾個。事實告訴我,當他們在市場中吃過虧之後,明顯對市場有了敬畏之心。俗語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就這樣回答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笨牛財經


從事金融行業工作的人員、專業為金融的學生以及非專業人士自學金融知識的人員都瞭解一定的金融知識;有了一定的金融知識儲備才能夠進入此行業。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目前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於金融行業,許多大學生也在選擇專業時也都紛紛選擇金融專業;大趨勢使得金融行業比較吃香,才有了以上情況。其次,金融知識的要點並不是一兩句話可以概括的。金融涵蓋的範圍較廣,其分支較多;大體可以分為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等。且不管進入哪一個分支工作都需要一定的門檻。例如:證券,則需要拿到最基本的證券從業資格證才能夠從事證券工作。所以,一些必要的證書還是要有的;這些證書便可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你所擁有的專業知識。雖然進入金融行業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專業對口,但轉行入金融行業也不是不可以,首先你要能夠考取一些所需的證書這是基礎,在通過一定的實戰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早川瀨裡奈



金融行業目前主要分三大塊:銀行等存貸機構,證券機構或者保險機構。

什麼是金融市場?金融市場又稱為資金市場,包括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是資金融通市場。所謂資金融通,是指經濟運行過程中,資金供求雙方運用各種金融工具調節資金盈餘的活動,是所有金融交易活動的總稱。在金融市場上交易的是各種金融工具,如股票、債券、儲蓄存單等。

一句話來說,其實金融就是金錢的搬運工

金融就是平衡和調整時間序列上的風險和收益,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個時間序列上,不同的時間點的不同事物有不同收益水平和風險水平,例如有人有錢沒處花於是存到銀行(比如普通老百姓),有人著急要錢買原材料生產(比如各種企業)等等

所有金融行業的人,都是這個金錢轉移環節上的一名小工人,瞭解金融市場就是為了瞭解各種金融機構在這之中分別扮演什麼角色,再研究金融市場中的各種工具,債券,股票,期權期貨,外匯,掉期,學習這些金融工具能幫助你瞭解如何更好更快更精確的把錢進行轉移。

金融通過買賣、協議買賣、協議風險互保等等金融手段,把這些收益和風險聯繫起來,或者把原本的聯繫關係調整,所以在金融領域裡,你要對第三點中說到的各種金融工具“知其所以然”,懂得理論,但更要貼合實際。

譬如你做金融的股票市場,你投機,則是看中了未來某股票的高價格,並且通過買入的手段,把未來高價格帶來的收益調整到現在實現,你投資,那麼你看重的就是股票的高收益高分紅等因素;

如果你做金融的保險,那就是把同行業或者同區域或者同社會的人們的風險聯繫起來,並且把與之相對的收益(損失)也聯繫起來;同樣的 財務 銀行 貨幣 稅收 基金 大宗交易 會計 這些都是金融的範疇 同樣是風險和收益的調整而已


漫步者6038


金融行業說的簡單一點就是投資融資,說的複雜一點,各種套利、定價公式等等,看您希望自己對這個行業瞭解到什麼程度,希望自己從事哪一方面的工作了。

從我自己的角度來看,金融知識分為兩塊,一個是“貨幣金融化”,一個是“資產證券化”。

貨幣金融化

人類社會最早是進行以物易物的,後期出現了金銀作為貨幣,加速了商品經濟的發展,然後金銀也是有實體形式的,其總量也是一定可控的,金銀的數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經濟的發展。所以誕生了紙幣,隨著二戰後美國布林頓森林體系的瓦解,貨幣由金銀過度到了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的紙幣,這就是貨幣金融化。

和原始的以物換物以及金銀幣不同的是,紙幣可以隨時增印,沒有數量上限,這時商業銀行成為了金融行業的核心。商業銀行吸收儲戶的存款然後放貸,用戶受到貸款後再講款項存入銀行,儲戶的一份存款,通過商業銀行的借貸增加了N倍,這就是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機制。

然而商業銀行吸收儲戶存款後,不能將其所有資金用於放貸,必須上交一部分給中央銀行,這是存款準備金。中央銀行通過存款準備金的比例,來控制全國的貨幣總量。經濟萎靡時,央行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來鼓勵銀行放貸,以此刺激經濟;當經濟過熱時,央行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來收縮銀行的貸款業務規模,提高貸款門檻,以此控制經濟良性發展。

可以說,貨幣變成紙幣之後,人們對經濟的發展有了越來越複雜的影響力,各種不同的工具被創造出來,金融隨之變得複雜而神秘。

資產證券化

談及金融,離不開股票,何為股票,就是一家公司的所有權的證明,持有股票,即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資產證券化,就是將某一類資產變成若干份證券,給予一定的價格,在市場上流通,這無疑是金融的另一大創舉。

我們可以把一家公司、一桶原油、一盎司黃金變成一份證券,在市場上流通,通過交易者買賣的行為,誕生價格。人們認為,通過大量交易所產生的價格,相比於成本而言,更接近標的的真實價值。

一家公司初創,進行融資,不論創始人如何誇誇其談,所有人都明白其中包含了風險,但沒人說得清這個公司是好是壞,有多好有多壞。當公司證券化之後,其股權的價格波動,反映了市場對它真實的評價。價格的變化,成為了判斷當下市場環境、經濟發展的一個指標,股市逐步被稱為經濟的晴雨表,人們通過股市的漲跌來判斷經濟發展的好壞。

隨著金融的發展,證券化的不僅僅是股權、大宗商品,人們甚至可以把風險進行證券化。我們每個人買的保險,就是一份證券,他為我們衡量了他人願意承擔我們所面臨的風險,我們需要付出的價格。比如車險,我們購買車險,當發生交通事故、車輛故障等時,保險公司會進行賠付。

他們之所以願意進行賠付,是因為他們進行過調查,他們清楚每年收的保險費用,其金額扣除支付的理賠金後,他們仍能有盈利。隨著市場的競爭,保險的價格越來越透明,我們也就清楚了,轉嫁一份風險所需要支付的價格是多少,也就明白了風險值多少錢。

總結

貨幣金融化使我們有了錢,資產證券化使我們知道了東西值多少錢。我認為這是金融的核心,所有眼花繚亂的金融工具、政策,都是基於這兩個東西而展開的。


進擊的正宇


金融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門檻較高,如果你不懂、又不是錢可以拿來玩玩的那種,就儘量不要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