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殮師》告訴我們:那些從來沒好好活過的人,也不會好好地去死


《入殮師》告訴我們:那些從來沒好好活過的人,也不會好好地去死

這是一部關於如何面對死亡的電影,一提到死亡,大家的心情就比較沉重,生老病死成住壞空,這是宇宙萬物的內在的規律。是人生在世的必然歸宿。就像意識療法裡面提到的那樣:從一出生開始,人就奔向死亡。參破死亡的實相是修行的很高的精神境界,人們常說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後生,可見死亡蘊含了無窮的精神力量,上座部佛教裡面的僧侶,半夜都要在墳地上靜坐,以參悟死亡的真諦。可人們都本能地害怕死亡,害怕一切與死亡相關聯的事物,與此相關的工作也不為人所待見,並賦予一些不好的標籤,

《入殮師》告訴我們:那些從來沒好好活過的人,也不會好好地去死

從事音樂的小林,購買了昂貴的大提琴準備成就一番事業,經歷了4個月管絃樂演奏之後,得到的卻是樂隊解散的通知以及購買樂器導致的債務,無奈之下只好跟妻子美香搬到山形縣的老家。沒有謀生手段的小林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最後他被一個誠聘旅程助理的廣告所打動了:年齡不限高薪保障,抱著試試的態度,來到招聘的事務所才知道竟然是給去世的人化妝的入殮師,躊躇良久迫於生計的小林最終還是接受了這份工作。

第一次直面死亡的小林,當然是沒有辦法全然接受的。社長冷靜地為死者淨身化妝納棺,充滿溫柔地讓逝者像活著時候一樣動人安詳,對待死的敬意,猶如對待生的真誠徹底打動了小林。他試著用手溫柔地握著死者的雙手,撫摸他們的臉頰,為他們擦拭身體,為老奶奶穿上絲襪,為兒子梳好頭髮,為妻子點上口紅。

《入殮師》告訴我們:那些從來沒好好活過的人,也不會好好地去死

失去至親至愛的人們知道自己的心,託付給了最值得信任的人,死亡在此刻不再是傷痛悲慟跟不幸,而是幸福安詳跟歸途,就像在塵世間裡靜靜綻放的每一朵花,花期已過到了凋謝的時候了。天下萬物會有時,生有時死有時,悲有時喜有時,聚有時散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栽種也有時,我們只是紅塵的過客,短暫地相聚在這娑婆世界中。生命在此刻不再是一具肉體,也非一堆碳水化合物,只是靈魂暫居之所。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理解這份工作的意義所在,這包括了小林的妻子。見到丈夫找了這麼一份晦氣的工作,妻子氣不打一出來,讓他趕緊辭掉這份工作,無奈的小林再次來到社長家裡,社長正在吃“魚白”,也就是河豚魚的精巢又名西施乳,自古都是極致的美味,所以民間有:不食魚白不知魚味,食過魚白百魚無味的諺語。社長也讚歎:好吃的讓人為難,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對待生活的態度,魚白象徵生命的歡愉,享受魚白就是善待生命享受當下。

《入殮師》告訴我們:那些從來沒好好活過的人,也不會好好地去死

意識療法裡面提到的有的人,活著的時候覺得自己好像從來不會死,但當他們死了以後好像從來沒活過。你怎樣對待生,你就會怎樣對死,我們對死亡的焦慮本質上是不能有意識地活好當下,沒有在當下善待自己。所以很多人既沒有痛快的活一場,也沒有體面的死一次。歲月流逝一切成空,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為了不死,抹去所有活著的激情,蠅營狗苟地彌散在塵埃中。他們一旦逝去歲月就迫不及待抹去他曾經活過的痕跡。

那些從來沒有好好活過的人,也不會好好地去死:我還有那麼多好吃的沒有吃,還有那麼多好玩的沒有玩,還有那麼多的心事沒有達成,我怎麼可能現在就去死啊。你不曾真正的活過,對死亡的恐懼就會越強烈,你越不能充分體驗生活,你就越害怕死亡,忌諱死就是害怕生,他們不會坦然地面對死亡,他們就會本能的抗拒死亡,所以他們會死的很痛苦,死得很沒有尊嚴。

《入殮師》告訴我們:那些從來沒好好活過的人,也不會好好地去死

當好友的母親去世以後,說服懷孕的妻子到自己工作的現場,小林一絲不苟充滿溫柔的動作為逝者化妝入殮,鄭重而莊嚴。生者深切的悲傷通過入殮的行為獲得安慰,小林的妻子從他虔誠的動作終於明白了這份工作的意義。

面對死亡是一個令人悲慼的過程,當你的父親或者母親去世的時候,你心理上的某些部分也是隨著他們死掉了,你再也不會有相同的東西去填補那個空隙,因為父親跟母親永遠無法被取代。但死者要從自己親密的人身上吸收能量,越是關係親密的人,這種能量消耗就會越大,生者感受到的痛苦也就越強烈。

即便在那些看似不親密的,但是有血緣關係的家庭成員當中,某一個人的去世,仍然會留下隱約的空虛感,它會深入到你的潛意識層面,可能會以夢的形式出現。但是當你能夠直視這個過程,痛苦時間就會大大地縮短,所以臨終關懷是很有必要的。這不僅是能給即將逝去的人帶來心靈的撫慰,也會減少生者的痛苦跟能量的損耗。

《入殮師》告訴我們:那些從來沒好好活過的人,也不會好好地去死

小林最後入殮的對象是自己的父親,小林很小的時候父親拋妻棄子與餐廳的女招待遠赴異地。小林的媽媽依舊愛著拋棄她的丈夫,他把丈夫喜歡的唱片書籍整整齊齊的擺在顯眼的地方!小林痛恨拋棄自己的父親,拒絕與父親來往。但父子之間曾經有一個小秘密:那就是約定用石頭來表達各自的心意,如果收到的石頭是凹凸不平,表示心情焦慮擔憂,收到的石頭是光滑的,表示心情平和寧靜!

看到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男人,小林心中五味雜陳,打開父親胸口緊握的手,發現裡面是一顆圓潤的小石頭,那是他小時候在河邊撿來送給父親的禮物,心與心之間的隔閡瞬間被打破。他知道父親走得很安詳,很寧靜。我們從出生就攜帶著死亡。生死之間只不過相隔了100年的時間,我們每天都會死的多一點,在生死之間,在悲喜之間,在萬物彼此之間,保持一種距離,若有若無的聯繫,繾綣於懷,銘記於心。

《入殮師》告訴我們:那些從來沒好好活過的人,也不會好好地去死

影片在大提琴如泣如訴的旋律中落下了帷幕。讓我們對待死亡有了更深的理解,讓我們的心靈變得更加的寧靜,不那麼焦慮對死亡的恐懼。只有靜心的人不會被死亡所摧毀,因為它這不屬於這個世界,而是超越世界之上,是靈魂的輪轉,居所的切換。所以不要哭,也不要為你父親而遺憾,一個人無論是在45歲或者是95歲去世都沒有什麼不同,這也是孟子說的夭壽不二,修身以俟,儘管未曾與死亡見面,但是我會做好準備靜坐以待。而那些死去的人並沒有離開,他們一直與我們同在,與這個世界同在,而總有一天我們都會團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