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人生第一次玩的電子遊戲(電子產品上的都算)是什麼?

A買魚吃的貓


《魂鬥羅》

真的是它啦!

幼兒園的時候,爸爸給家裡置辦了一臺VCD(不知道大家還想不想起來這樣一臺老物件),這臺機器除了能連電視機放碟片看動畫片,還有一個功能讓我小時候出盡風頭,現在想起裡都歷歷在目,哈哈哈哈(感動)。

當!當!當!

那就是可以塞入遊戲光碟💿,哈哈哈 ,VCD後面還有兩個專門接遊戲手柄的接口。當時的遊戲光碟封面上印著“遊戲三百首”。乖乖,對於小孩子,可比《唐詩三百首》有意思多了,其實後面還有一半的重複,也就沒有三百那麼多了!

現在魂鬥羅的畫面看起來是遠遠比不上當代的大製作遊戲,有什麼大作基本上也是一個人玩。

但是永遠忘不了和爸爸聯機玩遊戲時的快落!


宇宙遊戲大賞


作為一個年紀還是有那麼一點點大的人,在我還是一個小不點的時候,父母帶著我去了外公哥哥(我也記不得應該怎麼稱呼了)的家裡。看到我在那裡玩得無聊,就拿出了一個遊戲機來讓我玩玩。

說實話,當時我很小,而且也就玩過小半天,所以記憶並不是非常的完整。我只是記得遊戲機的手柄是一個搖桿和一個紅色按鍵,玩的遊戲是一款豎屏的打飛機遊戲。

隨著自己大一點了,看了一些遊戲機方面的雜誌,才斷定自己當時應該玩的遊戲機就是“雅達利2600”。

不過,這款飛機遊戲的名字我是記不得了。我想,當時也應該沒幾個人能夠告訴我這個遊戲的名字。這款遊戲機呢?是1977 年由美國的Atari(雅達利)公司發行的,在1992.1.1 停售。

在《頭號玩家》的電影中,還向這款遊戲機及其遊戲致敬,可以看到那個年代,這個遊戲機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只是在中國的保有量很低,很少家庭中有,我也僅僅就因為機緣巧合,玩過那麼一次。

而雅達利2600沒落的主要原因還是它對於生態的管理過於放鬆,導致大量的垃圾遊戲出現在市場上。在加上1983年,任天堂的紅白機問世,更是對雅達利2600形成了強力的衝擊,83年之後,雅達利2600也就一蹶不振了。而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基本是在80年代才開始加速,這也就是雅達利2600在中國存量很少的原因。

當然,我對於雅達利2600也就只是接觸了一小段時間,真正意義上認真玩的第一款遊戲,應該還是《魂鬥羅》。

80年代末,我所在的小縣城裡出現了一種新興的事物——遊戲廳。說是遊戲廳,其實就是路邊的一個小攤,一個木箱子,裡面一臺電視,一個遊戲機,用一個扁扁的手柄就可以控制遊戲中的人物,3毛錢可以玩一局。

這個遊戲機就是任天堂的FC,由於其配色是紅白色的,也就紅白機。遊戲自然就是風靡一時的《魂鬥羅》。

1983年,紅白機的發行價為14,800日元,80年代的人民幣兌日元匯率已經無從查找了,94年左右,人民幣兌日元是1元人民幣兌換8.56日円,也就是說,一臺紅白機的價格在當時是1700多元,而90年代,家庭月收入超過1000元,就已經是小康水平了。1700多元的一個遊戲機,並不是很多家庭能夠承受的。

這個商機被國內的山寨廠家看到了,於是各種各樣的FC遊戲機就問世了。而我們當時購買的所有紅色卡帶,還有那些幾合幾的卡帶,全部都是山寨的。但也就是因為這些山寨,讓當時和我一樣年紀的那代人能夠玩上游戲。


會技術的葛大爺


我人生中第一次玩電子遊戲類的電子產品,我只記得是30多年前了,具體玩的是哪種產品我也記不清了,不過有三個記憶中的玩意兒這裡分享一下吧。

任天堂GAME&WATCH

那個時候可是不知道這個正統的學名,只知道這個是“手拿著玩的電子遊戲機”,門口的好幾個大哥哥都有一個,幾歲的孩子對於金錢還沒有多少概念,所以我也沒有關心這個玩意兒的價格,只知道家人不會給我買就是了,有一次一個大哥正蹲在自己家門口的石階上玩這個,我站遠了聽見啾啾啾砰砰砰的電子聲音,非常吸引人,就靠過去看看他在玩什麼,一看啊,雖然看不懂,但覺得應該很好玩的樣子,這個遊戲好像叫什麼飛機大戰,現在看來粗糙至極,但那個時候已經足以解悶了,大哥哥看我哈喇子都快流他屏幕上了,就邀請我試玩一下,結果我拿過來一頓噼裡啪啦也沒搞懂怎麼玩,大哥哥看我玩的太使勁,就又給要回去了,這好像是我唯一一次接觸GAME&WATCH的經歷。

街機:雙截龍

這個是我真的自己第一次玩的街機遊戲,在玩之前我已經去看別人玩過很多很多次了,大概通關流程我都基本上了解了,就是自己沒有親自嘗試過,直到有一天,我狠下心掏出了三毛錢零花錢買了一箇中西遊戲幣,絕對親自嘗試一把,好不容易等到中午飯點沒人玩了,我左右一張望就把幣投了進去開始人生第一次街機遊戲之旅,不曾想看人玩和自己玩根本是兩碼事,我這直接被人揍得毫無還手之力,站都站不起來,一個幣兩條命,愣是沒走出第一個場景。

第一次玩小霸王

這三個事件我分不清楚先後,所以就都說了。第一次玩小霸王之前已經聽門口的小孩們吹過很多次了,終於一次有機會可以去一個小孩家裡見識一下,拿出的卡帶自然是超級瑪麗了,人家老手先玩著,我在一旁觀摩學習,看起來好像很簡單的樣子,我在心裡嗤之以鼻,不就是跑跑跳跳,踩死怪物就行了麼,結果輪到我上場的時候直接出了個大糗,第一隻蘑菇大家知道吧,我直接跑過去到人家臉上才起跳,結果就是,等登登登登凳等,直接GAME OVER,被小夥伴一陣取笑。


8090遊戲迷


人生第一次玩的電子遊戲是什麼?看到這個標題不自覺就點進來了。我也不知道我玩的第一款遊戲算不算電子遊戲“超級瑪麗”,插卡的那種,我相信大多數90後就算沒有玩過,也應該聽說過。記得以前還是拿插卡的遊戲機玩,連在電視上的那種。以前家裡比較窮,單獨一個人買不起遊戲機,都是一群小夥伴湊零花錢買,還記得3 4 個人攢了一個月的零花錢才買的遊戲機。

就是這種的。當時買了之後要連在電視上才可以玩,然後家裡的大人當時是不給玩遊戲的,畢竟還在讀書,大概小學5 6年級。當時都是放學回家後看哪家的大人幹農活還沒回家的,就跑到哪家去玩。玩的時候還要把門反鎖起來,大人回來之後開門開不開,就會弄出動靜,我們就會磨磨蹭蹭的去開門,拖時間把遊戲機藏起來。現在想想,當時的家長怎麼可能不知道我們藏的遊戲機,只是不想說罷了。那麼大家有沒有玩過超級瑪麗,魂鬥羅,赤色要塞,雪人兄弟這些遊戲呢?


龍姚影視


第一次玩的電子遊戲是拳皇!當年電腦還沒有走進家家戶戶,廣為人知的是遊戲廳的拳皇還有當年的恐龍快打、三國戰紀之類的!

拳皇這個遊戲是很多80 90後玩家在童年的點滴 ,伴隨著我們成長,如今的我們募然回首,才發 現這個遊戲給予了我們很多歡聲笑語,對於這個 遊戲我僅有幾點意見。因為

這個遊戲說真心話, 他挺不錯,但還會有一些缺點需要玫進,不過廣 大玩家應該理解一下,畢竟人無完人。遊戲也 是人造的,肯定會有不美。在這裡,我可以指出 我在玩這個遊戲時發現的一些弊端。,希望能增加一些拳皇97其他的人物,或增加別的 人物:角色豐富多彩,打擊感更強會更好,可以 連招,搓招,像街機版的一樣。增加其他玩法會 更好,多多借鑑下。畫面立體,希望可以像拳皇世界,拳皇命一樣,添點它的特色。還有就是現在的拳皇任務繁多,打架的少,有些區只有十幾個人在線也沒合區,沒激情沒架打。會引起無聊退遊情緒的,多搞些可以全服一起打架那種,杜絕開掛。這是我 個人的想法,希望可以採納。最後,遊戲背景添 點祖國特色風景也不錯盡最大努力去嘗試一下,不走別人走過的路。創新就是動力,加油, 拳皇97!希望你會越來越優秀,給下一代帶去美好的童年光!

拳皇原本名字叫KOF!KOF即“The King Of Fighters”的簡稱,中國大陸譯作《拳皇》,中國香港譯作《格鬥之王》,中國臺灣譯作《格鬥天王》,通稱KOF。KOF是日本SNK遊戲公司(2001年後為SNK Playmore遊戲公司)出品的一款著名的格鬥遊戲,後又改編成漫畫,並出了四集動畫(為MI2宣傳之用)。故事背景為身經百戰的格鬥明星們以一種全新的對戰方式,結合成強大的隊伍進行對戰。拳皇系列遊戲中以拳皇98UMFE與拳皇2002UM為集大成之作,是追求極限對戰快感的夢幻一代。

我最喜歡的是拳皇中的草薙京和八神庵!相愛相殺的一對宿命之敵!


MapleJordan


俄羅斯方塊,這是我在電視遊戲機上玩的第一款遊戲,玩到後來速度已經完全不能控制了,後來的三消其實就是在它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的。每過一關還會有幾個俄羅斯大汗出來跳舞。後來陸續玩了FC上的坦克大戰、荒野大鏢客、赤色要塞、魂鬥羅、三眼神童、道士、外星戰將、赤影戰士、九人街霸、快打旋風、踢王、機械戰警、蝙蝠俠、空中魂鬥羅、重裝機兵等等好多經典遊戲。那個年代的遊戲卡帶是n合1的,但遊戲越多的卡帶越無聊,都是些功夫、超級瑪麗、小蜜蜂之類的,遊戲少的卡帶,像3合1、4合1那種一般都比較耐玩。那個年代絕大多數遊戲是沒有存檔機制的,每一次都要從頭開始完,但由於家長的控制每次遊戲時間都不長,所以總是不能探索後面的關卡。等到家長不在家的時候就可以偷偷拿出遊戲機盡情玩,還要用電風扇吹著變壓器,讓它不至於太熱[捂臉]三五好友坐在地上盯著屏幕隨著遊戲的局勢情緒也跌宕起伏,另一方面還要有家長突然回來的應對機制,即緊張又刺激。懷念那個年代[流淚]


咆笑


大家好,我是菜缸,一名遊戲領域視頻創作者。人生第一次玩的電子遊戲,是以前的像素遊戲機玩的“俄羅斯方塊”。

第二款要高大上一些—小霸王學習機,可以插卡的那種,喜歡玩的遊戲有“90坦克”、“魂鬥羅”、“超級瑪麗”、“影子傳說”、“西遊記”等等,打壞了兩臺老式黑白電視機...

第三次更新換代就是電腦和手機遊戲了,從單機遊戲紙牌到CS、CF、dota、LOL等等...

有同齡人嗎?


獨行俠菜缸


應該是九十年代末吧,我有一遊戲機遊戲機,大小和現在手機差不多,每個機器就一個遊戲,左右各一個按鍵,我買的是宇宙飛船,按鍵控制飛船前進和後退,最終飛到右手邊的基地裡,中間會有很多東西飛出來,飛船碰到就死。越到後來障礙物越多。圖片找不到了,只能口述了


飄無聲落無痕


讓我給你講一講啊~

本人不才,之前其實一直沒有玩過遊戲。剛剛開始玩的就是圖中的我的世界啦

2013年的時候,我在朋友家裡吃飯,他給我演示了這款遊戲,當時不知道叫什麼,只記得有一堆一堆的方塊擺來擺去。後來在手機上偶然發現一個叫我的世界的遊戲,下載打開,發現竟然是我之前找到的那款不知道叫什麼的遊戲!

然後我就知道它叫我的世界了(滑稽)。

還記得之前有個東西叫我的世界盒子嗎?我從裡面下載各種材質,模組,後來說是盒子因為抄襲,開始玩的網易代理的中國版。如今啊,也是一個七年的老玩家了,但因為手機一直在換,真正好的地圖沒留下來幾個,非常的遺憾。

這就是我剛剛接觸的遊戲,望採納哦 謝謝



一隻橡樹樹


是《俄羅斯方塊》


我是小吉,很高興特別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想這個回答可能很多人要說,那麼我就從別的角度來聊聊《俄羅斯方塊》。


《俄羅斯方塊》已成為最成功和知名度最高的遊戲之一,幾乎出現在每個可用的遊戲平臺上。它也許是那個時代最好的遊戲。簡單但令人上癮的《俄羅斯方塊》提供了一個不可抗拒的,永無止境的難題,吸引了玩家的注意。


很多小夥伴,童年的時候是不是關掉遊戲機,眼前還不斷掉落各種小方塊呢。


有很多80後的小夥伴,小時候想買掌機,想買紅白機都會忽悠家長,美其名曰“開發智力”,那麼小朋友玩遊戲真的能開發智力麼?


根據開放獲取期刊BMC Research Notes上發表的研究,大腦成像技術顯示玩《俄羅斯方塊》會導致皮層變厚,並且還可能提高大腦效率。設在新墨西哥州的研究團隊是最早使用兩種圖像技術來研究大腦中的練習效果的團隊之一。


思維研究網絡的研究人員使用大腦成像和《俄羅斯方塊》來研究實踐是否對大腦有效,因為它會增加灰質。在三個月的時間裡,每天有30分鐘的時間,有26個青春期女孩玩俄羅斯方塊,這是一款需要結合認知技能的電腦遊戲。在三個月的練習期前後,這些女孩都完成了結構和功能的MRI掃描,對照組中沒有玩俄羅斯方塊的女孩也完成了MRI掃描。結構核磁共振成像用於評估皮層厚度,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用於評估有效活動。


練習的女孩表現出更高的大腦效率,與早期的研究一致。與對照組相比,練習的女孩的大腦皮層較厚,但不在發生效率的同一大腦區域。


研究人員希望通過更大、更多樣化的樣本繼續這項工作,以研究當受試者停止玩《俄羅斯方塊》時,測得的大腦變化是否會恢復原狀。同樣,他們對在《俄羅斯方塊》中學習的技能以及相關的大腦是否發生變化是否轉移到其他認知領域(如工作記憶,處理速度或空間推理)感興趣。


實驗的測試結果是肯定,那麼小吉也要問了,為什麼我玩了這麼多年遊戲,怎麼總是看上去不像太聰明的亞子。


當我回答完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終於發現,可能是我超出了每天30分鐘啦。


那麼祝大家遊戲愉快,生活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