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史》:泉州古代第一部言情歷史小說,堪與《荔鏡傳》相伯仲

《麗史》:泉州古代第一部言情歷史小說,堪與《荔鏡傳》相伯仲

《麗史》:泉州古代第一部言情歷史小說,堪與《荔鏡傳》相伯仲

泉州現存小說,獨立成篇而以文獻流傳的,首數清源《麗史》,她比《荔鏡傳》還早,這部歷史小說收藏於明代纂修的《金氏族譜》中。

小說以元代元統——至正年間泉州發生動亂為背景,以伊、凌,喬三家兒女婚姻愛情為線索,反映元代末年金吉和伊橚、伊力等平定那兀納叛亂,抵抗陳友定侵犯的歷史事實。

故事梗概是:元代元統年間(1333-1335),清溪(安溪)沃裡富翁淩氏,攜女兒無金避亂,居住泉州城內朝天街右。城中秀才伊楚玉讀書於少林寺,常從淩氏門前經過,兩人互相傾慕。無金有婢如響,清溪人,因其父受過伊家恩惠,父死賣與凌家,因溝通雙方情意。事起變化,凌翁後妻為其侄求婚,把無金許給黃家。楚玉從母是喬平章的姑姑,聞淩氏辭婚,便向喬家求婚。喬氏小姐珍珍,不久就和楚玉結婚。而黃氏侄因母喪,向淩氏要求喪期百日內結婚。淩氏駕船東下,無金和如響遂投江。幸遇搶救,無金剪髮欲為尼,並把發封入篋送與楚玉。楚玉與珍珍雖同居一年,卻未過結婚生活。珍珍很賢慧,勸楚玉迎請無金,自願居小。三家都為之感動,三方都享到幸福。珍珍生兒而逝,無金生女而代珍珍育子,名伊橚。元兵叛亂,楚玉被害,無金把兒子託付義僕伊力,自己吃藥而死,伊力負孤奔福州。十七年後,蒲壽庚婿那兀納據泉州叛亂,伊橚向福州請兵,並勸說泉州城中千戶金吉開西城門迎陳弦兵馬,橫義僕伊力持巨斧,擒那兀納。

這故事情節變化多端,而歸於禮義。敘事之間,插進詩文,舊詩文功底很深。記述的雖是愛情故事,依據的卻是歷史真實,歸之於節義。結束語云:“善觀記者,觀其所主(立意),可以為勸;觀其所及,可以為戒。”

《麗史》作者是誰,沒有標明,最後有跋曰:“右《麗史》見於清源之野中,作之為誰?舉世無知者,夫事不根於正,而辭不以事淫;文不列於教,而義不以文愉。奇識危行,厚德偉勳,足系風導之實;又肆陳焉,其傳與否,可不可何如哉!書其後以貽觀者。南安簿邵來暗跋。”

查《南安縣誌·職官》“明主簿”條,有邵惟善,浙江金華人,洪武三年(1370)任南安縣主簿。或許作者就是邵惟善。

這篇小說約一萬多字,是一篇情文並茂的言情小說,有其文學價值。她的取材又是元末泉州地區的歷史,所以又反映泉州的一些重要史蹟,如建石湖塔的凌恢甫(即凌翁),泉州的少林寺和番佛寺,陳弦、金吉擒那兀納的具體行動和有關人物等等。

《麗史》:泉州古代第一部言情歷史小說,堪與《荔鏡傳》相伯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