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花鳥皆成妙境

山水花鳥皆成妙境


山水花鳥皆成妙境

《青山自有祥雲戀》


國畫最講求意境。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意境稱之為境界;境並非獨謂景物,人的情感、喜怒哀樂,亦是一種境界。畫家陳超星筆墨中的山水意境,可以用謝靈運的詩來表達:密林含餘清,遠峰隱半規。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


山水花鳥皆成妙境

《松巖雲奔》《高山流水》《萬山紅遍》《千里雪飄》


作為一名畫家,他不僅要孤獨地面對著古人留下的大量藝術作品,用筆墨與其對語;而且要“臥青山,注白雲”,深入到大自然中觀察體悟,形成自己“氣清質實,骨蒼神膄”的藝術風格。多年來,陳超星已經習慣了走南闖北,涉東遊西的流浪生活。只要有閒空,他都要帶上寫生本,或名山大川、或窮野僻溪,都留下他的足跡。翻開陳超星帶來的三本畫冊,一股“峰巒渾厚、草木華滋”之氣撲面而來:畫面繁密見性、重巒疊嶂、長松茂林,變化多端;用筆中鋒側鋒兼施、尖禿筆並用,長短幹筆皺擦,混筆披麻,渾成一體。用墨用彩也更大膽自由,水墨、青綠、金碧、線絳、淡彩都體現在不同的作品中。


山水花鳥皆成妙境

《山高水長》


藝術探索是無止境的。宋代繪畫強調的是“師造化”“理”“法”和“傳神”;而元代強調的則是“法心源”“趣”“興”和“寫意”。“畫者當以意寫之”。這種區別是美學上“無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的種種表現。筆墨當從時代,這也是當代畫家的使命。近年,陳超星在繼承和發揚中國山水畫上,筆精墨妙,技巧純熟,合於規矩法度的同時,大膽地對山水畫的墨法進行探索。同時,他擅長花鳥畫,工筆寫意俱佳,將重彩和墨韻融合,用傳統的沒骨法創作出生氣盎然的作品。


山水花鳥皆成妙境

《山靜水流》


陳超星的花鳥畫涉及的題材較廣:水石樹草、蟲魚禽鳥、梅蘭竹菊、松柏鷹鶴、牡丹石榴等大自然諸象無不在他的筆墨下展現出來。他的寫意花鳥畫,在構圖上突出主體,善於剪裁,講究佈局中的虛實對比與顧盼呼應,筆墨簡練卻神采與意境躍然而出;在造型上注重形似而不拘泥於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的矛盾衝突和平衡統一,藉以實現對物象的神采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及思想內涵,尋求中國花鳥畫的靈魂——意境。花鳥畫的意境是藝術家主觀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相滲透構成的靈魂,陳超星不斷的追求和探索,吸收歷代花鳥畫名家名作的精髓,同時大量地臨摹和寫生,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他筆下的水石,用蒼勁的筆墨勾出石的輪廓,水墨清潤,奇石後修竹數枝青苔點綴;或是一隻翠鳥從墨荷中驚起,數朵蓮花似乎也跟著搖曵;構圖中的留白,無畫處皆成妙境。有李清照的纏綿悱惻,莊子的超凡空靈。


山水花鳥皆成妙境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書畫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裡充滿了靈性。好的書畫不僅需要師法自然,更需要內心的修練,品行學識的修養。正如明代文徵明所言:“人品不高,用墨無法。”我們有理由相信,陳超星在繪畫藝術道路上將越走越遠,也將是輝煌的。這不僅取決於他對藝術的不懈努力和追求,更重要的是他有坦蕩的胸懷,為人低調、平易近人,這種品德來自一顆心的虔誠和信仰。


山水花鳥皆成妙境

《青山流水》


山水花鳥皆成妙境


山水花鳥皆成妙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