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老漢拿出紅軍1930年的欠條,借了400大洋,現應兌付他多少錢

2015年,一名平凡的湖北農民老漢拿出了一張1930年時的欠條,欠條上的簽名印章是紅一軍第七大隊孝感縣第一分隊隊長塗杏,借款金額400大洋,欠條的主人楊長銀早已去世,而現在欠條的持有人是楊長銀的後代。

湖北老漢拿出紅軍1930年的欠條,借了400大洋,現應兌付他多少錢


我們偉大的祖國能夠走到今天,也是非常的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在上個世紀我們的國家飽受戰爭,正是因為無數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才換回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1927到1929年間,河南、湖北、安徽交界處,不斷地爆發武裝起義運動,建立了一塊又一塊的革命根據地,並形成第一隻紅軍部隊,稱為“紅一軍”。紅一軍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第一支主力紅軍,從成立那天起,即投入創建根據地的鬥爭,在短短的10個月時間內,縱橫馳騁大別山區,連戰連捷,威震敵膽。

湖北老漢拿出紅軍1930年的欠條,借了400大洋,現應兌付他多少錢


紅一軍在成立的時候,面對敵人的圍剿和封鎖,當時的武器裝備落後,而且糧食也不足,正所謂軍民一家親,很多根據地的老百姓深知紅軍所面臨的困難,就會自動自發的貢獻出自己家中的糧食、錢財等支援紅軍。

湖北老漢拿出紅軍1930年的欠條,借了400大洋,現應兌付他多少錢


但是人民的軍隊紀律嚴明,從來不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且當時有紀律:不可以隨便去接納百姓的財產,即使是在窮途末路的時候,也一定要給百姓打下欠條,將來一定會償還,所以紅軍每接收到或必須要借用百姓的錢糧,一定會打下欠條,約定日後奉還。

湖北老漢拿出紅軍1930年的欠條,借了400大洋,現應兌付他多少錢


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這樣的借條比較多,比如某個部隊欠下某個老鄉多少錢,在多少時間內償還。人民軍隊是支言而有信的隊伍,並且得到了老百姓的充分認可,老百姓很樂意用借錢的方式支持人民軍隊的事業。

但是有一些欠條可能受環境的影響發生拖欠,因為隊伍常年裡隨著戰鬥的需要輾轉多地,而隨著時間的發展,隊伍的編號以及管理人員會不斷髮生更迭,或是人員犧牲造成遺漏,當年留下的欠條未能及時兌付。

湖北老漢拿出紅軍1930年的欠條,借了400大洋,現應兌付他多少錢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國家也下發了通知,讓各地政府部門積極配合回收欠條,將所欠物資還給百姓,不過有一些偏遠地區並不知情,所以欠條才會保持這麼長的時間。

這張欠條,紙張已經泛黃,但是上面的字依然很清晰。楊長銀的後代,就是這位湖北老漢帶著這張欠條找到了當地政府部門,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關注,經過鑑定,確認這張欠條是1930年紅一軍急需擴充軍費才向百姓所借的。

湖北老漢拿出紅軍1930年的欠條,借了400大洋,現應兌付他多少錢


原來在1930年,紅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孝感縣特務營參加陽平口戰鬥,戰鬥結束後,部隊進行了擴編,由原來的1200人擴編到1500人。但是在當時紅軍隊伍資金緊張,一時囊中羞澀,最後經過上級同意,隊長塗杏找到了楊長銀,向他借了400塊大洋,並且留下借條。

在1930年底惡時候,400塊大洋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但是在現在值多少錢呢?金融方面的專家表示在民國初年,銀元購買力較高,一塊錢相當於現在300—400元左右,後來不斷貶值,到1930年前後,大概相當於現在的100元。所以當年老人爺爺借給紅軍的400大洋,相當於現在4萬元左右,即便放在今天,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湖北老漢拿出紅軍1930年的欠條,借了400大洋,現應兌付他多少錢


政府部門也如數的對這位農民老漢作出了結算,在國家危難之際還拿出這麼多大洋來幫助紅軍,楊長銀為中國革命所做的貢獻也得到了認可。其實,我個人覺得這張欠條的歷史意義更加重要。

不管時代怎樣改變,人民的隊伍始終堅守當年的原則,有借就有還,是我們的光榮傳統,這是一支令人尊敬的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