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為何叫做火神山?寓意的背後不只有速度

  • 為何取名火神山?
火神山為何叫做火神山?寓意的背後不只有速度

中國人向來重視名正言順,不管是人還是物,命名都有講究,何況是在特殊的疫情時期,"火神山"的名字亦當是被賦予了特殊意義。


從地理位置上分析"火神山"的命名:湖北地處古楚大地,是古代楚文化的發源地,而楚國人又被認為是火神祝融的後代。祝融本名重黎,為高陽氏顓頊(Zhuānxū)之後。高辛氏帝嚳(Kù)當政時,重黎居火正之官,有大功,帝嚳名之曰"祝融"。直至今天,依然有人把火災說成"祝融之災"。


從"五行"之說分析"火神山"的命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古人常用"五行"解釋萬物的形成原理及其相互關係,而中醫通常用"五臟"配"五行"以求療治之方,即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人的肺部五行屬金,火克金,故"火神"能剋制侵入人體肺部的疫魔。新型冠狀病毒正是感染人的肺部,引發肺炎。此外,這種病毒懼怕高溫,火神能將其驅逐,於是"火神山"之名應運而生。


是不是瞬間被我們大中華的魅力所瞬間所秒殺呢?


從神話傳說、歷史典故等傳統文化寶庫中尋找素材,一直是我們命名的重要方式。我們一直就是這麼講究。小到孩子起名要翻閱書籍,講求寓意,大到國家工程要查找史冊,講求意義。比如"嫦娥、天宮"衛星,"長征"系列火箭,"鴻蒙"操作系統等,無一不帶著我們民族獨特的文化內涵。火神山醫院更是反映了人們戰勝疫魔的願望與決心。


  • 為何說是開了倍速?
火神山為何叫做火神山?寓意的背後不只有速度


34000平方米,7000人,10天,1000張床位,一座高標準的傳染病醫院,在2020年春節之際於武漢拔地而起,這,就是火神山醫院。


我們所有人都目睹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要知道,在全球範圍內,建設一座500張以上床位的傳染病醫院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而我們,只用了10天。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的黨政機關、醫療行業、企業工廠,無不湧現出一股股支援武漢的熱潮。人人聞令而動,上演最美逆行,各個身披鎧甲,守衛生命尊嚴,讓火神山變成了一艘生命方舟


或許有人質疑,不就是1000張床位嘛,那麼多人蓋一間醫院而已,有必要渲染的如此神話嘛!那我們就來客觀分析一下建設一座傳染病醫院有多難。首先,空氣問題,傳染病醫院的病房必須是負壓病房,簡單的說就是要室外的空氣只能單向進入病房,而病房的空氣要通過專門設備進行排出。所以,10天之內我們要建立起的不是一個普通的拼裝板房,而是帶有負壓新風系統的傳染病房。


當火神山還沒有雛形,人們還無從下手的時候,79歲高齡的全國勘察設計大師黃錫璆老先生親自組織了會議,在78分鐘之內便把17年前小湯山醫院的設計和施工的圖紙全部整理完畢,毫無保留地交給了武漢中信建築設計院。武漢中信設計院的60名設計師更是在一個小時之內集結完畢,24小時內拿出了設計方案,只用了60個小時就與施工單位協商敲定了施工圖紙。


一個醫院的建設需要的不只有上層的指導策略,更需要社會各個環節的無縫銜接。我們無法想象這樣的一個工程要將社會資源協調調度到一個什麼程度;更無法想象到有多少社會部門都投身到這場建築之中;無數的人自發的從全國各地奔赴到"戰場"之中,就是這樣一個個再普通不過的建築工人築起了外媒眼中的史詩,國人眼中的驕傲


2020年2月2日,火神山醫院宣佈全面竣工,一架又一架載滿醫生的軍用運輸機,從暗夜飛向黎明,從大江南北飛向江城武漢,開始上演了一場又一場的接力。基辛格曾經在論中國中寫道:"中國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那到底是誰保護著中華民族一路走來呢?我想,我們可以從魯迅口中找到答案"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歲時等於未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 最後的話

在知乎上看過一段話:一個民族總有些東西是不可褻瀆的。天破了,自己煉石補天;洪水來了,自己挖渠疏通;疾病流行,自己試藥求解;斧頭劈開的天地之間,到處是不願意做奴隸的人,這就是這個民族不可褻瀆的東西。即使我們做的再好,總會有人嘲笑,這顯然就是一種嫉妒,就像班上最笨的孩子嘲笑班上最聰明的孩子只考了99分而不是100分。10天的醫院不可能完美,但我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就像華爾街日報抹黑別人的時候那般努力


火神山、雷神山、鍾南山,三座大山震病毒,醫者心,仁者心,人民心,三心齊佑大中華。

我們相信,明媚的陽光終會照亮這片土地,櫻花會再次盛開,過早的人們依舊吃著熱乾麵,大街小巷再次人聲鼎沸,人們會摘下口罩,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見想見的人。


我們相信,這次疫情很快會過去,因為我們相信人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