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愛打小報告?不知道原因的看過來!

孩子總是愛打小報告?不知道原因的看過來!

上週六去姐姐家看望兩個小外甥,才剛一進門,就聞到一陣陣的火藥味,三歲的外甥女瑩瑩指著哥哥,撇著嘴巴說“媽咪,哥哥用小扇子打我。”憤怒的哥哥也不甘示弱,衝上來扯開妹妹喊“才不是,我只是用小扇子把她趕走,因為妹妹想搶我的玩具玩”。

姐姐見怪不怪,最後每人各“打”五十大板,讓他們一邊兒去玩了。我們發現,愛告狀似乎是3-6歲孩子的常態,在家跟爸媽告,在學校跟老師告,即便是遇到芝麻綠豆點小事,他們都喜歡獻寶一樣“堆”到大人們的面前。

孩子總是愛打小報告?不知道原因的看過來!

“老師,莉莉剛剛上課偷吃糖!”

“媽媽,亮亮搶了丹丹的畫筆!”

“媽媽,你說不可以玩手機,但是爸爸剛剛偷偷躲起來玩了。”

這類耳熟能詳的臺詞讓很多寶爸寶媽們操碎了心,也傷透了腦筋。從古至今,喜歡“打小報告”的人在人際關係上都很難受到尊敬,比如明朝時喜歡向皇帝告密的東廠、西廠督查一直惡評如潮,《聖經》裡出賣耶穌的猶大至今仍然遭人唾棄。而受人尊敬的美國將軍麥克阿瑟為人稱道的故事是,即便在西點軍校遭受高年級學員的體罰,他始終沒有在接受法院調查時,說出幾位學員的名字。

因此,寶爸寶媽們在面對孩子喜歡告狀這一現象時總是煩不勝煩,我們既擔心愛告狀會影響到孩子道德品格的發展,也擔心孩子的人際關係受損。

孩子總是愛打小報告?不知道原因的看過來!

事實上,孩子的告狀行為和成人的告發行為性質是不同的,我們完全無需過度擔心。心理學專家指出,愛告狀在幼兒期比較明顯,是心理發育和人際發展的一個階段性的正常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會自然減少直至消失。面對孩子“愛告狀”的行為,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瞭解其背後的心理動機。

自我表現,渴望獲得認同

成人世界會特別厭惡“打小報告”是因為,我們覺得“打小報告”是投機取巧、損人不利己的小人行為,但是孩子的心理動機卻往往不是如此。

一些孩子“愛告狀”是出於渴望獲得認同的心理,他們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比較缺乏來自成人的關注,於是會通過告狀或者自我表現的方式吸引父母或者老師的目光。

這些孩子會不斷告訴老師,誰誰誰上課搞小動作了,誰誰誰打架了,誰誰誰不遵守規則了。但實際上,他們潛臺詞裡希望父母老師關注的並不是其他孩子“不聽話”的行為,而是自己吃飯吃得好,上課認真聽講,做遊戲遵守規則的行為。

孩子總是愛打小報告?不知道原因的看過來!

針對這一類渴望獲得認同的孩子,在他們告狀的時候,我們應該要表揚孩子的行為,然後教導孩子正確的做法,比如“你真是一個仔細觀察的好孩子,那下一次如果你再看看朗朗上課走神,你就提醒一下他好嗎?

另外,對於這一類的孩子,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應當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注和認同。著名的心理學專家林文采說“無條件接納,你最重要,安全感,肯定、認同、讚美,學習、認同、模範,是孩子在幼兒時期所需要的心理營養,如果孩子汲取的營養不夠,以後就會在別的地方,通過別的方式索取。”

希望成人告訴他是非判斷

有一些孩子的告狀行為屬於“檢舉揭發型”,他們融入集體生活以後,會接觸到成人教導他們的一些規則、規矩,他們開始慢慢明白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

但因為經驗和思維所限,孩子還不能很準確地辨別和區分是非判斷,所以常常會以告狀的方式來期望成人告知他們。

孩子總是愛打小報告?不知道原因的看過來!

比如我們經常聽到孩子說“老師,亮亮拿彩色的筆在書上畫”,當孩子這麼說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認為孩子在告狀,然而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孩子也許只是單純地在陳述,然後期望你告訴他亮亮的行為是對的還是錯的。因為你說了讓孩子們拿彩筆畫圖,但沒有說是在書上畫。

那麼,面對這一類的孩子,我們應該做的是,明確地告訴孩子行為的對錯,並且鼓勵孩子說出正確的行為,幫助孩子以錯誤的行為為“鏡子”,不犯類似的錯誤。

尋求成人的幫助和保護

想需求成人的幫助和保護,是我們常見的孩子“愛告狀”的原因。前段時間Facebook上有一個叫Alanya的媽媽走紅網絡,她帶兒子Carson去公園找朋友玩,迎面走來6個小男孩要求Carson分享自己的變形金剛、樂高小玩偶和玩具卡車。Carson不知所措,無奈之下告知了媽媽,最後在Alanya的堅定鼓勵下,Carson勇敢地拒絕了。

孩子總是愛打小報告?不知道原因的看過來!

“我的孩子沒義務和你分享!”

“我們一走進公園,就有超過6個孩子圍了上來,他們都表示想要玩Carson的變形金剛,玩具模型和卡車。”

“他看起來很不情願,當那些孩子們開始伸手拿那些玩具的時候,他把它們緊緊的抱在胸前,看著我。”

Carson告知媽媽的這一個行為,其實就是想尋求媽媽的幫助和保護。因為3-6歲的孩子力量是有限的,當他們面對衝突無法解決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找尋更強大的力量去介入。

對於這一類的孩子,我們既要看到孩子的正向動機——希望知道下一次遇到類似的事情應該如何做,也要警惕過度的介入會讓孩子產生依賴的心理。其實,這種時候往往是我們教導孩子衝突解決方式的好時機,我們不妨藉著這個機會教育孩子。

爭寵,企圖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當然,有的孩子“愛告狀”確實是基於爭寵、嫉妒的心理動機,他們企圖通過告狀來貶低別人抬高自己。這種情況一般會出現在什麼樣的家庭呢?二胎家庭或兄弟姐妹多的大家庭!

孩子總是愛打小報告?不知道原因的看過來!

在這樣的家庭中,父母一般會把目光聚焦在某一個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另外一個孩子。那麼被忽略的孩子很容易就會通過告狀的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讓父母來關注自己的“好”和另一個孩子的“不聽話”。

除此以外,這種情況在幼兒園中相對也比較常見,因為幼兒園的一個班級往往只有兩個老師,而孩子卻有30多40多個。老師沒有辦法給予每一個孩子足夠的關注,他們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更懂事聽話的孩子身上。那麼,此時被忽視的孩子就會通過告狀的方式爭寵。

不過這種類型的孩子畢竟是少數,我們對此也不需要過於擔心,因為小時候孩子的矛盾和嫉妒都是簡單的,短暫的,他們的喜怒哀樂很快就會轉移。

孩子總是愛打小報告?不知道原因的看過來!

事實上,“愛告狀”對於幼兒時期的孩子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事,而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但家長和老師不同的態度、不同的解決方法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發現孩子“愛告狀”的原因有很多,家長應該先分清楚孩子告狀的目的和心理動機,然後對症處理。比如對於有理的“告狀”,要予以肯定,教導其準確的是非判斷,對於惡意的“告狀”,要耐心傾聽,積極引導,用心溝通,幫助孩子發現其他人身上的優點,建立起正確的為人處世的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