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太平天國後期分封了2000多名王爺?真的是這些人戰功顯赫嗎?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時的清廷為了湊齊給西方列強的高額賠償金,不得不提高賦稅的徵收,再加上地主階級的壓迫,終於有人忍無可忍了。1851年,在廣西金田村以洪秀全,楊秀清等人為主的兩萬餘人正式發動起義,號稱太平天國運動。

起義開始後,太平軍連下數城,打的清軍節節敗退。僅僅幾個月後,就佔據了大清的半壁江山,後來又攻佔了南京,定都南京,大有渡過長江攻佔京師的意思。當時的太平軍確實厲害,打的清軍幾十萬人一直敗退,太平軍大有逐鹿中原的意向。

為何太平天國後期分封了2000多名王爺?真的是這些人戰功顯赫嗎?

但是當定都南京,洪秀全稱帝后,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太平軍竟然停止了進攻,竟然想跟清廷談判劃江而治,這無疑給了當時的清朝很好地喘息時間。而且洪秀全在到了南京後,開始不思進取,大肆興建皇宮,據說當時的洪秀全後宮佳麗比大清的皇上都要多。後來,洪秀全大肆封王,在短短的十幾年裡封王的人數就達到了2000多人,這是什麼概念,要知道王爺這個職位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為何洪秀全要大肆封王呢?

1.首封五王

1851年12月,洪秀全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以上的這些王受到東王的節制。可以說這幾位就是當時太平軍的核心領導人物了,要知道洪秀全一個人是管不過來太平軍的,他必須挑選幾位有能力自己又信得過的人擔任王,於是便選擇了當時一起舉兵的這幾位有能力的干將。

這次封王其實對於當時的太平軍來說十分重要,一個王帶領一批部隊,也可以很好的管轄手下的人,不至於混亂。而且封王之後,這幾人肯定也會更賣力的去打清軍,這也算是洪秀全的一個招數吧,先給你點甜頭讓你嚐嚐,鼓勵鼓勵你。這樣你才能更好的去戰鬥。

為何太平天國後期分封了2000多名王爺?真的是這些人戰功顯赫嗎?


2.戰功封王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城,洪秀全又冊封了兩位王,一位是燕王秦日綱,一位是豫王胡以晃。這兩位也是隨著洪秀全出生入死多年的老將領,立下了赫赫戰功。

當時太平軍在永安被圍困,在長達六個多月的守城戰中,是秦日綱率領部隊奮力抵抗擋住了清軍的步伐,後又親自掩護洪秀全成功突圍。後來,秦日綱又配合翼王石達開在和湘軍的戰鬥中連戰連勝,逼得曾國藩多次換將。

豫王胡以晃在1853年8月,率領部隊西征,在廬州與當時湘軍的大將江忠源交手,胡以晃戰術運用成功趁著半夜偷襲成功突入廬州城內,斬殺了江忠源,威名震天下。

在當時太平天國的內部還是和諧的,洪秀全最起碼賞罰分明,對有戰功的將領們肯定是有賞賜,這些將領的部下也都會得到賞賜,這在當時極大的鼓舞了太平軍的士氣,誰都想建功立業,誰都想封王。在以後的戰鬥中,太平軍也是越戰越勇。

為何太平天國後期分封了2000多名王爺?真的是這些人戰功顯赫嗎?


3.天京事變

1856年,太平天國內部的矛盾終於爆發了。東王楊秀清立下赫赫戰功的同時開始不把洪秀全放在眼裡了,要求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洪秀全表面答應了,實際上則號令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來南京城擒拿楊秀清。後來,楊秀清被韋昌輝誅殺,洪秀全為了堵住悠悠眾口,又下令殺死了北王韋昌輝和燕王秦日綱。翼王石達開也遭到了洪秀全的猜忌被迫出走,最終戰死。在之前南王馮雲山和西王蕭朝貴已經戰死,豫王胡以晃因病去世,整個太平天國的領導層就剩下了洪秀全一人。

於是洪秀全決定扶持新的勢力,但是這次他扶持的都是自己的親屬,就連自己的兩個沒本事的哥哥都被封為了王掌管軍機大事。

為何太平天國後期分封了2000多名王爺?真的是這些人戰功顯赫嗎?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當時的洪天貴福還只是個小孩子,軍政大事仍然由洪秀全的親屬們把控著。這些人知道南京城保不住了,於是開始大肆封王,把自己的所有親屬都給封成了王,足足有2000多名,這也就造成了末期的太平天國遍地是王。

1864年7月19日,南京城破,幼天王洪天貴福被抓獲處死,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就此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