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定邊長城

印象•三邊|尋夢,定邊長城

定邊

不知你,終於知你:長城古堡潛鋒鏑;

未懂你,終於懂你:邊關冷月掩旌旗。

隋長城遺址

定邊境內的隋長城遺蹟,遠不如明長城分佈廣泛、為人所知,證明它存在的更多是史書記載,以及歷史學者們的調研結果。下圖中魚脊狀牆體即隋長城遺存,2019年4月攝於定邊鹽場堡東畔村郝家墩一帶。

印象•三邊|尋夢,定邊長城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十六·陳紀十記載:隋開皇五年,隋文帝楊堅派遣司農少卿崔仲方修築靈武郡到朔方郡(今靖邊白城子)的長城,用來遏制北方胡人入侵。從《中國歷史地圖集》上看,定邊(隋.鹽川郡.五原縣)正處在這段長城的中段位置。

印象•三邊|尋夢,定邊長城

艾衝(陝師大教授,研究中國邊疆史)所著《餘子俊督築延綏邊牆的幾個問題》及《明代陝西四鎮長城》考證並論述,明成化大邊長城即延綏巡撫餘子俊循隋長城舊基修築。

印象•三邊|尋夢,定邊長城

定邊,自古就位於從草原到中原的過渡地帶長城沿線,而這樣的邊疆地區,正如施展在《樞紐》一書中引述拉鐵摩爾的話:邊疆地區“可以影響農業世界及草原世界的歷史進程......它可以對任何歷史時期作正面或反面的說明”。從這一點上看,我們的定邊從來都是有歷史的城,值得我們去探索追尋它存在的意義。

明長城遺址

印象•三邊|尋夢,定邊長城

定邊境內明長城防禦體系,由252.37千米牆體、339個單體建築(敵臺、馬面、烽火臺)和附屬建築(營堡等)構成。途經定邊、賀圈、鹽場堡、白泥井、磚井、安邊、學莊、郝灘、紅柳溝、馮地坑、白灣子、油房莊、樊學、楊井、新安邊等15個鄉鎮(街辦)。

印象•三邊|尋夢,定邊長城

明長城,又稱“邊牆”,是明代防禦蒙古、女真等遊牧民族南侵的軍事屏障。定邊明長城修築歷經明代成化九年到萬曆年間,分為成化牆、固原內邊和嘉靖牆。成化牆是時任延綏巡撫餘子俊主持修築,由成化九年(1473年)修的“夾牆”(又稱“二邊”長城)和成化十年(1474年)修的“大邊”長城構成。固原內邊則是弘治十五年(1502年)由三邊總督秦弘修築。嘉靖牆分別為:嘉靖十年(1531年)按察司副使張大用督造的“紫塞”長城(又稱頭道邊、深溝高壘)、河西督儲道副使齊子鸞督修的深溝高壘長城、嘉靖十五年(1536年)兵部左侍郎劉天和主持的“乾溝幹澗鏟削掘塹”長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總督賈應春修築的一段東接鎮靖堡(靖邊境內)的長城。

印象•三邊|尋夢,定邊長城

500年歲月轉瞬而逝,在自然侵蝕和人類活動影響下,我們的長城或掩埋、或風化、或坍塌、或破壞,存留斷斷續續,走向漸漸模糊,許多地方只有登上尚存的墩臺遠眺,長城的痕跡才依稀顯現,但仍留下了許多可懷念憑弔的牆體、墩臺和營堡。

去看看這些明長城遺蹟吧

01 三五九旅明長城遺址

印象•三邊|尋夢,定邊長城

地處鹽場堡鎮二樓村,該段長城因抗戰時期三五九旅打鹽窯洞舊址而知名,歷史文化遺產與紅色革命遺址在這裡交匯。

02 馬圈樑明長城遺址

印象•三邊|尋夢,定邊長城

地處安邊鎮楊嶺行政村馬圈樑自然村,此段長城綿延十餘里,有墩臺11個,是陝北明長城保存最完好的土長城遺蹟。

03 五里墩遺址

印象•三邊|尋夢,定邊長城

地處安邊城東南五里,此處墩臺是當時報警設施。高近20米,陝北長城第一土墩,《圖文長城》裡讚歎:五里墩,靚到作為陝西或萬里長城的形象代言人都不為過。

04 鄭大墩遺址

印象•三邊|尋夢,定邊長城

地處賀圈鎮鄭圈村,是當時定邊營城報警瞭望設施。1947年,我軍警八團在此與西線進犯三邊分區的國民黨馬鴻逵部發生激戰。

05 磚井堡遺址

印象•三邊|尋夢,定邊長城

地處磚井鎮東關村西,明代延綏鎮三十六營堡之一。因城堡西舊有磚砌古井而得名,清.宋謙有詩云:“井渫經言汲,邊城堡亦名。澄泓泉既美,甘冽取仍盈。為有源頭活,能教徹底清。讓廉非敢擬,守口卻如瓶”。

06 三山堡遺址

印象•三邊|尋夢,定邊長城

地處馮地坑鄉新城灘村,延綏鎮三十六營堡之一。堡因城北有三座山峁、山下古道三山口和烽火臺三山墩而得名,是目前定邊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堡。

07 柳樹澗堡遺址

印象•三邊|尋夢,定邊長城

地處郝灘鎮柳樹澗村,延綏鎮三十六營堡之一。1606年,明末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出生於柳樹澗堡劉渠村,獻忠故里因此而知名。

08 清.康熙長城圖繪本

印象•三邊|尋夢,定邊長城

清康熙長城圖繪本,現藏梵蒂岡博物館。 此圖為康熙平定蒙古噶爾丹之亂時清廷兵部所制,記載康熙三十六年(1697)西巡途中每日經停的邊堡地名,縱23釐米、橫355釐米的墨繪著彩絹本上,延綏鎮管段邊牆、營堡等赫然在其中。

印象•三邊|尋夢,定邊長城

清世祖實錄記載:從三月十日至十六日,康熙與扈從軍馬從安邊堡關門入邊(牆)後駐定邊城,辛未駐花馬池。

印象•三邊|尋夢,定邊長城

繪本上清晰可見的定邊營、柳樹澗、安邊營、磚井堡、鹽場堡等熟悉的名稱,正是我們生長於斯的這片土地,最厚重、最生動、最具象、最有溫度的存在證明。不由慨嘆:千載故塞,閱盡舊烽煙。長城在北家在南,黃沙白雪難渡。斜陽獨照孤堡,冷月恰對殘夢。將軍不知何處,邊關到底中原。

陽光透過窗戶,落在桌椅上,與影子形成莫名的契合。再從那個角度望去,曾經已不再是曾經。驀然,才想起自己已經畢業了。回不去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