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文《漏痕集》卷三

書法/黃中發

一、

時入孟秋,漸得清閒,悠然有所想。

授課習字,俯仰之間,近三十載矣。後,秉夫子“君子不器”之旨,增儒學為日課,與童叟求其理,試其效而共進。

習字忽其源,如地無水而焦焉,奚有果實乎!獨行其志,不知老之將至。

富貴何所圖,功名何所求!惟正自心,自修以求,韓非子曰:”自勝之謂強。”

若以德不修為憂,學不講為憂,則俗世名利之得失,何有暇憂!

拙文《漏痕集》卷三


《世說新語》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雲:“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

讀罷,不由嘆曰:“君子,庾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昔大禹治水,廢寢忘食,披瀝肝膽。三過家門而不入,以四海為壑,疏九河,消水患。灌農田,萬民歡。以仁心而留芳千古。

而白圭治水,則以鄰國為壑,己所不欲 ,卻施於人。以私心而留惡名,豈不悲乎!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拙文《漏痕集》卷三


三、

王戎、何嶠同遭大喪。王雞骨支床,和嶠苦泣備禮。

孝,為人之本。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惜己乃孝中。何嶠生孝 ,可稱焉;王戎死孝,不足取。

拙文《漏痕集》卷三

四、

翁獨健有言,歷史乃“七何之學”,要明“何時、何地、何人、何事、如何、為何,還需問個然則何如……”皆至論也。學書亦然。

書法,雖小道,若通於生命,淬鍊心性,必有可觀者焉;如拘於形骸,則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故孟子曰:”從其大體為大人。”

拙文《漏痕集》卷三

己亥八月十四,夜。楊家大院,茂竹參差欲上接雲,群蕉競相若敬呼客,少長鹹集,亦有遠道而來者。天宇悠悠,長風習習。燭光、燈籠之紅,與圓月而共映;唱蟬、古樂之韻,攜笑語而流響。

捲紙促腕,或筆走龍蛇、或蓄勢欲發。國風之清新、小雅之蘊藉、大雅之莊重、頌之雄渾,盡躍於紙。其圖如詩如畫,明月明年此會同!

守仁曰:“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拙文《漏痕集》卷三

南村有書者,長髮,須二寸餘,喜唐服。姓務,名一藝也。務每聞雞而起,暮則挑燈以繼晷。臨池不輟,惟恐恐以失漏,恆兀兀以窮年。處若忘,行若遺,心惟存筆法。日積月累,筆法果精妙矣。

拙文《漏痕集》卷三


舞勺之年獲縣獎,弱冠之年得省獎,不惑之年摘國獎。遂開課授徒,其口不絕言篆隸之古意,手不停揮行草之字法。眾稱為“傳道者”。名揚鄉里,而自得焉。

於是,以獲獎之式而授於眾弟子焉。窮筆法之奧,析展廳之效。臨帖範字,其作滿室。弟子每聞展訊,如臨戰事。夙興夜寐,揣摩時風。其意恂恂,若有重憂。即則翹首期盼,而色變神動。獲獎則聞佳訊而奔告,宴同道而眉軒;落選則望林巒而有失,顧草木而如喪。或問:“學書之事,非本乎養心乎 ?何為煩心若是!”務無以對。

拙文《漏痕集》卷三


有道者聞而嘆曰:“以展試效,未為不可!唯存功名之心,則陋矣!孟子有言,‘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若蘄於至古之境,則尤勿望於速成,須先養其根本而求其本,方俟其實也。”

拙文《漏痕集》卷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