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電影之10:《十二怒漢》——人的生命同等重要,任何人不能無視

好電影之10:《十二怒漢》——人的生命同等重要,任何人不能無視


好電影之10:《十二怒漢》——人的生命同等重要,任何人不能無視

影片評述

《十二怒漢》有許多版本,本文說的是美國米高梅公司於1957年製作的一部黑白電影,影片由瑞吉諾·露絲編劇、紐約派導演悉尼·呂美特執導,由美國赫赫有名的方達家族第一代亨利·方達和李·科布等人共同主演。影片獲得1957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講述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男孩被指控謀殺生父,案件的旁觀者和兇器均以呈堂鐵證如山,而擔任此案陪審團的12個人要於案件結案前在陪審團休息室裡討論案情,而討論結果必須要一致通過才能正式結案的故事。

《十二怒漢》不是一部大手筆的電影,該片的場景單調得離奇——全片只有一個場景,可以創吉尼斯世界紀錄,而且這個場景僅僅是一個小房間,但是悉尼·呂美特用他魔術般的藝術表現力展現出的耐人尋味的感人故事和十二個演員全程飈演技,使這部電影很純粹也很好看,能讓所有觀眾痴痴地看上一個半小時。十二個演員全程飈演技,他們飾演的人各有自己的職業和生活,這其中有巧舌如簧的廣告商、仗義執言的工程師、毫無見地的富家子、歧視平民的新貴族、性情暴躁的老警察、精明冷靜的銀行家、只趕時間的推銷員。

《十二怒漢》的節奏安排很巧妙,採用了兩種分段的方式:一種是演員的身體活動狀況,另一種是整個案件的思維活動狀況。思維活動狀況是指陪審團成員們對這個案件的思考、推理的進程,這個進程是時時受阻的,案情分析到一定的地方就會被卡住,所有的人都沒有主意了。此時需要一段時間來等待新的案情突破點在某個人物的腦子裡蹦出來,但是這需要時間。所以這個時候就插入一些演員的身體活動狀況的變化,比如中場休息上廁所的時候,不同的人在廁所中的互相嘲諷;被說到傷心處的人暴跳如雷,憤然起身要去打人;外面突然下起大雨,大家起身關窗子等等。交錯出現的這兩種狀況變化使劇情層層遞進,而又渾然一體。
  最難得的是片中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每個演員都演出了自己的味道。然而更絕的是在第一次表決中唯一提出異議的工程師,自己也沒有清晰的為男孩洗脫冤屈的思路,它只是提出了一種會冤枉嫌疑犯的可能性。所以每一個角色不但有自己的性格,而且他們自己的內心都是矛盾的。在整部影片過程中大多數角色都反覆地思考著自己的立場,自己跟自己的思想鬥爭,直到最後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怎樣行使自己神聖的權利。最終通過了各種不同人生觀的衝突,各種思維方式的較量,所有的陪審團員都負責任地投出了自己神聖的一票。

《十二怒漢》是亨利·方達鼎盛時期的代表作,也是悉尼·呂美特的基石,眾演員出色的表演和導演對電影節奏的準確把握,使本片成為了電影史上的不敗經典,在電影史上的地位極高,先後被西德、挪威、印度、日本、俄羅斯、法國等國家翻拍,中國大陸也於2015年改編翻拍了《十二公民》(徐昂執導,何冰、韓童生等主演)。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翻拍版,均將劇中的矛盾點體現在本國最熱門的話題之上,比如被家暴的妻子謀殺丈夫(日本1991年中原俊版),車臣男孩謀殺自己俄羅斯軍官的繼父(俄羅斯2007年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版)、富二代謀殺繼父(2015年中國大陸徐昂版),雖然都獲得了好評,但仍然無法與此版相比。

《十二怒漢》是留名影史的作品,一個在封閉空間拍攝完成的懸疑推理故事讓當人大跌眼睛。短短的95分鐘內,伴隨著導演精湛的運鏡技術和毫無挑剔的懸念設置,奠定了呂美特在好萊塢稱帝的地位,從此之後此類電影開始變得流行。電影的主題就是在小小的黑房子裡,讓人看到了法律、民主、真理特別是人性。

好電影之10:《十二怒漢》——人的生命同等重要,任何人不能無視

劇情簡介(不想劇透直接向下)

十二個普普通通的人,他們以前素不相識,以後可能也沒有什麼打交道的機會。為了一樁殺人案件,他們坐在了一起。就是這十二個人,被這個司法制度挑選了出來,組成了一個名叫“陪審團”的神聖組織,要開始決定另外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他是有罪還是無罪,是活著還是死亡。他們本來不懂法律,似乎也沒必要懂得法律,因為他們不過是在法律強加的義務之下而被迫來到法庭的。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和生活背景,從事不同的職業,有自身更關心的利益,有不同的人生經驗,有自己的偏好和性格。
被告是一名年僅18歲的男子,被控在午夜殺害了自己的父親。法庭上提供的證據也極具說服力:居住在對面的婦女透過臥室及飛駛的火車窗戶,看到被告舉刀殺人;樓下的老人聽到被告高喊“我要殺了你”及身體倒地聲音,並發現被告跑下樓梯;刺進父親胸膛的刀子和被告曾經購買的彈簧刀一模一樣。而被告聲稱從午夜11點到凌晨3點之間在看電影的證詞極不可信,因為他連剛看過的電影名字也說不出來。


對於這個鐵證如山的案件,裁決有罪應該是板上釘釘。根據法律,他們只要一致表決通過有罪,就可以完成使命。驅使他們儘快作出裁決的更重要的理由是:這些陪審員實在已受夠這拖沓的審判了;他們被鎖在這間悶熱的小屋裡,汗流浹背,焦躁不安;有人還惦記著自己的生意或下午的球賽。總之,這些更重要的理由歸結到一點就是,這時的他們還沒有真正進入“陪審員”的角色,所謂以公正法律的名義、所謂根據證據,不過是他們只想例行公事,然後趕快回家的託辭。
他們的確不知如何進入自己的角色:電影開初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散亂嘈雜的會議室場景,上洗手間的、抽菸的、閒聊的、坐在桌上的、看財經版報紙的、感冒擤鼻涕的、看著窗外風景的、羨慕對面富人大廈的;對此無比厭倦的、因第一次參加陪審而感到莫名其妙激動的。這給人的印象就是法律裁判並不是一件嚴肅的事情。
但程序畢竟是要走的。所以他們按號入座,開始舉手表決:11票有罪對1票無罪,結果有一人異議,這意味著必須討論下去、給出懷疑無罪的理由。其他人當然不願意,爭論越來越激烈,人們越來越憤怒。亨利•方達主演的這個持反對意見的陪審員,拋出了自己的疑惑。隨著辯論深入,控方證據的混亂和矛盾之處不斷揭示出來,比如同樣的刀子不止一把;樓下老人不可能在列車噪音中聽到被告喊叫;老弱殘疾的他也不可能在15秒內趕到門口看到被告逃走;聲稱看見殺人的婦女鼻子兩邊有凹痕,證明她長期戴眼鏡,而晚上她不可能戴著眼鏡睡覺,所以她在床上看到殺人的證詞不可靠;甚至 “我要殺了你”這話也並不意味著被告真的殺了人,因為這也許只是一句氣話,況且在辯論中,也有陪審員氣急敗壞地說過這句話;被告記不住看過的電影也正常,因為經過質問,一位陪審員在清醒的時候也無法記得看過的電影,等等。

整個過程跌宕起伏,中間經歷了六次表決,表決方式有寫紙條、舉手、口頭表示,其結果分別是:11比1;10比2;8比4;6比6;3比9;1比11,同意有罪的人越來越少,最後頑固堅持被告有罪的陪審員終於放棄立場。被告終於被宣判無罪。在整個過程中,他們每個人不同的人生觀也在衝突和較量。

好電影之10:《十二怒漢》——人的生命同等重要,任何人不能無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