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於網絡工具,專注力下降?用好3個方法,告別“心智殘疾”

一、過度依賴網絡工具,容易造成“心智殘疾”

每天坐車上下班、等車、等電梯、排隊的碎片時間裡,你會選擇做什麼?思考、閱讀,還是玩手機?

相信多數人的回答都是:“玩手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手機成了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人對手機產生了依賴。公交車、地鐵上,有些人甚至在工作、走路、開車的時候,都會時不時地拿出手機,看看是否有新消息。

沉迷於網絡工具,專注力下降?用好3個方法,告別“心智殘疾”

一項權威調查顯示:我們每天要接收幾萬條信息,平均每隔幾分鐘就會打開一次手機,每天看手機的時間就有幾個小時(現在手機上都有使用時長的統計,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平均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不得不說這個數據是驚人的。

互聯網、智能手機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讓我們能輕鬆獲取信息,大大降低了知識的獲取難度,但同時也帶給了我們很多負面影響。

斯坦福大學通訊學博士福德·納斯研究發現:在網上不斷切換注意力,會對大腦產生長遠的影響。

納斯將實驗對象分為兩組:一組是長期進行多任務工作的人,他們在工作的時候,同時進行收發郵件、回覆信息、聊天等任務;另一組是很少進行多任務工作的人,他們會專注於工作。

研究發現,那些長期進行多任務工作的人,他們無法過濾掉與工作無關的事務,會忍不住想玩手機、上網、聊天,或者做其它無關緊要的事情,注意力處於長期分散的狀態。他們會啟用更多與當前任務無關的大腦功能,容易造成

“心智殘疾”。

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會有無聊時光,比如等朋友、排隊、等車……如果把所有的無聊時間都用來瀏覽網頁、刷朋友圈、看熱搜新聞,那麼我們的大腦就會被重新編排,患上“心智殘疾”,無法集中注意力完成工作。

一旦大腦習慣了分心,即使在想要專注的時候,也很難擺脫分心的習慣,無法進行深度工作,自然也達不到高效工作的目的。

沉迷於網絡工具,專注力下降?用好3個方法,告別“心智殘疾”

二、如何選擇合適的網絡工具?

網絡工具讓人又愛又恨,一方面它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容易,還能隨時獲取世界各地的信息;另一方面,網絡工具讓我們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碎片化,降低了我們做事的專注度。明明知道網絡工具會壓榨寶貴的時間,我們卻無能為力,無法拒絕它們的誘惑。

互聯網時代,所有人的工作、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工具,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合適的網絡工具,才能避免患上“心智殘疾”,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深度工作中呢?

1.“任何益處”思維定勢帶來的危害

相信每個人手機上安裝了無數個APP,之所以下載它們,是因為有用,尤其是一些社交軟件,讓我們能時刻了解朋友們的動態,瞭解偶像的信息、看到很多有趣的內容……雖然使用這些軟件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很多人還會忍不住頻繁使用,因為它們能帶給我們娛樂、交友、獲取信息等益處。

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卡爾·紐波特,將這種現象稱為“任何益處”思維定勢。

“任何益處”思維定勢:一旦發現使用一款網絡工具有任何可能的益處,或者不使用就可能錯過某些事,你就覺得有足夠理由使用這款網絡工具。

這些網絡工具的確帶給了我們一些益處,但它們也同時具有致癮性,不斷從深度工作、認真學習的過程中搶走時間和注意力。

抖音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相信大家對它的致癮性都深有體會,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幾個小時,一旦打開APP,就會忘記休息、忘記學習、忘記閱讀、忘記工作。

除了抖音,很多網絡工具都或多或少會讓我們沉迷,雖然它們能帶給我們一些益處,但往往是弊大於利。

如果想要從網絡工具中收穫更多的成長,就要學會摒棄“任何益處”思維定勢,合理選擇有價值的工具,將注意力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沉迷於網絡工具,專注力下降?用好3個方法,告別“心智殘疾”

2.利用“手藝人方法”,選擇合適的網絡工具

在選擇網絡工具的時候,使用“手藝人方法”會讓我們更加理智地選擇各種工具,而不是“見好就收”。

手藝人方法:明確在你的職業和個人生活中,決定成功與幸福的核心因素。只有當一種工具對這些因素的實際益處大於實際害處時,才選擇這種工具。

“任何益處”思維定勢認為,任何潛在的益處都可以成為使用某工具的藉口,而“手藝人方法”則要求這些益處能影響到核心因素,並且益處大於害處。

著名主持人汪涵曾經在節目中說,他幾乎不用微信,而且他把最好的朋友微信都刪了,原因是太浪費時間。對於汪涵來說,微信給他帶來的益處遠沒有困擾多,所以他選擇不用微信。如果真有重要的事情,他會選擇給對方打電話或者見面詳談,這樣交流起來會更高效。

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唐納德·克努特,從1990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電子郵件,這一決定讓很多人費解。畢竟電子郵件讓大家之間的溝通便利了許多,為什麼克努特會停止使用它呢?因為他覺得回覆郵件太浪費時間,而他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深度工作,電子郵箱裡的各種信息會嚴重干擾他的工作,所以他選擇放棄電子郵件。

無論是汪涵、克努特,還是眾多著名的學者、主持人、作家、成功人士,他們對於網絡工具的使用都是有選擇性的,不是所有能帶來益處的工具他們都要使用,而是會用“手藝人方法”選擇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益處的網絡工具。

如果我們都能用“手藝人方法”來選擇網絡工具,相信每一位有理想,想在事業上取得突出成績的職場人,都會從中受益,重新找回專注力,達到深度工作的目的。

沉迷於網絡工具,專注力下降?用好3個方法,告別“心智殘疾”

三、用好3個方法,避免網絡工具帶來的負面影響

1.用“二八法則”衡量網絡工具帶來的收益

“二八法則”,又稱為“關鍵少數法則”,是指在許多情境中,80%的已知效果源自20%的可能原因。

比如,一家公司80%的利潤可能只是來自20%的客戶;80%的電腦程序崩潰,可能只是因為20%已經發現的電腦程序漏洞……

“二八法則”旨在告訴我們,最重要的20%的活動,做出了大部分的貢獻。所以,明確目標,並把時間花費在重要的事情上,是非常重要的。

  • 明確個人職業主要的高層次目標

一位大學教授的高層次目標有兩個,一是成為對學生有幫助的優秀導師,二是取得重要的科研成果;自媒體寫作者的高層次目標,可能是成為暢銷書作家,或者寫出更多爆款文章;銷售員的高層次目標,是成為金牌銷售……

只有明確了個人職業的高層次目標,才能在選擇網絡工具的時候,更有針對性。

  • 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很多人遇到問題的時候,都習慣利用搜索引擎找免費的解決方案,或者在朋友圈求助,認為這就是最便捷的方式,但職場高手從來都不會這樣做。他們的做法通常都簡單粗暴——在諮詢平臺上付費向專業人士求助。

同樣是找答案,兩種網絡工具的影響力卻是完全不同的。雖然通過搜索引擎搜索,或者求助朋友圈好友也能得到答案,而且是免費的,但收穫的僅僅是答案本身,內容之間不成體系。而在諮詢平臺諮詢就不同了,行家們會從專業的角度出發,給出中肯的建議,讓我們少走彎路,節約了時間,高效解決問題的同時,還能收穫很多寶貴的經驗和方法。

因此,我們要把80%的時間用在能夠創造更大價值的20%的事情上,合理選擇能帶來更大收益的網絡工具,收穫事半功倍的效果。

沉迷於網絡工具,專注力下降?用好3個方法,告別“心智殘疾”

2.認真對待“一天中的一天”

很多職場人都認為,一天中只有8小時的工作時間值得認真對待,其餘時間都可以虛度,比如打遊戲、追劇、娛樂消遣等等。

英格蘭作家阿諾德·本內特卻嚴厲批評了這種觀點,他認為:一天中的每分鐘都值得我們認真對待,雖然正常工作只有8小時,但應該將其餘的16小時看作是“一天中的一天”,一旦利用好這16個小時,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曾經在問答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

“那些下班後堅持學習、做副業的人,都是怎麼想的?”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才意識到,並不是每個人都懂得利用業餘時間來提升自己,對於很多職場人而言,每天努力的時間只有上班的8小時,下班後的時間屬於娛樂時間,是不能用來學習和工作的。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真正拉開職場人差距的,不是工作的8小時,而是工作之外的16小時。

你怎麼對待下班後的時間,時間就會怎麼回饋你。

與其每天下班後玩手機、瀏覽網頁,不如給自己找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去做,比如學習一項技能,堅持寫文章,閱讀,發展興趣愛好等等。

時間管理專家張萌,從上中學開始就堅持凌晨5點起床學習,至今已經堅持了20年的時間。這也讓她從“學渣”一路逆襲為學霸,併成為了一位優秀的青年創業者。當別人下班後躺在沙發上追劇、刷抖音、刷朋友圈、刷微博的時候,張萌在閱讀、聽課、學習、健身,努力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每天成長一點點,經過多年的積累,她的能力和成就已經遠遠超過了同齡人。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時間看得見,每一天的努力付出,每一次的知識積累,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我們逆襲的王牌,指引我們不斷攀登人生更高峰。

如果我們在全部的清醒時間,都能給自己的大腦找到有意義的事情去做,而不是放任自己在迷糊的狀態下漫無目的地玩幾小時手機,那麼在一天結束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更加充實,也會更有動力。

沉迷於網絡工具,專注力下降?用好3個方法,告別“心智殘疾”

3.通過閱讀提升專注力

籃球巨星科比·布萊恩特在他的自傳中寫了這樣一段話:

“我不止訓練身體也訓練精神。專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細節,通過閱讀在訓練中集中注意力和刻苦工作,我的專注力得以強化,磨鍊出聚精會神不開小差的能力。”

科比通過閱讀來提升自身的專注力,確保他在日常訓練和比賽中,能長時間保持高度專注,不斷突破自我,取得更好的成績。

網絡工具容易讓我們分神,很難專注地工作,而閱讀就是一個讓我們遠離網絡工具的好方法,在閱讀中找到自我,提高做事的專注度。

閱讀不僅僅能收穫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閱讀的過程中,能讓我們靜下心來,保持專注。

那麼如何養成閱讀的習慣,持續提升專注力呢?斯蒂芬·蓋斯在《微習慣》一書中,向我們介紹了一種輕鬆養成好習慣的方法——“微習慣”。

微習慣,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你需要每天強迫自己完成它。微習慣非常小,小到不可能失敗。正是因為這個特性,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負擔,而且具有超強的“欺騙性”。

很多人都覺得每天堅持閱讀是很難的事情,但如果用微習慣來閱讀,就很容易堅持下來。

沉迷於網絡工具,專注力下降?用好3個方法,告別“心智殘疾”

  • 將目標分解到最小狀態

為了順利養成閱讀的習慣,微習慣的目標要足夠小,小到不能被忽視,而且完成起來絲毫沒有壓力。

比如規定自己每天睡覺前翻一頁書,這個動作足夠小,小到如果完成不了,就瞧不起自己的程度。但前提是,要在床頭放一本書,並且在醒目的位置寫下當天的微習慣:“翻一頁書。”

相信這個動作沒有人完成不了,只需要拿起書翻一頁就可以了,完成起來完全沒有難度,很輕鬆就能搞定,每天做一次這個動作,堅持下來也不是難事。

  • 適當增加微習慣的難度

當堅持了兩個禮拜,已經養成了睡前“翻一頁書”的習慣後,就可以適當增加難度,比如:“每晚閱讀一頁書。”

一頁書就幾百字,2-3分鐘就能看完,這個動作也幾乎沒難度,很多時候,我們還會忍不住多看幾頁。

當這個微習慣養成以後,就可以繼續增加難度,每次的微習慣門檻不要太高,因為只有當我們順利完成的時候,內心才能愉快地接受這件事情,並且願意一直堅持下去。

隨著微習慣難度的不斷提升,每天能自覺閱讀的內容也越來越多,這樣就算順利養成了閱讀的習慣。這個過程可能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但不要著急,因為事實證明,微習慣的方法是最有效、最輕鬆的習慣養成方法。

  • 避免手機等工具的干擾

微習慣雖然完成起來非常容易,但也要避免不必要的外界干擾,在完成微習慣任務的過程中,一定要遠離手機等工具,確保處在高度專注的狀態,雖然開始完成微習慣的時候,時間非常短,但環境和態度很重要。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養成微習慣的過程中,也會自覺地遠離手機、網絡等工具,漸漸提升做事的專注力。

好習慣會讓我們受益終身,而習慣的養成過程是比較“痛苦”的,如果採用微習慣的方法,從一個個小得不能再小的任務做起,就能輕鬆養成閱讀的習慣,逐步提升做事的專注度。

沉迷於網絡工具,專注力下降?用好3個方法,告別“心智殘疾”

總結

互聯網、智能手機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同時也將我們的時間打成了碎片,無法保持高度專注的狀態,工作效率顯著下降,嚴重的話還會造成

“心智殘疾”

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我們就要學會遠離網絡工具,找回做事的專注度,投入到深度工作中,持續創造更有價值的工作。

我們可以通過3個方法遠離網絡工具,成為高效的職場人:

  • 用“二八法則”衡量網絡工具帶來的收益;
  • 認真對待“一天中的一天”;
  • 通過閱讀提升專注力。

——END——

*作者介紹:大大的人兒,原500強國企員工,堅持早起、寫作、學習,分享職場、成長乾貨。生活不易,成長還要繼續,職場路上,我們一起精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