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管意大利ICU?別忘了當年援助這個國家的前車之鑑

因為意大利受災嚴重,我國在前不久派出了援助醫療小組。據專家組成員透露,意大利方面有意讓中國接管ICU病區。且不論這個建議可能帶來的輿論風險,單就操作上講,因為語言和醫療體系的不同,執行起來也是難上加難。

更加需要注意的是,真心付出未必能夠得到感恩回報,大多數時候還是應該量力而行。而且曾經就有過先例:中國真心付出,鼎力相助之後,對方不但沒有感恩,反而抱怨你給的不夠多,不夠快。

接管意大利ICU?別忘了當年援助這個國家的前車之鑑


這個國家就是阿爾巴尼亞。要知道,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國最鐵的哥們不是巴基斯坦,而是阿爾巴尼亞。當時大家靠著階級同志的情誼,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大家有糧出糧,有力出力,一起團結在馬列主義的旗幟之下。

1961年,蘇聯中斷了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中國接替過來成了最大的支援國。為了解決兄弟的燃眉之急,中國之本國已經遭受饑荒,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依然向阿方提供了幾十萬噸的糧食,承擔了十九個成套項目,幾十年間提供援助款75筆,總計一百多億人民幣,是中國對外支援最不遺餘力的國家。

接管意大利ICU?別忘了當年援助這個國家的前車之鑑

可是中國在勒緊褲腰帶幫助兄弟度過難關的情況下,這位好兄弟並沒有感恩,反而一再抱怨。大肆揮霍著中國無償贈送的物資,浪費嚴重。

根據當時援助阿方的成員回憶,阿爾巴尼亞對我國支援的物資浪費極其嚴重。我國援助用於基建的鋼材、水泥被拿去用來修烈士紀念碑,一個不大的國家先後立了上萬塊的紀念碑。我國援助的化肥被堆在地裡,任由風吹日曬,無人看管。

這就是在這種大力付出的情況下,阿方依然不滿意。

接管意大利ICU?別忘了當年援助這個國家的前車之鑑

1961年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書記訪華,當時訪問的主要目的就是伸手要幫助,而且給少了還不高興。當時周總理和對方會談,提到了我國的災荒,再加上和蘇聯鬧翻,國內生產建設遇到了極大的苦難,希望對方能夠理解,大家都不容易,援助會給,但不一定像你們想象中的那麼多、快、大、好;阿方自力更生還是主要的,不能完全指望國際援助。

阿爾巴尼亞對此非常不滿意,把中國援助當作理所當然的他們對於援助資源變化十分氣憤。以至於中國派出去的技術員得不到基本的尊重,阿方甚至聯合蘇聯一起指責中國,更把中國援助的武器在國際上拍賣換錢。

接管意大利ICU?別忘了當年援助這個國家的前車之鑑

(阿方甩賣中方援助的軍機)

確實,中國國力日漸昌盛,面對國際大災大難應該有一定的擔當。但一切援助都應該量力而行,重點援助在於教別人怎麼寫作業,而不是直接上去幫人家寫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