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雲觀展系列節目回顧⑪

“隔空雲觀展”是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之聲(FM106.6)“文化聊吧”節目共同策劃推出的系列節目,節目於2月17日起(20:30-21:00期間)播出。


北京文博 | 隔空雲觀展系列節目回顧⑪


隔空雲觀展

系列節目


今天,我們將為您帶來第11期的回顧,一起來聽聽吧!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飛雷炮


飛雷炮來自北京文博00:0004:25


飛雷炮長103釐米,寬86.5釐米,炮筒口徑為30釐米。在解放戰爭中,工兵常在敵人鼻子底下實施爆破,傷亡很大,而且傷亡的又都是技術骨幹。仗是打贏了,可工兵付出的代價卻很大。飛雷炮的創造者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工兵連連長聶佩璋非常焦急,有什麼好辦法能代替人工的方式把炸藥送到敵人的碉堡呢?由此,聶佩璋開始了“飛雷”的設想,他根據迫擊炮發射宣傳彈和拋石機拋射石頭的原理,制定了飛雷炮的實驗方案。


1947的夏天,聶佩璋帶領技術人員開始了飛雷的研製工作,他用汽油筒和棗木板敲出來一個口徑300毫米、長900毫米的“拋射筒”,並且試射成功。飛雷炮最初叫“飛送炸藥”,後來便正式命名為“飛雷炮”。它的發射原理與爆竹“二踢腳”類似,都是利用反作用力拋射,但是由於飛雷炮的拋射筒可以拋射大量炸藥,所以威力較大,在它落點半徑5米內的一切生命體或防禦工事都難逃被毀滅的命運,它代替了人工送炸藥,減少了工兵的傷亡。飛雷炮在淮海戰役中圍殲黃維、杜聿明等集團時發揮了很大作用,榮獲“飛雷立功”錦旗一面。解放戰爭勝利後,我軍建設逐步走向正規化、現代化的道路,飛雷炮由於射速低、精度不足等原因,未列入我軍裝備序列,但是它的武器原理一直被沿用,它的歷史功績也將永遠載入人民解放戰爭的史冊。


北京文博 | 隔空雲觀展系列節目回顧⑪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見證遠征歷史的皮裹腿


見證遠征歷史的皮裹腿來自北京文博00:0005:11


這件長37釐米,寬16釐米,質地細膩,製作精良的皮裹腿,是毛澤東同志送給井岡山農民自衛軍首領袁文才的一件珍貴禮物。


三灣改編之後毛澤東同志決定在羅霄山脈創建革命根據地。創建初期,需要得到駐紮在羅霄山脈北部井岡山地區的袁文才、王佐兩支農民自衛軍的幫助。毛澤東同志派人與井岡山寧岡茅坪的袁文才取得了聯繫。但袁文才對工農革命軍不瞭解,他擔心這支比他們力量大的隊伍會奪取他們的地盤。所以他表示:“可接濟工農革命軍一些供給,但請工農革命軍‘另找高山’” 。毛澤東同志決定還是要積極爭取他們,並先從共產黨員袁文才入手,做爭取說服工作。1927年10月初,毛澤東同志與袁文才在寧岡大倉村會見,會見中,毛澤東同志分析了大革命失敗後的政治形勢和革命的發展前途,肯定了袁文才及其部隊敢於反抗豪紳地主階級的革命精神,說明了工農革命軍進軍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意義,並且送給袁文才100支槍。毛澤東的話使袁文才深受感動,先前的疑慮頓時消除了。他激動地說:“毛委員,我保證一心一意跟你鬧革命”。1927年10月中旬袁文才協助工農革命軍在茅坪建立了醫院和後方留守處。為感謝袁文才的幫助,毛澤東同志把這副皮裹腿送給了袁文才。


北京文博 | 隔空雲觀展系列節目回顧⑪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王文禮榮獲的銀製獎章


王文禮榮獲的銀製獎章來自北京文博00:0004:49


1979年,一位名叫王侃中的老紅軍後代,將一枚五角星狀的銀質獎章捐給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這是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為第一個用步槍擊落敵機的紅軍學員王文禮而特別頒發的一枚獎章。獎章正面是由一架飛機和一支步槍組成的圖案,五角星的每個角上刻有一個字,連起來即為“紅軍學校獎”,獎章的背面刻有“對空射擊手”幾個字。


1932年7月下旬的一天,瑞金工農紅軍學校第三期的學員們正在野外進行戰術演習。突然,三架國民黨軍的飛機由遠而近向演兵場俯衝下來。一陣掃射投彈後,演兵場頓時被爆炸聲和濃煙覆蓋,幾名學員當場壯烈犧牲。不一會兒,敵機在盤旋轉彎後,又一次向演兵場俯衝而來。王文禮抓起一支步槍,向迎面飛來的敵機瞄準射擊,飛機急速掠過。緊接著,另一架敵機正對著王文禮飛來,他沉著瞄準擊發,一槍擊中了敵機油箱,敵機瞬間冒出滾滾濃煙,左右激烈搖晃著,一頭栽到地面上,爆炸起火。另外兩架敵機見勢不妙,倉皇逃走。為表彰王文禮的功績,校長劉伯承親自主持了表彰大會,授予王文禮“英雄對空射擊手”的光榮稱號,號召全體學員向他學習,劉伯承還親手將這枚特別的銀質獎章戴在了王文禮的胸前。


北京文博 | 隔空雲觀展系列節目回顧⑪


分享到:


相關文章: